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明季遗民的处世之道—张岱个案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6 20:19

  本文关键词:明季遗民的处世之道—张岱个案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1644年明朝灭亡,士人群体中的一部分成员对清朝的建立抱有仇视、抗拒的态度,他们拒绝仕清,苦节守穷,成为明季遗民。明遗民与前代遗民相比,其特别之处在于,他们既怀有对故国灭亡的悲痛,又同时因清朝统治者的特殊民族身份,让素有“华夷之别”观念的传统知识分子难以接受。因而明季遗民在数量上较往代更为庞大,对新朝的抗拒态度更为强烈。张岱就是明季遗民群体中的一员。明万历二十五年,张岱生于绍兴城内一个钟鸣鼎食的家庭,少年时肆情享乐。甲申之变时,张岱正值中年,面对国破家败的现实,张岱毅然选择披发入山,之后僦居绍兴城郊的快园,尽量避免同清统治下的社会发生联系。张岱在鼎革之际身份的转变造成的心理反差,是整个明季遗民的缩影。明遗民经历了国破家散,面临到生存与否、怎样生存的问题时,树立了自己独特的处世态度。他们认定将自己的政治前途寄托于新朝是失节象征。而节义的失守,是远比死亡更令遗民感到痛苦的事。所以他们中的激进者如祁彪佳选择以死名节;更多如张岱者,将自己封禁在自己创设的“琅[福地”,不再与外界有过多的接触;也有像钱谦益这样,在仕清与抗清之间摇摆不定。这些出现在鼎革之际的不同选择,一方面是受到客观环境影响:晚明之际商品经济发展,经世思潮逐渐兴起,士人开始自觉地反思国家弊端,在国难当头之际,赋予了自身义不容辞的使命感;另一方面,考虑到个人生活经历的差异,对生死观、君臣观的理解,都因个人阅历、性格的不同,在国变之际作出了差异性的选择。
【关键词】:晚明 张岱 明遗民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K248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一、前言7-12
  • (一)“遗民”的界定7-8
  • (二)遗民问题学术研究回顾8-12
  • 二、张岱其人12-23
  • (一)簪缨世家12-15
  • (二)史学成就15-23
  • 三、梦里不知身是客:身份的转变23-39
  • (一)晚明的困境23-27
  • (二)早年的郊游活动27-33
  • (三)披发入山33-39
  • 四、归梦难成——遗民的选择39-48
  • (一)不见旧耆老——张岱的黍离之悲39-44
  • (二)人命若朝霜——同时期文人的不同选择44-48
  • 五、结语48-50
  • 参考文献50-53
  • 致谢5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佘德余;;张岱交游录[J];绍兴师专学报;1993年01期

2 陈仰光;张岱及其史学[J];浙江学刊;1992年06期

3 夏咸淳;;张岱生平考述[J];绍兴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汪礼霞;祁彪佳及其日记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2 刘珊;张岱诗歌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明季遗民的处世之道—张岱个案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96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2896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52d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