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明清京江张氏家族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2 14:03

  本文关键词:明清京江张氏家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京江张氏作为清代江南科举世家的典型代表,同时也是清代镇江府最富盛名的著姓望族。自元至正年间,京江张氏由中州迁至镇江丹徒,经过家族前几代的用心经营,逐渐在当地站稳脚跟。明代中后期,家族影响力不断扩大,到了清代前期,发展成为科举世家,并不断壮大,成为享誉江南的世家大族。在科举世家逐渐形成发展的过程之中,张氏作为外迁家族从最初简单的占藉丹徒,到积极参与地方的建设和维护,家族影响力不断提升。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行为,即参与地方慈善事业,而这种慈善行为一般分为对内、对外两种情况。一般而言,面向社会的慈善活动,主要包括救助灾民、周济平民、收养弃婴、建立义渡等等。另一方面家族内部的慈善活动,主要分为义学和义田两部分。通过这一系列地方慈善活动,张氏逐渐参与到地方的建设和维护之中。随着其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家族内部愈发重视教育,寄期望于通过科举取士的方式,使家族势力从地方继续向外延伸。果然,在康乾时期,由于张氏族人的不断努力及当时政治环境的推进作用,京江张氏内部不断涌现高官名宦,这一时期也是京江张氏的鼎盛时期。然而到了嘉道时期,伴随着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出现,张氏科举也逐渐式微。追究京江张氏清前期科举盛况的原因,自然离不开张氏内部世代沿袭的家族文化。而最能体现一个家族的内在文化,即是家族内部世代传承的家风。明末时期,由于历史环境的影响,张氏族人多带有避世而居的思想意识。但是到了清初,京江张氏的思想意识开始发生转变,族人多具有积极入仕的政治倾向。在这个时候张氏家族世代所提倡的“忠义”、“自律”等传统士大夫精神,对于家族成员的登科入仕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关键词】:京江张氏 慈善 科举 家风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K248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0
  • 绪论10-18
  • 一、选题意义10
  • 二、学术史回顾10-16
  • 三、本文的研究途径及方法16
  • 四、本文的主要内容16-18
  • 第一章 京江张氏的形成18-29
  • 一、迁镇始末18-19
  • 二、世系分支19-29
  • (一)仲实公支系20-22
  • (二)仲f公支系22-24
  • (三)君表公下湘晓公各支24-29
  • 第二章 明代京江张氏的兴起——以慈善为中心29-37
  • 一、面向社会的慈善活动29-33
  • (一)救助灾民、贫民29-31
  • (二)收养弃婴31-32
  • (三)建立义渡32-33
  • 二、面向家族内部的慈善活动33-37
  • (一)义田33-35
  • (二)义学35-37
  • 第三章 清代京江张氏的发展——以科举为中心37-53
  • 一、张氏家族科举三阶段37-46
  • (一)京江张氏科举的发端37-39
  • (二)京江张氏科举的兴盛39-45
  • (三)京江张氏科举衰微之征45-46
  • 二、精心建立的社会网络46-53
  • (一)门当户对的婚姻网络46-48
  • (二)志同道合的社交网络48-53
  • 第四章 明清两代京江张氏家风的转变53-60
  • 一、明代淡泊名利的家风53-55
  • 二、清代明道救世的家风55-60
  • (一)忠义56-57
  • (二)清正律己57-60
  • 结语60-62
  • 参考文献62-66
  • 致谢66-67
  • 作者简历6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论摘[J];美术观察;2007年05期

2 郑为人;京江画派与京口隐逸文化[J];镇江高专学报;2005年03期

3 包信源;;关于“京江画派”的思考[J];美术观察;2006年07期

4 ;[J];;年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记者 古瑾;京江画派,从历史走向现在[N];镇江日报;2012年

2 周亚鸣;当代京江画风研究(一)[N];文艺报;2001年

3 蒋豪 石玉成 沙艳秋;江大京江学院在全国高校中首家对辅导员进行“NPL”培训[N];镇江日报;2008年

4 吕文U,

本文编号:3410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3410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eea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