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牛津大学图书馆藏洛克“中国笔记”手稿述略

发布时间:2021-11-11 17:23
  牛津大学博得礼图书馆藏洛克"中国笔记"手稿为洛克暮年亲笔手书,此前从未公开发表。该笔记以"礼仪之争"为背景,以中国人的信仰为中心,具体讨论了"中国的宗教""中国的神学、理、太极""精神和人类灵魂"等13个主题。"中国笔记"手稿为洛克思想研究和17—18世纪中西文化交流史研究提供了全新的珍贵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和文献价值。本文介绍了"中国笔记"手稿的来历、现状、内容,并对该手稿的性质、写作时间和知识来源进行分析研究,力图将这份全新史料全面而立体地呈现在中国读者面前。 

【文章来源】:国际汉学. 2018,(02)CSSCI

【文章页数】:11 页

【部分图文】:

牛津大学图书馆藏洛克“中国笔记”手稿述略


MS.Locke.c.27.档案外观(1)

中国笔记,线索,洛克


牛津大学图书馆藏洛克“中国笔记”手稿述略191|从这些信封和信纸的发信时间推测出“中国笔记”更加准确的写作时间。图7MS.Locke.c.27.f192v笔者找到的几处线索为:(1)“中国笔记”手稿第181页和第185页都写在信封的背面,两页所用信封的邮戳时间分别为1696年4月28日和同年12月24日;(2)手稿第207页和第211页均写在信纸背面,前者背面为1702年爱德华·克拉克(EdwardClark)写给洛克的信,后者背面为1702年洛克写的信件草稿。那么,结合从参考书目中推测出的写作时间,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笔记”的写作时间为1702年前后。六、知识来源“中国笔记”的参考书目中列有约37本书,大部分都是“礼仪之争”期间论争性质的书,因此洛克为该书目背书:“关于耶稣会士与其他传教士之间争论的文献”。与莱布尼茨、马勒伯朗士等早期启蒙思想家一样,洛克对中国的认识主要来源于“礼仪之争”中驻华传教士发回欧洲的报道以及天主教各修会间关于中国礼仪的论争性文献。极”“精神和人类灵魂”“天”“孔子”“祖先”这6个主题后还分别预留了空白页。显然,洛克认为对这几个主题的研究还不够充分,应该还计划了后续的工作。另外,考虑到“中国笔记”原本就是由旧信纸装订而成,添加新页、重新装订是比较容易的,预留空白页似乎不是非常必要。因此,洛克很可能计划近期就对这6个主题的内容进行补充。由此可见,在博得礼图书馆将之与其他手稿装订在一起以前,“中国笔记”就是以“摘录簿”的格式写成的较为系统的专题笔记,而非随手涂写的随笔散页。洛克在“中国笔记”中系统研究了中国人的信仰问题,并且预留了后续研究的空间。中国很可能是洛克更大学术计

牛津大学图书馆藏洛克“中国笔记”手稿述略


MS.Locke.c.27.f212v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洛克与中国:语境与内容[J]. 安·泰尔博特,韩凌.  国际汉学. 2015(02)

博士论文
[1]洛克与中国:洛克“中国笔记”考辨[D]. 韩凌.北京外国语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4892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34892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880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