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曹全碑》在清代的接受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29 12:37
  论文围绕《曹全碑》在清代的接受与流传过程展开,揭示不同时期不同书家接受《曹全碑》的异同,并挖掘其原因,从书家和学者的题跋中梳理出时人接受《曹全碑》的审美观念,理清《曹全碑》在清代书法史中的发展脉络,呈现《曹全碑》在清代的接受史、效果史。清初是《曹全碑》备受青睐的流行期,以郑簠、朱彝尊、万经等书家为代表,揭示此碑在书家群体中确立为汉隶经典范本的过程。清中期是汉碑大兴时期,《曹全碑》转变为多元格局中的一元。以王澍、包世臣等书家的书论为代表,揭示《曹全碑》处境转变的具体原因;又以高凤翰、桂馥等书家为例,从临习角度梳理出时人接受《曹全碑》的差异以及与清初书家的区别。晚清是《曹全碑》趋于边缘化时期,在雄浑奇伟的时代审美潮流下,秀丽的《曹全碑》不再是时代宠儿。《曹全碑》的接受呈现两种趋向,一是坚持原碑风貌而不被看好的一路书家,如姚元之;另有争取创变的一路书家,如张廷济、吴昌硕等。虽然《曹全碑》的临习品评渐趋冷落,但依然不失其汉碑经典范本的地位。 

【文章来源】:南京艺术学院江苏省

【文章页数】:10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曹全碑》在清代的接受研究


郑簠《临曹全碑、礼器碑合卷》纸本1669年作故宫博物院藏

礼器,故宫博物院


郑簠《临曹全、礼器碑合卷》局部

南通,汉隶,审美趣味,笔法


郑簠作为清初临习《曹全碑》的代表人物,一方面选择了符合自己审美期待的《曹全碑》,从中吸收了汉隶笔法和造型的营养,另一方面又以自身的个性、积学和审美趣味改造了《曹全碑》,创造了一种新的经典,为此后书家理解此碑提供了一种示范,也提示了一种既学习古碑又变通创造的接受思维。图1-5郑簠《谢灵运石室山诗轴》纸本(右)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片片飞鸿见挚情——由信札看吴昌硕与沈汝瑾的交往[J]. 朱宝玉.  中国书法. 2018(24)
[2]吴昌硕师友间交往的历史梳理[J]. 王琪森.  公关世界. 2018(20)
[3]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曹全碑》(明拓本)[J]. 赵永.  书画世界. 2018(09)
[4]《曹全碑》临写指要[J]. 虞晓勇.  书法教育. 2018(04)
[5]《曹全碑》漫谈[J]. 李源.  艺术评鉴. 2018(14)
[6]杨岘隶书艺术探微[J]. 郭敏.  中国书法. 2018(14)
[7]于右任与吴昌硕的交谊[J]. 吴国宝.  中国书画. 2018(06)
[8]碑学萌芽与“身份”问题——从郑簠、朱彝尊谈起[J]. 刘昕.  中国书法. 2018(08)
[9]气纵疑无法 澹处见精神——试论桐城姚元之书画艺术的多样性[J]. 刘畅.  文物天地. 2017(10)
[10]杨守敬金石著录的主要成就[J]. 杨军会.  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 2017(02)

博士论文
[1]清代书学中的汉碑研究[D]. 李以超.复旦大学 2013
[2]《华山碑》与清代碑学[D]. 陈大利.南京艺术学院 2011
[3]桂馥研究[D]. 孙雅芬.山东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杨岘隶书风格及其影响[D]. 魏凡轲.南京大学 2018
[2]《天发神谶碑》与清代书坛[D]. 朱璐璐.南京艺术学院 2018
[3]汉隶对清代隶书发展的艺术影响[D]. 牛谱涵.山西师范大学 2016
[4]清代篆隶书法中兴研究[D]. 李梦影.河南师范大学 2016
[5]桂馥的交游、著述和隶书创作研究[D]. 张迪.南京大学 2016
[6]万经书法及《分隶偶存》研究[D]. 赵越.南京艺术学院 2015
[7]桂馥书法篆刻及其书学、印学论著探微[D]. 薛媛.南京艺术学院 2015
[8]朱彝尊的交游与隶书研究[D]. 董橙.南京大学 2014
[9]清代皇室书法由帖转碑的代表[D]. 吴继真.南京艺术学院 2014
[10]万经书法与书学思想研究[D]. 闫向旭.首都师范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5265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35265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7db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