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渤海国驿路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2 21:12

  本文关键词:渤海国驿路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渤海国是唐王朝时期粟末梲棬大祚荣在东北地区建立的少数民族地方政权,始建于698年,初称梲棬国,713年唐朝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始去梲棬号,专称为“渤海”。渤海国存世的229年中,凭借其统治者的积极进取、全面引进盛唐朝文明,和相对和平的周边环境、民众的勤劳勇敢,以及优越的地理位置,把一个闭塞落后的地区建设成为远近闻名的“海东盛国”,在我国悠久的历史文明中占有重要的篇章。渤海国能够凭着“海东盛国”这一称赞名扬于世,除了其强盛的国力、发达的经济文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四通八达的道路建设。渤海国在东北亚地区所处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因此,渤海国驿路建设的发达也为其经济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由于渤海国继承了高句丽留下的大部分道路设施和道路网,同时受唐朝发达的道路建设所影响,因此,渤海国在意识上以及行动上对本国的驿路建设都非常重视。本文主要是从渤海国驿路建设入手,以文献材料和考古资料为基础阐述了渤海国的疆域、五京及五条基本干线及国内主要京、府、州、属部的驿站网络。通过对渤海国驿路建设研究得出:驿路建设的发展不仅巩固了地方的统治、带动了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也促进了东北古代道路的发展和延续,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驿站分配的不均匀而导致渤海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渤海国驿路建设的缺陷所在。渤海国的驿路建设具有承上启下的意义,,不仅使当时的渤海国更加强盛与繁荣,也被后世的辽金所继承,更对当今城市交通建设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渤海国 五京 府州县 驿路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K242
【目录】:
  • 摘要7-8
  • Abstract8-9
  • 第一章 绪论9-12
  • 一、 研究现状与学术价值9-10
  • (一) 研究现状9-10
  • (二) 学术价值10
  • 二、 研究方法和目标10-11
  • (一) 研究方法10-11
  • (二) 研究目标11
  • 三、 研究的主要内容11-12
  • 第二章 渤海国的疆域12-23
  • 一、 渤海国的建立12-14
  • 二、 渤海国的疆域14-16
  • 三、 渤海国的京府分布16-20
  • (一) 腹心地区之五京17-19
  • (二) 周边地区之十府19-20
  • 注释20-23
  • 第三章 渤海国的驿路建设23-34
  • 一、 五京之间的五条干线驿路23-26
  • 二、 府、州之间的网络驿路26-29
  • 三、 渤海属部的纵深驿路29-30
  • 四、 二十四块石遗址与驿路30-32
  • 注释32-34
  • 第四章 渤海国驿路建设的利弊34-42
  • 一、 密切中央与地方的联系、巩固政治统治34-35
  • 二、 促进经济互补、繁荣经济发展35-38
  • 三、 促进渤海国与东北亚地区的文化交流38-40
  • 四、 驿路设置的不平等导致了经济发展的不平衡40-41
  • 注释41-42
  • 结语42-43
  • 参考文献43-47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47-49
  • 致谢4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晓东,祖延苓;南城子古城、牡丹江边墙与渤海的黑水道[J];北方文物;1988年03期

2 孙倩;;试论唐代渤海国的疆域、自然地理环境以及经济布局[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3 李长海;论渤海国的社会经济[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02期

4 郝庆云;魏国忠;;渤海国在东北亚历史中的作用[J];黑龙江民族丛刊;1997年01期

5 孙秀仁,朱国忱;渤海国上京京畿南北交通道与德理镇[J];黑龙江民族丛刊;1994年03期

6 魏存成;;唐鸿胪井刻石与渤海政权的定名、定位及发展[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01期

7 王培新;付佳欣;张殿甲;;吉林浑江永安遗址发掘报告[J];考古学报;1997年02期

8 孙玉良;;唐朝在东北民族地区设置的府州[J];社会科学战线;1986年03期

9 黄大年;略论唐代渤海国文化在东北亚双向交流中的历史地位[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10 郭文魁;;和龙渤海古墓出土的几件金饰[J];文物;1973年08期


  本文关键词:渤海国驿路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08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3608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269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