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吕思勉的隋唐史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09 04:53
  史学大家吕思勉一生著作丰富,笔耕不辍,与陈寅恪、钱穆、陈垣并称为中国近代“史学四大家”。吕思勉治学广泛,在历史学、文学、民族学等方面均有著录,成果斐然,著有两部中国通史,四部断代史,《隋唐五代史》为其最后一部断代史著作。本文以“吕思勉的隋唐史研究”为题,探讨吕思勉为隋唐史研究所作的贡献。吕思勉的隋唐史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吕著中国通史》《白话本国史》《新唐书选注》《隋唐五代史》中。以《隋唐五代史》为例,说明吕思勉的隋唐史研究取材丰富。不仅以《隋书》《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为主,还引用了许多唐宋间的史料以及明清时期的考据学著作,并参考了近代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由此说明吕思勉的隋唐史研究并非简单的“抄书”,而是在对比史料后予以撰述。通过与岑仲勉的《隋唐史》和杨志玖的《隋唐五代史纲要》对比,说明吕思勉的隋唐史研究运用纪事本末体与典章制度体相结合的体例,在章节设置上别具一格。能够修订史书错误,对被史书误解的历史事件予以辩证,而他对隋唐历史人物的评判见解独到,使人印象深刻。吕思勉的隋唐史研究体现出浓厚的史学思想。主要表现为:追求“历史进化论”,与时俱进;关心现实,具有强烈的经世致用思想;... 

【文章来源】: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11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吕思勉的隋唐史研究


《隋唐五代史》(上册)引用两《唐书》、《资治通鉴》史料情况

柱形图,资治通鉴,史料,五代史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吕思勉隋唐史研究的材料选取11由上图可知,吕思勉在《隋唐五代史》上册的唐史研究中,明确引用《旧唐书》的史料有361条,占总数的52%;引用《新唐书》的史料有235条,占总数的34%;引用《资治通鉴》的史料有98条,占总数的14%。因此,吕思勉关于唐史史料的选取,总体上以《旧唐书》的史料为主。但具体到唐朝不同时期,情况又有所不同。二、以宣宗朝为界前后选取侧重不同吕思勉在《新唐书选注》中论及《旧唐书》的史料来源时引用《廿二史札记》所考:有《太宗实录》二十卷,又《贞观实录》四十卷。《高宗实录》三十卷,又《后修实录》三十卷,武后所定《高宗实录》一百卷,韦述《高宗实录》三十卷。《则天皇后实录》二十卷。《中宗实录》二十卷。《睿宗实录》五卷。《玄宗实录》二十卷,《开元实录》四十七卷,代宗时又修成一百卷……《新书·艺文志》所载,唐代史料,数十百种,皆《旧志》所无。《新书》之文省而事增,固有由也。1《旧唐书》在编修过程中,多保留《实录》原文,《新唐书》编修时,新材料的出现,补充了《旧志》的内容,到司马光《资治通鉴》编撰时,又在两《唐书》的基础上,考证而成。因而,吕思勉在唐朝不同时期取材中,对两《唐书》、《资治通鉴》的选取有所不同。现将各时期对两《唐书》和《资治通鉴》的选取情况列图说明:图1-2《隋唐五代史》(上册)第三至十一章两《唐书》及《资治通鉴》引用史料情况柱形图1吕思勉:《吕思勉全集》第18册《新唐书选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第79-80页。

条形图,条形图,文献,史料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吕思勉隋唐史研究的材料选取16一、唐朝其它文献引用吕思勉的《隋唐五代史》在讲述政治变迁中多引用《隋书》《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的史料,在隋唐典章制度和社会生活的资料选取中多引用唐朝其他史料,现列图于下:图1-3唐朝其它文献引用情况条形图由上图可知:吕思勉在唐朝其它史料中,关于隋唐典章制度、社会生活等方面多引用《通典》的材料,其次为《唐律疏议》和《唐六典》的史料,而对《本草拾遗》《续高僧传》《云仙散录》《云溪友议》《禅月集》《邺侯家传》《唐摭言》等书引用较少。具体到各方面又有所不同:在风俗、地权、官制、选举、赋税、兵制方面引用《通典》的史料;在奴婢、物价工资、工业、钱币、刑制、杂迷信方面采用《唐律疏议》的史料;在物价工资资产、选举方面引用《唐国史补》的材料;在封建、官制、学校方面引用《唐六典》的史料;在官制上引用《元和郡县志》的史料;在选举中采用《唐摭言》的史料;在兵制、文字、宗教、杂迷信方面引用《鄴侯家传》《禅月集》《云溪友议》《云仙散录》《续高僧传》《会昌一品集》《本草拾遗》的史料。吕思勉在“风俗”一节,谈及《汉书》与《隋书》的《地理志》,都详细叙述了当时各地的风俗,而唐朝之后的史书缺少相关记载。“杜氏《通典》,本《禹贡》九州,益以南越之地,各言其风俗,其辞甚略,然与《汉》、《隋》两书校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史学”的实践:吕思勉民族史书写特点新探[J]. 谢贵安.  贵州社会科学. 2018(06)
[2]从学术史视角看吕思勉的通史写作[J]. 马勇.  史学史研究. 2018(01)
[3]观其会通:吕思勉的近代史研究[J]. 裘陈江.  历史教学问题. 2017(06)
[4]论吕思勉的民族史研究[J]. 葛稳.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7(05)
[5]论吕思勉的“四裔”观——以《中国民族史》为中心的考察[J]. 肖红兵,李小白.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2)
[6]吕思勉的中国近代史书写[J]. 赵庆云.  史学史研究. 2016(01)
[7]吕思勉、钱穆治史观念与风格异同之比较——以“西汉政制”及相关问题为例[J]. 张耕华,朱伟明.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1)
[8]吕思勉《白话本国史》查禁风波探析[J]. 王萌.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2)
[9]吕思勉与隋唐史研究[J]. 施淳益.  唐史论丛. 2015(01)
[10]民族主义与历史书写——以吕思勉的两部中国民族史为例[J]. 方素梅.  青海民族研究. 2013(04)

博士论文
[1]吕思勉的文献学成就[D]. 何周.安徽大学 2012
[2]吕思勉与二十世纪前半期的新史学[D]. 李波.华东师范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吕思勉的历史研究特征及其启示[D]. 金顶挑.西北大学 2014
[2]吕思勉与《白话本国史》[D]. 李波.华东师范大学 2009
[3]浅论吕思勉史学思想的几个问题[D]. 何周.安徽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6164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36164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ec8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