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明清俗曲在山东的衍变与传播

发布时间:2022-02-24 06:54
  明清俗曲作为特有的一种文化、音乐现象,于元末明初之际在北方兴起,后受战乱影响,随着移民蔓延到南方,又在明成祖迁都北京后,随着经济政治中心的转移,再一次传入北方。在这两次的南北交流中,明清俗曲以其简约通俗、情真优美的特质,吸引了广泛的受众与传唱者,并逐渐向全国各地进行传播,甚至流传到了日本等海外国家。而这两次发展中心迁移的必经之地——山东,也成为了明清俗曲广泛传播过程中连接南北的重要枢纽。明清俗曲可以通过运河与海港一代的商贾、艺人及其他原因形成的移民,将各地的俗曲传入山东。再加上山东地区悠久的音乐历史,既有从原始社会乐舞的诞生到周王朝雅乐最完整的保留;又有从活泼率真的齐国之“风”到宫廷与民俗音乐的融合与发展,兼容了历史传说中的音乐萌芽、宫廷中的雅正与回归民间的恣意。于是,在这样独特的地理位置与浓郁的音乐历史积淀背景下,山东地区的明清俗曲既保留了山东本土的音乐特征,又将南北地区的音调精华进行了交融,兼有燕北地区与苏浙一带的音乐特色,同时还有着雅俗共赏的特点。因此,本文以山东地区的明清俗曲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搜集、查阅、梳理历史文献与现存的明清两代有关俗曲资料的探求考察,结合传播学、社会学... 

【文章来源】:山东大学山东省211工程院校985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6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明清俗曲概论
    第一节 明清俗曲的界定
    第二节 明清俗曲的发展概述
        一、俗曲的兴起
        二、俗曲的发展繁荣期
        三、俗曲的转化期
    第三节 明清俗曲的研究意义
        一、“承上启下”之意义
        二、扩大音乐功能论之研究
        三、链接音乐与文学、社会史学研究结合之桥梁
第二章 明清俗曲在山东的发展研究
    第一节 明清时期的山东俗曲发展
        一、明清时期山东俗曲发展的外部环境
        二、明清时期山东俗曲发展的内部表现
    第二节 山东明清俗曲遗存概况
        一、刊行俗曲类著作
        二、俗曲仿作类山东籍作家
        三、教派宝卷中的俗曲
        四、现代文献中记载的山东明清俗曲
第三章 明清俗曲在山东地区的传播研究
    第一节 “南北交流”的自然传播
        一、“南北贯通”的运河传播
        二、海港文化
        三、移民传入
    第二节 文人传播
        一、明清时期山东文人对俗曲传播的推动
        二、山东文人的作品对俗曲传播的推动
    第三节 民俗传播
        一、民俗节日
        二、婚丧嫁娶等民俗活动
        三、祈愿之乐
第四章 山东明清俗曲衍变研究
    第一节 明清俗曲与蒲松龄俚曲
        一、蒲松龄俚曲中的[耍孩儿]曲牌分析
        二、蒲松龄俚曲中的[银纽丝]曲牌分析
    第二节 明清俗曲与鲁南五大调
        一、[满江红]与鲁南五大调
        二、[南调]与鲁南五大调
    第三节 明清俗曲与临清时调
        一、[靠山调]考源
        二、[四平调]考源
    第四节 明清俗曲与山东琴书、吕剧
        一、山东琴书与吕剧概述
        二、俗曲中的[春调]与[孟姜女调]
        三、[孟姜女调]与[凤阳调]
        四、[凤阳调]与山东琴书、吕剧
    第五节 明清俗曲与柳子戏
        一、五大套曲类曲牌[耍孩儿]([娃娃])、[黄莺儿]分析
        二、复曲类曲牌[桂枝香]、[步步娇]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本文编号:36422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36422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189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