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宋代两浙盐业市镇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0 15:04

  本文关键词:宋代两浙盐业市镇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两浙地区素为海盐的重要产地,入宋后,其盐业经济更为发达。随着区域商品流通的活跃和作为新型商业中心的市镇广泛兴起,部分市镇与盐业相结合,逐渐发展成为具有专业色彩的市镇类型。两浙地区盐业市镇的兴起始于北宋中后期,主要表现为依托盐场和盐的交易与流通两种途径。宋室南渡后,两浙盐业市镇又有显著发展,不仅数量进一步增加而且其盐业规模不断扩大,活动类型不断分化。宋代两浙地区的盐业市镇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类型。从经济结构及其活动形态的角度讲,主要可分为盐业及多种产业并存的综合性和完全依托盐业经济的专门型两种,从盐业活动形态的角度讲,又可分为以盐的生产为主导的生产型和以盐的流通为特色的交易型两种。就经济结构而言,盐业无疑是盐业市镇普遍的主体产业,其中既有官方专卖制度下盐的生产与流通,亦包括颇为活跃的私盐生产与贸易。同时,部分盐业市镇除了盐业经济之外,还具有比较发达的商业及渔业、酒业、海外贸易等其他经济活动。从社会结构和管理方面来看,与盐业相关的各种社会群体是市镇社会的主体,其中包括数量众多的亭户,颇具经济实力的盐商,以及政府有关管理人员。此外,作为城乡结合的商业中心地,盐业市镇还有一定数量的军事人员、雇佣人员、地主、农民等。与其他市镇一样,盐业市镇在行政、治安、户籍、公共事务等方面管理也形成较为完整的体制。从全国范围来看,宋代两浙地区的盐业市镇既是沿海地区市镇发展的典型代表,也是此期市镇专业化发展的突出表现,亦为后来明清时期江南市镇全面走上专业化道路奠定了历史基础。
【关键词】:宋代 两浙 盐业市镇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K244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绪论8-12
  • (一) 选题缘起8
  • (二) 学术史回顾8-10
  • (三) 本文研究的基本思路和创新点10-12
  • 一、历史基础与社会环境12-30
  • (一) 两浙地区盐业生产的历史基础12-14
  • (二) 宋代两浙地区盐业的发展14-19
  • (三) 区域商品经济的活跃和市镇的兴起19-30
  • 二、盐业市镇的兴起与发展30-37
  • (一) 北宋时期盐业市镇的初步兴起30-33
  • (二) 南宋时期盐业市镇的发展33-37
  • 三、盐业市镇的类型及特点37-41
  • (一) 综合型与专门型37-40
  • (二) 生产型与交易型40-41
  • 四、以盐业为主体的市镇经济41-52
  • (一) 盐的生产41-43
  • (二) 盐的流通43-48
  • (三) 其他经济48-52
  • 五、盐业市镇的社会结构与管理52-60
  • (一) 居民结构52-58
  • (二) 盐业市镇的社会管理58-60
  • 六、盐业市镇的社会影响与历史价值60-70
  • (一) 社会影响60-62
  • (二) 历史价值62-70
  • 结语70-71
  • 参考文献71-75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75-76
  • 致谢76-78
  • 浙江师范大学学位论文诚信承诺书78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丽;刘管平;巫丛;;海外对华城市史研究综述[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2期

2 汤华泉;;唐代诗人与宣城关系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3 廖华生;;清代蚺城的约保[J];安徽史学;2006年05期

4 徐建国;;近代民信局的寄递网络研究[J];安徽史学;2009年03期

5 王日根;肖丽红;;《莆田人民公控蒋唐佑呈稿》所见清末生员与恶吏的斗争[J];安徽史学;2012年01期

6 潇潇;;蕴藉心灵的山水家园——郭祥正山水情结的际遇秉性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7 马华阳;;宋代的植棉和棉纺[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6期

8 张全明;张舜;;宋代人的读书风气与高雅境界[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9 葛金芳;;“农商社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宋以降(11—20世纪)江南区域社会经济变迁[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10 郭京湖;张亮;;晚清民间组织强势介入城市事务原因初探[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继清;曹坤梓;;黄泛平原“水域古城”类型与特色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林星;;福州城市空间结构的分布及演变[A];福建省社会学2006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张慧芝;朱士光;;宋代太原城址的迁移及其地理意义[A];中国古都研究(第二十辑)——中国古都学会2003年年会暨纪念太原建成250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冯贤亮;;舟船交通:明清太湖平原的环境与人生[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五辑)[C];2008年

5 王健;;明清苏松地方官员祠祀活动的内容、实践及影响[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五辑)[C];2008年

6 袁心澜;;屈原《涉江》地名争议之我见[A];中国楚辞学(第十三辑)——2007年中国溆浦屈原及楚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刘学华;;中国城市体系规模结构演变:1985~2007——一个“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分析框架[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9)[C];2009年

8 王铭铭;;民族地区人类学研究的方法与课题[A];边疆发展中国论坛文集(2010)·发展理念卷[C];2010年

9 徐新建;;“乡土中国”的文化困境——关于“乡土传统”的百年论说[A];人类学与乡土中国——人类学高级论坛2005卷[C];2005年

10 朱永杰;张妙弟;;民国以前北京都市规划结构演变缕析[A];北京学研究文集2006[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兵;唐代长安城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振国;清代文官选任制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梁辰;铜元问题研究(1900-1935)[D];南开大学;2010年

4 方靖;近代西方警政的东渐及其在广州的实践[D];暨南大学;2010年

5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狄金华;被困的治理[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杨馥源;政府间关系与城市治理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8 兰静;近代香港外来移民与香港城市社会发展(1841-1941)[D];暨南大学;2011年

9 朱文慧;南宋东南地区的民间纠纷及其解决途径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10 包国滔;宋元明时期归善县民族融合与社会变迁[D];暨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焦徽;衡阳城市现代化进程研究(1840-1949)[D];湘潭大学;2010年

2 曾祥祯;抗战时期泰和市政建设与管理研究(1939-1944)[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徐静;清末万载、上高卢罗两姓争界案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朱音;出口农产品质量、农户农药施用行为与种植规模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5 杨莲;近代芜湖与皖江地区农村经济(1876—1936)[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6 周志仪;饶河流域典型徽州传统村镇外部空间形态特征与启示[D];南昌大学;2010年

7 罗臻辉;历史文化地理视野下的清水祖师信仰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聂建顺;人文关怀:民间信仰之本[D];中原工学院;2011年

9 侯军伟;宋代安全生产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10 张凤阁;宋代城市环境卫生初探[D];河南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宋代两浙盐业市镇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19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3819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0dc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