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北宋张耆家族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1 17:26

  本文关键词:北宋张耆家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北宋时期,依靠军功起家的武将家族为数不少,与此不同的是张耆家族则是依靠着张耆为宋真宗的潜邸亲随而起家的。张耆本人最初给事于真宗潜邸,其凭借着潜邸制度而攀龙附凤,不但升迁超常且位居枢密使等高位。然位居高位后的张耆,在政治上庸碌无为,治家上也是无方,但却使得诸子得益于荫补制度而入仕,为家族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不过,纵观史料中记载的少数家族第二代成员,他们在张耆的教导下,非但没有什么政绩可言,甚至于出现了不少劣迹和罪行。随着北宋“崇文抑武”风气的盛行,一般武将家族要想继续保持其社会地位的优越,“以武入文”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途径。因此,家族的第三代成员在仕宦上,便开始谋求“以武入文”的转变,并且在教子中也灌输着“尚文”的家风。在此家风教导下的家族第四代成员,不仅使得家族完成了“以武入文”的转变,而且相较于家族第二代,在政治军事上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尤其是张叔夜和张克戬的忠君抗金事迹,在当时更是为家族赢得了赞誉。可是随着北宋末年的战祸和家族人才的凋零,家族逐渐走向了没落。除此之外,在文章的最后则考述了张耆家族的姻亲关系,又把张耆家族和北宋时期的其他文臣、武将家族相比较,以期能够更好地凸显出张耆家族的特征来。总而言之,张耆家族各代成员的仕宦状况、家风的转变与北宋政治环境的变化,存在着重要的关系。
【关键词】:北宋 张耆家族 崇文抑武 以武入文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K244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5
  • 目录5-7
  • 绪论7-13
  •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7
  • 二、研究现状7-12
  • 三、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点12-13
  • 第一章 张耆家族第一代——张耆事迹述评13-21
  • 第一节 张耆的发迹13-14
  • 第二节 张耆的政治军事生涯14-18
  • 第三节 张耆治家18-21
  • 第二章 张耆家族第二代事迹述评21-28
  • 第一节 张希一、张利一的仕宦事迹21-22
  • 第二节 张得一、张诚一的仕宦事迹22-26
  • 小结26-28
  • 第三章 张耆家族第三、第四代事迹述评28-39
  • 第一节 联姻豪门 治家有道28-29
  • 第二节 家族成员的政绩与武功29-32
  • 第三节 “忠君节义”的家风与抗金32-37
  • 小结37-39
  • 第四章 张耆家族发展的社会背景与影响因素39-49
  • 第一节 北宋的潜邸与恩荫制度39-44
  • 一、潜邸制度与张耆家族的崛起39-41
  • 二、荫补制度与张耆家族的发展41-44
  • 第二节 北宋的“崇文抑武”政策与张耆家族的转变44-47
  • 一、北宋的“崇文抑武”政策44-46
  • 二、张耆家族的转变46-47
  • 第三节 张耆家族的姻亲关系47-49
  • 第五章 张耆家族与其他文臣、武将家族的比较49-59
  • 第一节 与真定曹氏家族比较49-52
  • 第二节 与河南吕氏家族比较52-55
  • 第三节 与杨崇勋家族比较55-59
  • 结语59-61
  • 参考文献61-64
  • 附录 张耆家族世系表64-65
  • 致谢6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圣铎,孟宪玉;宋真宗的潜邸旧臣考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2 何成,王育济;宋代王审琦家族兴盛原因述论[J];甘肃社会科学;2001年06期

3 姚兆余;论北宋世家大族的择偶标准[J];甘肃社会科学;2002年06期

4 顾宏义;;宋初武臣子弟应举入仕论略[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5 王飞;袁曙光;;北宋高氏家族兴盛原因探析[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8期

6 马玉臣;杨高凡;;宋代毕氏家族论略——以世系、仕宦与婚姻为中心[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7 王春;;“宋江投降谜案”探究[J];历史教学(中学版);2008年05期

8 陈峰;北宋枢密院长贰出身变化与以文驭武方针[J];历史研究;2001年02期

9 陈峰;;宋代主流意识支配下的战争观[J];历史研究;2009年02期

10 胡竹安;《水浒》人物考[J];河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年05期


  本文关键词:北宋张耆家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43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3843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646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