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西魏北周官员选任与督课述论

发布时间:2017-05-23 09:34

  本文关键词:西魏北周官员选任与督课述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西魏建国初年,武川军人集团、关陇本土豪强、拓跋宗室及旧臣、追随魏帝入关之山东士人、其他政权的归附者等聚集在关陇地区。他们出身不同,各自的利益取向也不同,要延续西魏的国运,则必须设法消弭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与隔阂,减少内耗。为解决这一问题,宇文泰在尚贤主义指导下,采取了多元化的用人政策,主要表现为广泛任用关陇本土豪强、魏帝旧臣、追随魏帝入关之关东士人、北镇武人、其他政权之归附者等,通过国家政权的力量将这些来自不同地域、民族、出身的人士融合成以关陇地区为根基、具有同一性的军事贵族集团。西魏北周的人事政策使其在北魏分裂以后成功地立足关陇地区,征服北齐,并奠定隋唐盛世的基础。 在选官体制上,西魏北周沿袭了传统的九品中正制、察举制、门荫入仕等传统选官方式。但重视门第的九品中正制以及重经术的察举制已然衰落,门荫入仕制度则表现出重勋爵的特点。 在考课制度上,西魏北周时期,突破了三年一考的传统方法,考课以一年为期,三考黜陟。对地方官吏的考课,主要通过上计制度及遣使巡行进行。遣使巡行制度在这一时期被广泛作用,对吏治的澄清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为了加强对官员的管理与教育,西魏北周还会因各种理由给予官员不同层次的官爵、物质赏赐,其中最主要的依据便是官员的军功及政绩。而对于出现失职行为或职务犯罪,或侵犯国家权威、违背礼法行为的官员,西魏北周国家也会给予不同等级的惩戒,以维持官场的良好风气。 在俸禄制度上,西魏末年,宇文泰模仿《周官》进行官制改革,创制了一套新的官员俸禄体系,对不同级别官员的俸禄都有定额规定,但具体发放时却需根据年成好坏予以调整。 在致仕制度上,西魏北周政权大体沿袭了北魏末期致仕的相关规定。官员的致仕年限当为七十岁,但如果身体条件允许,则不在此限。
【关键词】:西魏北周 北朝 关陇集团 任用 考课
【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K239.2
【目录】:
  • 摘要2-3
  • Abstract3-6
  • 绪言6-14
  • 一、西魏北周之多元用人政策14-42
  • (一) 元氏宗室及魏室旧臣15-21
  • (二) 关陇本土的汉人豪族21-27
  • (三) 南方政权归附者27-29
  • (四) 东魏北齐政权之归附者29-30
  • (五) 武川集团30-33
  • (六) 宇文氏宗室33-35
  • (七) 北齐人士35-42
  • 二、西魏北周选官与考课体系42-64
  • (一) 西魏北周的选官体制42-45
  • (二) 西魏北周的考课体制45-47
  • (三) 西魏北周官员之奖惩47-64
  • 三、西魏北周官员之俸禄与致仕64-68
  • (一) 西魏北周之俸禄制度64-66
  • (二) 西魏北周官员之致仕66-68
  • 综论:西魏北周官员选任、督课政策的特征与影响68-83
  • (一) 西魏北周官员选任、督课政策的特征68-76
  • (二) 西魏北周官员选任、督课政策的影响76-83
  • 参考文献83-87
  • 致谢87-8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钰侠;论北魏地方官吏考课制度的演变[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1期

2 张文强;魏晋北朝考课制度述略[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8年05期

3 孔毅;苏绰政治伦理思想及其渊源初探[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4 孔毅;善教与善政:西魏崛起变强的根本原因[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5 王东洋;;魏晋南北朝考课对象探讨[J];重庆社会科学;2008年01期

6 王东洋;;魏晋南北朝考课等第的划分[J];东方论坛;2009年01期

7 王勇;;试论北周儒学思想的发展[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8 刘精诚 ,简修炜;周武帝述论[J];东岳论丛;1983年01期

9 夏志刚;;北朝除名制度管窥[J];贵州文史丛刊;2007年03期

10 宋燕鹏;张素格;;北周麟趾学士的设置、学术活动及其意义[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薛海波;5-6世纪北边六镇豪强酋帅社会地位演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西魏北周官员选任与督课述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75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3875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490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