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近代中国孝道文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02 22:06

  本文关键词:近代中国孝道文化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孝经》 孝道 晚清 民国时期 近代化


【摘要】: “忠孝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上下数千年来,孝道一直被国人奉若神明,渐入吾民族血液,乃至浃骨沦髓,成为中华民族有别于他种文明之重要文化符号。孝道自经儒家经典发挥,又与历代王朝制度紧密关联,日渐超越其最初尊祖敬宗和孝事父母之单纯伦理价值理念与规范,被赋予宗教、哲学、政治、法律、教育、民俗、艺术等诸多文化意蕴,从而转变为关涉血缘关系、政治制度、社会组织、生活礼俗等诸方面之复杂形态。故,孝道不仅为中国传统文化主体——儒学之内核,亦为中国文化之核心观念和首要文化精神。然,近代中国,天变道销,传统儒学发生体系之转移和整合,孝道自亦难以逃脱数千年来首次根本性变异之命运。此次变异,不仅交织着中、西、新、旧之冲突与融合,亦关涉官方、学术、基层等多层次变迁。然,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孝道问题于20世纪80年代以前在中国大陆始终处于学术禁区的位置,此后几十年的研究虽取得许多成就,但却未能对近代中国孝道文化做出系统之学术考量。故,此项研究从官方、学术、基层等多层次对孝道文化在近代中西文化冲突融合中的历史命运做立体式的分解和勾勒,有利于系统把握孝道文化的发展演变脉络。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第一章,历史上的孝道文化与孝道文化的历史,溯源孝道文化历史,梳理清代以前孝道文化发展演变脉络。不作繁琐的学术考证,仅作简约清晰的主线勾勒,以成孝道文化在近代演变之背景。 第二章,鸦片战争前清代的孝道文化传统,论述鸦片战争以前清代的孝道文化。因近代自晚清开始,将清代一分为二,为避免产生时代断裂感,故另辟此章,以衔接孝道文化的近代演变,而成最直接之参照。 第三章,晚清经学界对《孝经》的典籍考校,探讨晚清经学家对《孝经》诸问题的考证和研究,主要包括《孝经》的文献、撰作、今古文、郑注与孔传等问题,此时研究基本未超出传统经学范畴,以考证为主,然考证中亦开始略带新学气息。 第四章,民国学界对《孝经》文献的检讨,探讨民国学者对《孝经》的专题研究,虽然其所考证问题依然为《孝经》的文献、撰作、今古文、郑注与孔传等问题,但其考证方法却已显现出近代科学的痕迹,因此其考证较前代学者更加详细和可信。 第五章,民国学界对孝道文化的学术探析,一方面探讨民国学界对《孝经》的思想诠释,另一方面展现民国学人在新理论和新方法指导下,从史学、哲学、伦理学、文化学以及宗教学等多个路向研究孝道文化的成果。 第六章,近代中国孝道文化的思想境遇,从思想史角度论述孝道文化的近代遭遇,以不同时期思想家对待孝道文化的态度为主线,探讨孝道文化在思想家批判与维护、离异与回归二重变奏中的曲折发展。 第七章,近代中国孝道文化的官方境遇,依次探讨晚清政府、北京政府、南京政府、中国共产党的孝道政策以及日伪政权的孝道利用,并展现权力下的官方孝道政策对思想、学术以及基层孝道文化所产生的带有一定程度导向性的影响。 第八章,近代中国社会基层孝道文化变迁,以身体史为研究视角,透视近代中国人身体的孝道解放历程,探讨身体如何突破传统“孝网”的束缚,转变为真正意义上的“人”。 第九章,传统孝道文化与近代中国历次社会运动的对冲,以近代化理论为研究视角,探讨传统孝道文化在近代历次社会运动的冲击下不断衰微同时向近代转型最终完成近代化的历程。 第十章,近代西学与中国传统孝道文化,结合“冲击——反应”理论与“中国中心观”两种看似对立的研究范式,论述中国传统孝道文化在西学冲击下的被动改变与学习、接受西学的选择性主动。 第十一章,中国传统孝道文化的近代化转型,系统总结归纳孝道文化的近代演变,探讨了“忠”、“孝”观念的近代转型、近代孝道文化的演化规律与特质,并重新审视传统孝道文化的现代价值。 通过以上诸章的阐释,本文得出研究结论:如果说商周至清代前中期是孝道产生、发展达到顶峰并保持稳定时期的话,那么近代则是孝道逐渐衰落、解体并获得“升华性还原”的时期。近代以来,传统孝道文化逐渐褪去封建外衣,剔除封建等级性、压迫性内容,并被赋予近代自由、平等、民主内涵,从而向其本初作升华性还原。孝道文化的还原过程,也是其向近代化转型的过程,而由于传统的强大惯性,这一过程注定充满了曲折和反复。同时,孝道文化的近代遭遇,亦恰恰是传统儒家文化近代命运的缩影。在全球化的今天,恰当发挥孝道文化的现代价值,不仅对构建和谐社会、建立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具有重要意义,亦对寻求全球文明的共同介质具有启发意义。
【关键词】:《孝经》 孝道 晚清 民国时期 近代化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K203
【目录】:
  • 中文摘要11-13
  • ABSTRACT13-16
  • 导论16-24
  • 一、解题16-17
  • 二、选题意义17-18
  • 三、学术史综述18-22
  • 四、学术要点22-24
  • 第一章 历史上的孝道文化与孝道文化的历史24-52
  • 一、孝的起源、内涵及其转变24-28
  • 1、孝的起源24-26
  • 2、孝的内涵及其转变26-28
  • 二、先秦儒家的孝道理论与《孝经》的相关问题28-32
  • 1、孔子对西周以来孝道的继承与改造28-29
  • 2、曾子集孝道理论之大成29-30
  • 3、孟子对儒家孝道理论的继承和发展30-31
  • 4、《孝经》的相关问题31-32
  • 三、汉代的孝道文化32-37
  • 1、汉代“以孝治天下”原因探析32-33
  • 2、汉代的孝道政策33-35
  • 3、汉代的孝经学35-37
  • 四、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孝道文化37-41
  • 1、承继孝治天下的原因新探37-38
  • 2、孝治政策与孝道表现38-40
  • 3、孝经学研究40-41
  • 五、隋唐时期的孝道文化41-46
  • 1、唐代是否“总体不重孝”?——与相关学者商榷41-43
  • 2、唐代的重孝43-45
  • 3、唐代孝经学研究45-46
  • 六、宋明时期的孝道文化——兼论元朝的不甚重孝46-52
  • 1、宋明朝的重孝表现46-48
  • 2、元代的不甚重孝48
  • 3、宋明时期的孝经学研究48-52
  • 第二章 鸦片战争前清代的孝道文化传统52-76
  • 一、清入关前满族的孝道观52-57
  • 1、满族孝道的礼俗透视——以丧俗为例52-54
  • 2、入关前满族忠孝观的模糊54-57
  • 二、清朝皇家的孝道传统57-62
  • 1、顺治皇帝的重孝57-58
  • 2、康熙皇帝的重孝58-59
  • 3、皇家孝道礼制——以丧葬为例59-62
  • 三、清政府的孝治天下62-67
  • 1、思想纲领之统筹62-64
  • 2、旌孝和尚老风尚64-65
  • 3、孝治政策的官制体现65-66
  • 4、法律中的孝治特点66-67
  • 四、清代前中期的孝经学67-76
  • 1、《孝经刊误》的绍述、流衍、别支与反动68-70
  • 2、乾嘉学者对《孔传》与《郑注》的讨论70-71
  • 3、日本回传之《孔传》与《郑注》及引发的争论71-76
  • 第三章 晚清经学界对《孝经》的典籍考校76-107
  • 一、《孝经》的文献研究77-86
  • 1、《孝经》的文献体式77-82
  • 2、《孝经》的辑佚82-85
  • 3、古本的境内重现85-86
  • 二、《孝经》的撰作问题86-92
  • 1、孔子撰作说86-88
  • 2、曾子撰作说88-89
  • 3、七十子之徒(孔子门人)撰作89-90
  • 4、曾子门人撰作说90-91
  • 5、后儒附会撰作91-92
  • 三、《孝经》今古文问题92-99
  • 1、清以前《孝经》今古文之演变93-95
  • 2、乾嘉、晚清学者的讨论95-99
  • 四、《孝经》郑注与孔传问题99-103
  • 1、《孝经》郑注、孔传问题的由来及演变99-101
  • 2、晚清学者对《孝经》郑注的讨论101-102
  • 3、晚清学者对《孝经》孔传的讨论102-103
  • 五、日本回传《孝经》郑注与孔传的讨论103-107
  • 第四章 民国学界对《孝经》文献的检讨107-138
  • 一、《孝经》的文献研究108-111
  • 1、《孝经》研究的文献体式108-111
  • 2、《孝经》研究特点总析111
  • 二、《孝经》之撰作问题111-125
  • 1、《孝经》之作者112-119
  • 2、《孝经》之真伪119-120
  • 3、《孝经》之成书年代120-121
  • 4、《孝经》之章名121-125
  • 三、《孝经》今古文问题125-134
  • 1、今文《孝经》研究126-127
  • 2、古文《孝经》研究127-128
  • 3、今古文《孝经》的差异及其传授源流128-134
  • 四、《孝经》郑注与孔传问题134-138
  • 1、《孝经》郑注问题134-135
  • 2、《孝经》孔传问题135-136
  • 3、日本回传之《孝经》郑注与孔传问题136-138
  • 第五章 民国学界对孝道文化的学术探析138-173
  • 一、《孝经》思想阐释138-150
  • 1、《孝经》大义138-140
  • 2、《孝经》会通及脉络140-145
  • 3、《孝经》之评价145-146
  • 4、《孝经》经文新解146-150
  • 二、《孝经》学史与史学《孝经》研究150-159
  • 1、《孝经》学史研究150-152
  • 2、史学《孝经》研究152-159
  • 三、孝道文化的哲学、伦理学研究159-165
  • 1、哲学角度的探究159-162
  • 2、伦理学角度的探究162-165
  • 四、孝道文化的文化学研究165-168
  • 五、孝道文化的宗教学研究168-173
  • 1、《孝经》的宗教学解释168
  • 2、孝起源于宗教168-169
  • 3、孝之宗教功能169-173
  • 第六章 近代中国孝道文化的思想境遇173-202
  • 一、晚清孝道观念的异动173-179
  • 1、鸦片战争以后甲午战争以前思想界之孝道讨论173-175
  • 2、戊戌维新时期的孝道讨论175-177
  • 3、辛亥革命前的毁家之论177-179
  • 二、民初尊孔读经复古思潮下的孝道维护——兼论近代思想家之伦理离异与回归179-183
  • 三、五四新文化时期的孝道批判183-189
  • 1、新青年作者群的孝道批判183-184
  • 2、五四时期的“非孝”思潮184-189
  • 四、现代新儒家的孝道辩护和重建189-192
  • 1、梁漱溟的孝道观189-190
  • 2、贺麟的孝道观190-191
  • 3、马一浮的孝道观191-192
  • 4、冯友兰的孝道观192
  • 五、孝道救世思潮192-202
  • 1. 缘起193-196
  • 2. 内容196-200
  • 3. 影响200-202
  • 第七章 近代中国孝道文化的官方境遇202-222
  • 一、传统中的徘徊——晚清政府的孝道政策203-208
  • 二、复古下的前进——北京政府的孝道政策208-212
  • 三、三民主义的曲解——南京政府的孝道政策212-216
  • 四、“五四”精神的承继——中共的孝道政策216-218
  • 五、无耻者的行径——日伪政权的孝道奴化218-222
  • 第八章 近代社会基层孝道文化变迁——身体视角下的“孝道解放”审视222-237
  • 一、“家天下”身体规训的瓦解222-228
  • (一) 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松开了孝道“家天下”身体规训的经济绳索223-224
  • (二) 封建专制制度的灭亡使得孝道“家天下”身体规训丧失了皇权的保护224
  • (三) 灾荒、战争、革命等外力冲击使得孝道“家天下”身体规训发生结构性变异224-225
  • (四) 礼法分离使得孝道“家天下”的身体规训再无刑罚上的威力225-227
  • (五) 教育的洗礼肃清了孝道“家天下”身体规训的源头227-228
  • 二、“孝道礼俗”身体规约的转型228-231
  • 1、祭祀礼俗228-229
  • 2、丧葬礼俗229-230
  • 3、生子礼俗与婚姻礼俗230-231
  • 三、“孝道起居”身体能量的释放231-234
  • 1、剪辫——身体能量释放的突破口232
  • 2、放足——妇女身体能量的释放232-233
  • 3、废家礼——身体能量空间的展示233
  • 4、学生——近代身体能量爆发的特殊群体233-234
  • 四、“传统、习惯、惰性”身体的反复234-237
  • 第九章 传统孝道文化与近代中国历次社会运动的对冲237-244
  • 一、太平天国运动与传统孝道文化237-240
  • 二、洋务运动与传统孝道文化240-241
  • 三、维新、义和团运动与传统孝道文化241-242
  • 四、清末新政与传统孝道文化242
  • 五、辛亥革命与传统孝道文化242
  • 六、五四新文化运动与传统孝道文化242-244
  • 第十章 近代西学与中国传统孝道文化244-258
  • 一、中西孝道文化之异同244-247
  • 二、近代西方孝道观念的东来与中国士人的回应247-250
  • 三、近代来华传教士的中国孝道文化研究250-257
  • 1、文明地势之转换250-251
  • 2、基督教之近代传教历程251-253
  • 3、近代来华传教士的中国孝道文化态度253-257
  • 四、中国传统孝道文化的近代西渐与外传257-258
  • 第十一章 中国传统孝道文化的近代化转型258-270
  • 一、传统“忠”与“孝”观念在近代中国之转型258-264
  • 1、“忠”、“孝”观念溯源258-260
  • 2、近代忠、孝观念转型品鉴260-264
  • 二、近代中国孝道文化演化规律与特质264-267
  • 1、学术转型下的近代《孝经》学研究透析264-265
  • 2、传统孝道的近代演变特点审视265-267
  • 三、传统孝道文化的现代价值审视267-270
  • 1、道德重建的起点267
  • 2、家庭和睦的基础267-268
  • 3、和谐社会的应然诉求268-269
  • 4、全球化价值追求的共同介质269-270
  • 参考文献270-285
  • 附录285-305
  • 附录一 《历代孝经学研究文献参考书目》285
  • 附录二 《两汉时期奖励孝悌表》285-290
  • 附录三 劝孝歌290-293
  • 附录四: 《二十四孝图》293-305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305-306
  • 后记306-307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伍敏敏;《孝经》孝道思想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2 左云红;贵州省织金县农村部分地区坟茔调查与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3 周益民;唐玄宗《御注孝经》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4 杨喜喜;孝道教育的时代境遇与价值重构[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孔倩文;西部农村贫困地区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6 李玲;孝感与孝文化[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7 王文瑜;敦煌写本《百行章》伦理思想及其现代德育价值研究[D];兰州商学院;2013年


  本文关键词:近代中国孝道文化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孝经》 孝道 晚清 民国时期 近代化




本文编号:5114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5114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0f4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