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中国体育文化外交的历史任务

发布时间:2016-06-27 09:16

  本文关键词:中国体育文化外交的历史任务,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吉林大学》 2014年

中国体育文化外交的历史任务

尹啸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体育文化外交在国际舞台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和突出,不仅能展示中国体育文化对外的影响力,传播中国优秀体育文化,让世界更加的了解中国。因此,我们更要重视体育文化外交的历史任务,积极更对国际社会的严峻挑战,维护国家体育文化权益,更好的服务于中国体育事业和构建和谐世界。本文拟对中国体育文化外交的历史任务进行研究,共由三个部分组成。 第1章问题的提出;主要介绍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综述。研究综述主要由有关文化外交的研究、有关体育文化外交与体育的研究现状和研究综述评述三个部分组成。 第2章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本文以中国体育文化外交的历史任务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综述法、逻辑分析法和辩证分析法。 第3章研究结果与分析;从概述文化外交和体育文化外交的概念入手,概述加强体育文化外交的重要性,当前中国体育文化外交的历史任务主要有树立国家的国际威望和良好形象,拓宽中国体育文化外交交流渠道,运用市场调节的手段,在世界体育文化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体育文化外交历史任务确定的依据是符合国家主流意识形态要求,符合国家构建和谐世界理念,符合国家实施体育强国战略;增强体育文化外交实力是完成我国历史任务的必经之路,,提高其影响力和亲和力;开展多元体育文化外交,推动国际体育文化合作;抵御西方体育文化霸权,维护国家体育文化安全。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812.78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谷征;;从文化外交视角解读奥运会开幕式的“和”文化[J];东南传播;2009年02期

2 孙红霞;陈海燕;;加强我国文化外交的有效路径分析[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9年06期

3 张宇权;;“和谐世界”——21世纪中国文化外交理念分析[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4 杨鸿玺;传承中华文化独特魅力的文化外交[J];当代世界;2005年03期

5 陈奔;陈洁菲;;从美国的文化外交看其文化扩张[J];历史教学(高校版);2008年05期

6 彭新良;;外交学研究中的一个新领域——关于文化外交的几点思考[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年04期

7 韦文武;;浅析中国—东盟文化外交的重要意义[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8 邓显超;;新时期中国文化外交兴起的必然[J];攀登;2006年05期

9 吴咏梅;;浅谈日本的文化外交[J];日本学刊;2008年05期

10 孙红霞;李爱华;;文化外交的独特价值[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浩斌;;现代化与现代化理论的全球化逻辑[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2 高鸣;孙锋;;论毛泽东外交思想的特质[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3 胡海梅;;美苏民族政策比较研究[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4 李安;;略谈中印传统文化之差异[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5 宋一;;党的十六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进展的重要成果[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6 韩彩霞;;肯尼迪阻止蒋介石反攻大陆始末[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7 庄乾;朱波;张小敏;;构建和谐社会的行政障碍研究——以公共行政学的视角审视[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8 王世荣;论文化时代[J];安康师专学报;2003年04期

9 叶青;文明的冲突与冷和平——对阿以冷和平的个案分析[J];阿拉伯世界;2001年02期

10 刘小彪;全球化下伊斯兰文明与西方文明的冲突[J];阿拉伯世界;200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名家;;论文化与经济的关系[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2 杨明;;中国道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刘军;David Willer;Pamela Emanuelson;;强制关系:理论模型及实验检验[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姚文放;;审美文化学研究的现代视野[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孔令刚;;文化“软实力”与发展“硬道理”——文化“软实力”的国际比较研究[A];安徽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学术年会哲学学会专场——“科学发展观与安徽崛起”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虞崇胜;;倡导“和而不同”的政治文明观[A];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C];2005年

7 ;On the Clash and Coexistence of Human Civilizations[A];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北京论坛(2004)论文选集[C];2004年

8 汤一介;;“文明的冲突”与“文明的共存”[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哲学对话与文化交流”哲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9 王锁劳;;“伊斯兰”概念在国际关系中的曲解[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多元文明与国际关系”国际关系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10 郑玥;;“文化全球化”对香港青少年的影响——以“哈裹·波特现象”为例的实证研究[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瑛;中国话语权生产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黄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主权原则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3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蒋润婷;行政法视阈下的行政参与权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张志辉;网络条件下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张秀阁;援越抗美与中越关系的演变[D];南开大学;2010年

7 李玉峰;新遗产城市[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8 罗向阳;当代华人社团跨境活动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9 杨玲;林译小说及其影响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赵良英;中国负责任大国身份的构建[D];武汉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红刚;社会转型期我国体育公共产品的整合与开发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2 刘灿仕;高校学生突发事件预警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毕圣洁;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合法性构成与获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王锐;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模型与战略考量[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田斌;儒家文化与中国国家形象重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周明丽;中日韩三国合作的社会文化基础与东亚文化共同体的构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王经芹;中西义利观及其对外交政策影响的比较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王纯;简析冷战时期苏联对阿拉伯国家文化战略中文化认同的缺失[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李军;侦查权下沉之检察监督制约模式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张鹏;中西早期外交理念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朗;;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意识[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2 邹广文;全球化与文化发展(笔谈) 全球化时代的文化整合[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1年01期

3 周济;传统的和文化与现代先进文化[J];东南学术;2004年S1期

4 张毓强;;奥运会与中国对外传播的三个重要转变[J];对外传播;2008年09期

5 王沪宁;文化扩张与文化主权:对主权观念的挑战[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3期

6 郑海中;关于文化传播的几个问题[J];湖南社会科学;2005年04期

7 张宇权;;“和谐世界”——21世纪中国文化外交理念分析[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8 徐红霞,单秀丽,李丽佳;透视国际关系中的文化因素[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9 胡文涛;美国早期文化外交机制的构建:过程、动因及启示[J];国际论坛;2005年04期

10 张清敏;;冷战后中国参与多边外交的特点分析[J];国际论坛;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记者王如君;[N];人民日报;2003年

2 记者 刘华新;[N];人民日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刘水明 王小光;[N];人民日报;2005年

4 清华大学教授 熊澄宇;[N];人民日报;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思;宏扬中国体育文化 普及奥林匹克知识[J];体育文化导刊;2003年10期

2 王英诚 ,任明超;黎族传统体育——中国体育文化的奇葩[J];中国体育(中英文版);2002年06期

3 高巍;;试论2008年奥运会对中国体育文化的影响[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年03期

4 朱国平;如何看待中国体育文化[J];体育文化导刊;2005年03期

5 王健;;论中国体育文化的传播及其社会作用[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6 邓文红;;中西体育文化比较[J];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7 宋继新;贡娟;;寻找中国体育的“文化自觉”——提升竞技体育认知境界的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07年06期

8 袁大任;;强化中国体育软实力可选方案[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9 ;刘斌教授简介[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10 付弟雯;万国华;;中国体育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的交融[J];景德镇高专学报;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丁保玉;;困境与发展——对当下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思考[A];第3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闻欣;[N];光明日报;2001年

2 小园;[N];市场报;2002年

3 李敏;[N];中国信息报;2010年

4 金玲;[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5 黄敬刚;[N];光明日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李东晟;[N];中国档案报;2008年

7 卢元镇;[N];大众科技报;2006年

8 刘志良;[N];金融时报;2007年

9 郁雨;[N];中国艺术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刘一心 陈思梅;[N];中国建设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苏华;新时期中国体育文化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2011年

2 尹啸;中国体育文化外交的历史任务[D];吉林大学;2014年

3 陈晓宁;中国体育文化发展中传统精神文化传承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聂雪奎;北京奥运会对中国体育文化的影响[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5 曹在理;青少年体育文化交流现象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6 鄂志新;我国体育明星社会责任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体育文化外交的历史任务,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622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622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1b4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