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泉州历史城区近现代工业遗产的特征与价值研究

发布时间:2016-06-27 16:03

  本文关键词:泉州历史城区近现代工业遗产的特征与价值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华侨大学》 2014年

泉州历史城区近现代工业遗产的特征与价值研究

吴少峰  

【摘要】:泉州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其历史城区内文化古迹众多,城区地域特色鲜明,同时也是泉州市工业遗存最为集中的地方,泉州的历史城区保护和更新历年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可惜的是,一直未能认识到工业遗产的价值和意义,历史城区内工业遗产基本处于拆除的命运。近年来,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历史文化遗产研究领域的热点,同时随着福建省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大力发展文创产业及全民素质的提高,泉州历史城区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情况有所改善,但对于历史城区内工业遗产的现状,又如何结合历史城区更新进行合理的保护及再利用,尚缺乏整体性的认识,再利用行为上存在着盲目盲动的现象,存在着功利驱动下的投机现象。 泉州近现代工业遗产大量集中于历史城区,总体数量较大,本文梳理了泉州市近现代工业发展脉络,同时对历史城区范围内的工业遗产进行普查,对典型遗产点深入研究,总结其全局特征和价值,最后通过更新实践案例再验证,本文目的是全面而客观的的描述泉州历史城区工业遗产情况,,论文成果对于泉州历史城区更新发展和泉州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均有积极的意义。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结合显然是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为该课题的基础研究部分,论文成果对泉州及同类型城市的更新发展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未来可在本文基础上进一步开展泉州市的工业遗产评价体系和更新模式研究,深入探索工业遗产保护再利用与历史文化名城之间的相互关系。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华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U984.114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阙维民;;国际工业遗产的保护与管理[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2 张莉;;近代华侨投资与东南沿海地区的社会经济变迁——以闽南地区为中心[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3 郑伟民;魏少华;;基于体验经济的工业体验旅游开发研究——以福建泉州市为例[J];科技和产业;2012年04期

4 唐魁玉;唐安琪;;工业遗产的社会记忆价值与生活史意义[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5 姜晔;;工业遗产保护初探[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6 郭荣茂;;传统工艺组织重构与农村文化遗产保护——基于闽南永春漆篮手工业的调查分析[J];福建江夏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7 宣祥鎏;;工业遗产保护是历史名城保护的新拓展[J];北京规划建设;2009年01期

8 姜波;;辉煌与消亡——济南近代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初探[J];北京规划建设;2011年01期

9 张松;镇雪锋;;太原市工业遗产保护及棕地再开发策略研究[J];北京规划建设;2011年01期

10 刘伯英;李匡;;北京工业建筑遗产现状与特点研究[J];北京规划建设;2011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俐;张恒;;基于文化生态学理论的泉州民居海外多元文化特征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3期

2 张学锋;赵翠侠;;合肥工业遗产保护及其再利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3 刘爱新;近代买办与中西经济交往[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4 王丽;洪明强;;“鞍山工业遗产”研究[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Z1期

5 吴羽;;买办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J];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6年04期

6 杨宇辰;杨艳春;;20世纪前期买办阶层职业收入分析——以行业为视角[J];北方论丛;2009年05期

7 谢美华;论海外华人的“乡缘”纽带——以福建省南安县后坑村籍海外乡亲的捐赠为例[J];八桂侨刊;2002年01期

8 庄国土;论近20年来东南亚华人资本在厦门的投资[J];八桂侨刊;2005年04期

9 张赛群;;抗日战争期间华侨在国内投资分析[J];八桂侨刊;2008年04期

10 陈格;;改革开放以来泉州侨乡与华侨华人的互动[J];八桂侨刊;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瀚熙;周均清;杨俊雷;;基于AHP法的峰峰工业遗产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何依;李瑞;;工业遗产建筑功能置换适应性研究——以太原面粉二厂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邓春太;卢长瑜;童本勤;张杰;;工业遗产保护名录制定研究——以南京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贺云翱;;文化遗产学初论[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5 隆武华;;中国近代外国对华投资述评[A];“20世纪中国社会史与社会变迁”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C];1997年

6 赵立彬;;孙中山西北铁路计划及其在民国史上的命运[A];中国现代化与西部大开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7 吴忠民;;略论20世纪中国的社会转型[A];中国现代社会转型问题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8 于红;;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可行性途径研究[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9 陈力;关瑞明;陈惠芳;;福建省城市发展进程及其乡村城市化未来展望[A];2004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C];2004年

10 孙文浩;赵科科;;矍铄的老工业城市——哈尔滨产业遗产历史特征分析[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钟鑫;新加坡华人基督教研究(1819-1949)[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宋正;中国工业化历史经验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周剑虹;文化线路保护管理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4 滕姗姗;我国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与完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汪鲸;新加坡华人族群的生活世界与认同体系(1819-1912)[D];暨南大学;2011年

6 周永博;文化遗产旅游景观意象结构性评价与信息化传播[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艳玲;历史文化村镇评价体系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8 任健强;华侨作用下的江门侨乡建设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9 张帆;近代历史建筑保护修复技术与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10 王芳;历史文化视角下的内陆传统城市近现代建筑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珊珊;红军长征湖南段红色文化遗产廊道旅游开发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焦徽;衡阳城市现代化进程研究(1840-1949)[D];湘潭大学;2010年

3 郭春苗;哈尔滨工业遗留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4 陆小华;广州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闫立惠;杭州市中心城区历史建筑功能置换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刘贝;文化视野下的国企体制变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7 许晓斌;工业遗产与地方社会变迁[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8 陈炎焱;杭州市工业遗存景观更新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9 林连芳;近代南安商人与泉南社会变迁(1840-1949)[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严元容;泉港方言语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丙中;民间的仪式与国家的在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2 唐士其;“市民社会”、现代国家以及中国的国家与社会的关系[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6期

3 阙维民;;国际工业遗产的保护与管理[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4 单霁翔;;关注新型文化遗产——工业遗产的保护[J];中国文化遗产;2006年04期

5 张丽;车文辉;;地域差异的社会记忆与影响[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6 杨宏烈;胡文中;;广州火车南站工业文化遗址保护规划[J];城市问题;2006年08期

7 阮仪三,张松;产业遗产保护推动都市文化产业发展——上海文化产业区面临的困境与机遇[J];城市规划汇刊;2004年04期

8 唐魁玉;李丽;;大学生网络购物自我认同的建构——从个体层面看[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9 邢怀滨;冉鸿燕;张德军;;工业遗产的价值与保护初探[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10 郭于华;民间社会与仪式国家[J];读书;1999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复合;;原财政部印刷局中卫门翻建保护[A];建筑史论文集(第13辑)[C];2000年

2 张复合;钱毅;欧阳怀龙;;庐山牯岭正街保护修建性详细规划[A];建筑史论文集(第16辑)[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本版编辑 本报记者 郭晓静 何方 实习生 陈柯;[N];重庆日报;2006年

2 单霁翔;[N];中国文物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林星;近代福建城市发展研究(1843-1949年)——以福州、厦门为中心[D];厦门大学;2004年

2 刘贵清;辽中南城市群产业空间结构形成机理与调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寇怀云;工业遗产技术价值保护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驰;产业建筑遗存的改造性再利用[D];浙江大学;2003年

2 庄简狄;旧工业建筑再利用若干问题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3 张月淳;失去生产功能的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初探[D];重庆大学;2005年

4 陈孝文;泉州市德化县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强;俞孔坚;李迪华;彭文洁;;大运河工业遗产廊道的保护层次[J];城市环境设计;2007年05期

2 ;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欧美工业文化的复兴[J];江苏城市规划;2007年01期

3 张京成;;我国工业遗产管理体制改革与完善的几点思考[J];科技智囊;2008年12期

4 王丽;洪明强;;“鞍山工业遗产”研究[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Z1期

5 翁林敏;王波;;后工业时代无锡工业遗产的保护与更新[J];建筑师;2008年06期

6 袁筱薇;;工业遗产改造形式探索[J];四川建筑;2008年01期

7 潘东军;;论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J];山西建筑;2008年14期

8 张京成;曾凡颖;刘利永;刘光宇;;工业遗产开发模式的国际经验借鉴[J];科技智囊;2008年11期

9 ;全国首届工业遗产与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哈尔滨召开[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10 于长英;;城市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红;;文化生态视角下的天津工业遗产再利用[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朱强;袁剑华;;遗产廊道评价方法—以大运河工业遗产为例[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Eusebi Casanelles i Rahola;;二十一世纪关于工业遗产的思考(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人类遗产对文明进步的启示”考古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4 邓春太;;工业遗产调查与评价方法初探——以南京为例[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许东风;李先逵;;重钢工业遗产整体保护探析[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谭超;任福君;;我国工业遗产中潜在科普设施利用初探[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2010科普理论国际论坛暨第十七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陈敬全;;关于上海近现代科技发展与工业遗产展示的构想[A];上海市科学技术史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张小孟;朱珊珊;;浅析工业遗产的更新保护及改造——以郑州国棉厂改造为例[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5卷)[C];2011年

9 刘伯英;李匡;;北京工业遗产评价办法初探[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十辑(首届中国建筑史学全国青年学者优秀学术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9年

10 葛天阳;;选择合适的保护性再利用模式,推动成功的工业遗产复兴[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杨晓东 通讯员 冉旭 张晓林;[N];中国煤炭报;2006年

2 化民;[N];中国审计报;2006年

3 李佳;[N];中国文化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孙漪娜;[N];中国文物报;2006年

5 Eusebi Casanelles 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委员会;[N];中国文物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张双敏 孙漪娜;[N];中国文物报;2006年

7 单霁翔;[N];中国文物报;2006年

8 陈国民;[N];中国文物报;2007年

9 云菲 金涛;[N];中国艺术报;2007年

10 本报评论员 张刃;[N];工人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田燕;文化线路视野下的汉冶萍工业遗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2 寇怀云;工业遗产技术价值保护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3 朱强;京杭大运河江南段工业遗产廊道构建[D];北京大学;2007年

4 季宏;天津近代自主型工业遗产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月;城市工业用地重组中工业遗产的保护与更新[D];天津大学;2008年

2 汪瑜佩;上海工业遗产的再利用[D];复旦大学;2009年

3 彭芳;我国工业遗产立法保护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4 胡刚;城市工业遗产的创意开发[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0年

5 袁筱薇;维护再利用工业遗产的重要性与方法[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6 郑彦洁;新旧之间[D];四川大学;2007年

7 解翠乔;保护与复兴:工业遗产的环境重塑与活力再生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8 夏洪洲;关于城市工业遗产的真实性保护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09年

9 崇慧;文化创意视角下我国工业遗产开发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卉;历史城区保护与复兴中的工业遗产再利用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泉州历史城区近现代工业遗产的特征与价值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623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623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abf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