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商丘天气_商丘古城的保护与开发_《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

发布时间:2016-07-02 21:02

  本文关键词:商丘古城的保护与发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陕西师范大学》 2008年

商丘古城的保护与发展研究

刘园园  

【摘要】: 商丘古城坐落在商丘市睢阳区,古城建于明正德六年(1511),经历近500年的春秋岁月,古城依然屹立在豫东大地上。商丘古城外形奇特,保存完整。1986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随着平遥、丽江的申遗成功,历史文化名城研究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和积极参与。由于旅游热的带动,历史文化名城的发展和旅游开发问题成为城市研究的热点问题。 本文以商丘古城为研究对象,运用历史地理学的相关研究方法,从城市历史地理的角度,分析古城的历史演革和城址变迁,从城市的规划布局、古建筑及民俗文化三个方面来研究古城的城市性质和文化特色。又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为基础,分析古城的保护现状,探讨古城的发展模式,研究古城的旅游开发。通过对商丘古城全面系统的研究,可以更好地指导古城的文物保护和经济建设活动,从而使古城的发展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全文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绪论。主要阐述了选题的总体认识和宏观把握,介绍了选题缘由、研究意义、研究现状和研究内容、方法。 第二部分:商丘古城的历史变迁。该部分从历史地理学的角度阐述了商丘古城的历史沿革和城址变迁。还考证了商丘的地名起源,分析商丘古城的城市选址原则,初步探讨了城址变迁的原因。通过本部分,可以对商丘古城发展的历史背景、地理环境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第三部分:商丘古城的特色分析。商丘古城的特色风貌主要体现在城市的规划布局、古建筑、历史文化这三个方面,该部分就从这三个方面入手,对古城进行详细阐述,总结规律。 第四部分:商丘古城保护研究。该部分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为基础,提出古城保护的原则和方法,探讨古城保护的具体内容和措施,并对古城保护现状进行了分析。 第五部分:商丘古城发展研究。该部分首先探讨了古城的发展模式,提出发展旅游文化经济,使古城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进而对古城的旅游开发进行研究,分析旅游开发的意义,科学评价其旅游资源,初步分析古城旅游开发的现状,提出古城旅游开发的策略。 第六部分是对全文的小结。 通过对全文总结,共有四点认识: (1)商丘古城的城址变迁。商丘历史悠久,由西周至今的几千年岁月,在商丘大地上遗留了东周宋国城、睢阳城、商丘古城这三座城址。历史时期,黄河流经商丘,黄河的泛滥,使得商丘深受其害。黄河的屡屡迁徙、改道,是商丘古城城址变迁的主要原因。 (2)商丘古城的风貌特色。就古城的规划布局而言,大到古城的外形,外圆内方,砖城、护城河、外城郭“三位一体”;小到古城的街道,棋盘式格局,尽现古城的小巧别致。这些无不反映着中国传统的风水文化,也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伟大成就。古朴典雅的古建筑,更添古城的厚重沧桑之感;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则尽现古城浓郁的人文气息。 (3)商丘古城的保护研究。就商丘古城的研究现状而言,谈开发的多,谈保护的少。本文则填补了商丘古城保护研究方面的空白。古城的整体格局保存完好,这是其一大优势。故而,对商丘古城的保护,要着眼于整体,保护好古城的整体历史风貌是重点。对古城来说,有不少古迹亟待修复,而重建仿古建筑一定要谨慎!同时,要把已建成的假古董对古城风貌造成的破坏降到最低。 (4)商丘古城的发展研究。对商丘古城进行旅游开发,一定要着眼于长远,制定出一套切合实际的旅游开发专项规划。与平遥、丽江相比,商丘古城还有很大差距,要积极吸取它们在旅游开发上的丰富经验,同时也要谨记它们在旅游开发上的深刻教训。资金不足是制约古城旅游开发的最大因素,并且,在短期内是不可能得到有效缓解的。所以,古城的旅游开发一定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K872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1
  • 绪论11-16
  • 一、研究缘由11-12
  • 二、研究意义12
  • (一) 现实意义12
  • (二) 社会意义12
  • 三、研究现状12-15
  • (一) 专著12-14
  • (二) 论文14-15
  • 四、研究方法和思路15-16
  • (一) 研究方法15
  • (二) 研究思路15-16
  • 第一章 商丘古城的历史变迁16-29
  • 第一节 商丘古城的历史沿革17-21
  • 一、商丘地名考17
  • 二、商丘古城的历史沿革17-21
  • 第二节 商丘古城的城址变迁21-29
  • 一、商丘古城的城市选址原则21-23
  • 二、商丘古城城址的变迁23-27
  • 三、城址变迁原因初探27-29
  • 第二章 商丘古城的特色分析29-47
  • 第一节 商丘古城的规划特色:典型的风水城市布局29-35
  • 一、砖城、护城湖、外城郭“三位一体”30-31
  • 二、棋盘式布局的街道31-35
  • 第二节 商丘古城的建筑特色:古朴典雅、类型多样35-44
  • 一、风韵犹存的古城墙35-38
  • 二、独具特色的古旧宅第38-41
  • 三、历史悠久的祠庙殿阁41-43
  • 四、别样风情的西洋教堂43-44
  • 第三节 商丘古城的文化特色:源远流长、五彩纷呈44-47
  • 一、宝贵的商文化44-45
  • 二、悠久的火文化45
  • 三、独特的姓氏文化45-47
  • 第三章 商丘古城保护研究47-65
  • 第一节 商丘古城保护的原则和方法47-51
  • 一、商丘古城保护的原则48
  • 二、商丘古城的保护方法48-51
  • 第二节 商丘古城保护的具体内容及措施51-56
  • 一、文物古迹的保护52-53
  • 二、古城风貌特色的保持与延续53-56
  • 三、历史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56
  • 第三节 商丘古城的现状分析56-65
  • 一、古城保护已取得的成就56-60
  • 二、古城保护存在的问题60-63
  • 三、造成古城破坏的原因63-65
  • 第四章 商丘古城发展研究65-80
  • 第一节 商丘古城发展模式的探讨65-66
  • 第二节 商丘古城的旅游开发研究66-80
  • 一、商丘古城旅游开发的意义67-69
  • 二、商丘古城旅游资源评价69-71
  • 三、商丘古城旅游开发现状分析71-74
  • 四、商丘古城的旅游开发策略74-80
  • 结论80-82
  • 参考文献82-88
  • 致谢88-89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89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田野;榆林古城保护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2 刘银亮;以永寿县旧县城为主的旅游开发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司美丽;北京应借鉴西方名城历史文化保护的经验[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2 阮仪三;旧城更新和历史名城保护[J];城市发展研究;1996年05期

    3 赵中枢;从文物保护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概念的扩大与保护方法的多样化[J];城市规划;2001年10期

    4 周干峙,郑孝燮,罗哲文,刘小石,杨鸿勋;关于保护和展示历史文化名城风貌的建议[J];城市规划;2002年07期

    5 赵中枢;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特点及保护的若干问题[J];城市规划;2002年07期

    6 阮仪三,肖建莉;寻求遗产保护和旅游发展的“双赢”之路[J];城市规划;2003年06期

    7 王景慧;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内容及方法[J];城市规划;1996年01期

    8 朱宇恒,陈瑜;意大利古城西耶纳及其对我国建筑遗产保护的启示[J];城市问题;2005年04期

    9 保继刚,苏晓波;历史城镇的旅游商业化研究[J];地理学报;2004年03期

    10 陶伟,田银生,吴霞;世界遗产中古城研究方法与内容初探[J];地理研究;2002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亚仁;略论李澄中《艮斋笔记》及其与《聊斋志异》的共同题材[J];蒲松龄研究;2000年01期

    2 徐文蕾;;《聊斋志异》侠义主题论[J];蒲松龄研究;2009年04期

    3 陈才训;;论李昌祺的庶吉士教育及其小说创作的炫才意识[J];蒲松龄研究;2009年04期

    4 王承丹;徐文蕾;;试论蒲松龄笔下的三国人物[J];蒲松龄研究;2011年02期

    5 赵爱华;;千载黄粱梦,悠悠文士心——从“黄粱梦”故事看封建时代的文人理想[J];蒲松龄研究;2011年02期

    6 陈才训;时世平;;《剪灯余话》:“薇垣高议”——论李昌祺的庶吉士教育及其小说创作的风教意识[J];蒲松龄研究;2012年01期

    7 王伟;简论传统史学的历史功用观及其人文主义精神[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8 陆军;;古代羌藏盟誓习俗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9 张晓英;;“钱刀”与《白头吟》创作时代蠡测[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10 刘斌;;明代“土达”及其归宿[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黎秀蓉;;“李约瑟之谜”的博弈论解读[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孟修;;土木之变与庚戌之变比较研究——朝贡体制框架下的明蒙关系新探[A];《中国长城博物馆》2011年第2期[C];2012年

    3 张欣;刘托;;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九辑(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C];2008年

    4 陈辉;刘松茯;;哈尔滨历史建筑保护的艺术性与原真性[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九辑(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C];2008年

    5 吴庆洲;;龟文化与中国传统建筑[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九辑(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C];2008年

    6 单超群;刘松茯;;历史建筑与历史地段的同构[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九辑(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C];2008年

    7 刘珊珊;;北宋城市演进中的经济影响[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九辑(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C];2008年

    8 苏春雨;;历史文化街区的划定及保护研究——以欧洲两大城市及中国上海为例[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九辑(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C];2008年

    9 田长青;任继鑫;;浅析历史文化名城长沙的“体系”建构[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九辑(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C];2008年

    10 杨宇峤;路秉杰;;如皋东大街历史建筑的保护性再利用[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九辑(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马银华;文化视野中的北宋齐鲁诗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国娟;儒学与秦汉意识形态的建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周燕来;南宋两淮地区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8 王淑英;多元文化空间中的湫神信仰仪式及其口头传统[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9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国政治现象剖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史兵;唐代长安城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文静;基于城墙遗址保护利用的荆州环城公园建设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娄飞;河南山林式佛教寺庙园林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王威;鄂西南古集镇空间变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张轶芳;叶梦得及其词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5 张迎芬;乐亭大鼓的民俗性探究[D];河北大学;2009年

    6 郑新新;现代书籍设计中材料运用的新趋向[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平;方干及其诗歌论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金鑫;王充《论衡》与东汉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杨国;试论倪瓒“聊以自娱”的绘画美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建红;;浅谈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发展——以陕西佳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7期

    2 刘红;赵连稳;;北京历史文化保护区的整体性保护研究[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3 熊明均;郭剑英;;西部古镇旅游发展的现状及开发模式研究[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4 杨婷;;古镇旅游开发策划新模式的探索——以上海市青浦区金泽水乡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08年S1期

    5 阮仪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呼唤“理性回归”[J];城市观察;2011年03期

    6 钟华楠;中国古城镇的开发问题[J];城市规划;1985年04期

    7 王景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概念[J];城市规划;1994年04期

    8 阮仪三,孙萌;我国历史街区保护与规划的若干问题研究[J];城市规划;2001年10期

    9 李和平;山地历史城镇的整体性保护方法研究——以重庆涞滩古镇为例[J];城市规划;2003年12期

    10 王景慧;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内容及方法[J];城市规划;1996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树声;绛州古城保护与发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1年

    2 王小莉;基于文化人类学的方法对榆林四合院民居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年

    3 师立德;府谷古城与古建筑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4 屈华;从榆林卫到榆林府[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5 张晓荣;西安周边地区小城镇的历史保护规划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6 朱勇;茶陵古城保护与更新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泓宇;姜忆南;;浅谈陕西榆林民居中“穿廊虎抱头”之成因[J];华中建筑;2013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路彤;明清时期榆林城的兴起与发展[D];内蒙古大学;2011年

    2 陈巧凤;汤阴县老城区空间形态保护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3 边志伟;赊店古镇道路交通规划对策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军;树立大旅游意识 发展合肥旅游业[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2 陈喜波,颜廷真,韩光辉;论清代长城沿线外侧城镇的兴起[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3 张梦;旅游产品核心竞争力的新视角[J];财经科学;2001年04期

    4 廉仲;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意义和基本经验[J];城市发展研究;1996年01期

    5 仇保兴;历史文化名城的功能及其实现途径——兼论金华城的开发与保护[J];城市发展研究;1996年01期

    6 高介华;是缺乏理论导引 还是天马行空——略议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开发与建设中的一些问题与对策[J];城市发展研究;1996年01期

    7 徐禾;社会文化心理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J];城市发展研究;1996年01期

    8 杨宏烈;发展商业步行街 保护历史名街——广州历史名街“占道经营”的思考[J];城市发展研究;1999年05期

    9 郑孝燮,鲍世行;云南丽江考察研究报告[J];城市发展研究;1996年05期

    10 齐康;文脉与特色—─城市形态的文化特色[J];城市发展研究;1997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道山;;商丘古城建筑文化内涵之管窥[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2 刘园园;;商丘古城城址变迁及原因探析[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许继清;;商丘古城空间演变的生态适应性分析[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园园;商丘古城的保护与发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2 张庆;黄河影响下的商丘古城空间格局探微[D];郑州大学;2010年

    3 李兵强;商丘古城保护与利用价值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4 刘利轩;商丘与平遥古城空间形态比较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中国知网广告投放

    相关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

    >河南大学

    >郑州大学

    相关作者

    >刘利轩 >李兵强

    >刘园园 >张庆

    商丘天气_商丘古城的保护与开发_《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京ICP证04044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9993 010-62982499
    服务热线:010-62985026 010-627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6278036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475号



      本文关键词:商丘古城的保护与发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653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653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86d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