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试析龙门洞窟的前部空间

发布时间:2024-02-26 00:59
  石窟前部空间有前庭和前廊两部分,从营造工程的角度看,前庭是在斩山阶段形成的露天空间,而前廊则是开窟时在主室前营造的半开放型空间。北朝洞窟前廊多做仿木构窟檐,但龙门石窟北朝仅见有顶无柱的形式,较为简单,至唐代则普遍可见内凹型前部空间。这一空间形态,由于没有任何木构元素,容易忽略其与北朝仿木构前廊的关联,但通过其营造过程的分析,结合天龙山石窟从窟檐前廊向前部内凹空间的演化,可知其为仿木构窟檐空间的意象化表达,是一种简化的空间形式。其在龙门北魏洞窟中即已见端倪,在同时期其它石窟中也偶见,至唐代广为流行,在功能上起过渡引入和遮护作用。龙门北魏至唐,均采用简化的前廊空间,较为特殊,反映了石窟空间营造的多样性和历史发展的复杂性。

【文章页数】:11 页

【部分图文】:

图一四龙门崖面龛像(东→西)

图一四龙门崖面龛像(东→西)

图一三龙门唐代洞窟前庭侧壁设置四余论


图七龙门敬善寺平面图

图七龙门敬善寺平面图

如西山万佛洞,在自然直壁上开凿,无斩山前庭,其前廊较深,窟门两侧二力士,周边壁面满布小龛。值得注意的是两侧壁上缘,有明显的斜向设椽长槽,椽的下方,两侧壁对应设方孔插枋支承。设椽的方向向外略微下倾,而壁面上的小龛,也随这一趋势分布,特别是南侧壁橑檐枋孔下,还有立柱贴壁痕迹,其下还有....


图八龙门万佛洞前廊两侧壁

图八龙门万佛洞前廊两侧壁

同时,天龙山石窟由北朝至唐前廊空间的演化,也可提供更多的启示。根据天龙山石窟分期,[20]其北齐第1、10、16窟,前廊均做仿木构窟檐,柱、额、斗栱等建筑形象表现分明,隋代第8窟仍延续这种空间形式(图九∶1)。至唐第6、15窟,前廊立面开始简化,完全开敞,不再设柱,但在空间上部仍....


图九天龙山石窟前廊空间演变(南→北)

图九天龙山石窟前廊空间演变(南→北)

这种简化的前廊空间表达,源头可能还需在云冈和龙门找寻。实际上,云冈石窟在北魏迁都前,尚未见明确的内凹型前廊空间,北魏迁都后,多开凿中小型洞窟,集中分布在西端窟群,其崖面坍塌较大,窟前空间并不清楚,但在几处保存较完好的区域,多在正壁开窟门向内凿出主室,而在崖面较高处,尚存两窟,似有....



本文编号:39110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9110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48e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