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过程中高感人群的脑活动研究

发布时间:2023-05-06 19:14
  催眠一直都是心理学和临床医学所关注的话题。前人研究发现有些人更容易进入催眠状态,并对催眠暗示做出反应,这些人被称为催眠“高感人群”。为什么有些人更容易被催眠?已有的脑科学研究表明,催眠与额叶的活动相关。催眠过程可细分为专注、放松、暗示三个阶段,那么在催眠过程中,高感人群的脑活动又是怎样的呢?本研究采用近红外成像仪,记录催眠过程中的脑活动。实验一用标准化的催眠音频对被试进行专注-放松-暗示三阶段催眠,采用单因素被试间设计,自变量是被试的催眠感受性(高、低,由量表筛选),因变量为催眠过程中的单脑活动(激活)。其目的是通过与低感者比较,探究高感者在催眠过程中的脑活动。考虑到催眠的镇痛作用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实验二还需要被试将手放入冰水中,然后接受诱发痛觉缺失的催眠暗示,并做疼痛报告。此外,考虑到催眠师的存在对催眠效果的影响,实验二改用提前录制的催眠师催眠视频(催眠师的脑活动也由近红外成像仪记录),采用单因素被试间设计,自变量同实验一,因变量除了催眠过程中的单脑激活,还包括疼痛缓解的量和催眠师-被催眠者的双脑同步性活动。基于此,实验二想进一步探究催眠对高感人群的镇痛作用以及催眠过程引发的催眠师...

【文章页数】:9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催眠
        1.1.1 界定
        1.1.2 过程
        1.1.3 感受性
        1.1.4 意识体验
        1.1.5 镇痛作用
    1.2 催眠的理论
        1.2.1 状态理论
        1.2.2 非状态理论
        1.2.3 整合理论
    1.3 催眠的实验室研究
        1.3.1 行为研究
        1.3.2 脑研究
    1.4 问题提出和研究方案
        1.4.1 问题提出
        1.4.2 研究方案
        1.4.3 研究假设
        1.4.4 研究技术
2 实验一
    2.1 引言
    2.2 研究方法
        2.2.1 研究对象
        2.2.2 研究工具
        2.2.3 研究过程
        2.2.4 数据分析
    2.3 研究结果
    2.4 讨论
3 实验二
    3.1 引言
    3.2 研究方法
        3.2.1 研究对象
        3.2.2 研究工具
        3.2.3 研究过程
        3.2.4 数据分析
    3.3 研究结果
        3.3.1 高感组与低感组的额叶激活水平比较
        3.3.2 高、低感组和催眠师间的脑同步比较
        3.3.3 催眠暗示缓解高、低感组疼痛水平的比较
        3.3.4 脑同步与疼痛缓解的关系
    3.4 讨论
4 总讨论
    4.1 催眠暗示更能缓解高感人群的疼痛
    4.2 在催眠专注阶段,高感人群额叶的活动更为抑制
    4.3 在催眠放松阶段,高感人群与催眠师在枕叶上同步性更强
    4.4 高感人群与催眠师的脑同步与其疼痛缓解相关
    4.5 研究价值和实践意义
    4.6 研究不足和展望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本文编号:38094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enkebiyelunwen/38094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747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