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工程硕士论文 >

北京地区博物馆建筑地域性表达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20 18:26
   受益于现代化发展带来的便利,建筑在新时代下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全球化发展促使各国建筑形式互相借鉴,极大的满足了人们的视觉享受。然而从建筑学的角度分析,在符合现代建筑功能的情况下,展现自身地域性特色会使交流更加有意义,不同城市及地区建筑的多样性才会得以实现。当代博物馆的文化属性使其在人们心中具有重要地位,被视为地区文化的传播者与见证者。如何在博物馆建筑上恰当的体现自身的文化内涵并符合时代发展要求是一个值得深思的建筑设计问题。因此结合地域性相关理念,对博物馆的地域性表达进行探讨有助于挖掘城市地域文化,使城市形象更加鲜明,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论文以北京地区博物馆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地域主义、博物馆建筑、地区建筑等相关理论,通过实地调研、分析对比等手法对北京地区博览建筑进行研究,以建筑学视角对北京地区博物馆建筑的地域性进行分析与研究,以期归纳北京地区博物馆建筑的地域性表达方式。论文的第一部分对当前全球化背景、博物馆以及地域主义发展进行论述,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并提出论文的研究方法与框架。论文第二部分首先对地域主义进行详细阐述,并从中提取地域性表达相关的内容,解释地域性与现代性的关系,并对建筑的地域性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其次介绍博物馆的发展历史以及国内外博物馆的地域性实践,为之后北京地区博物馆的地域性表达打下基础。论文第三部分主要对北京地区的传统建筑的地域文化展开分析,通过对这些建筑进行提炼,抽丝剥茧,提取北京地区的文化基因及其在当下对该地区现代建筑设计的影响。论文第四部分结合一系列的博物馆实际案例,以地域性表达为切入点,分别从传统建筑、轴线、仪式感空间、地域材料与色彩等方面总结归纳出一系列北京地区博物馆地域性特征。通过本文的归纳与总结,对北京地区建筑特色进行了挖掘与分析,同时对博物馆建筑的地域性表达进行了深入探讨,以期为今后博物馆以及其它建筑的地域性创作提供新的思路。
【学位单位】:北京建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20
【中图分类】:TU242.5
【部分图文】:

北京市,来源,作者,博物馆


计资料集》中写到:“博物馆是为收藏、研究、保护、展示及传播人类与自然历史、人类成就、自然奇观、社会记忆等所设立的社会服务机构,包括纪念馆、美术馆、科技馆、陈列馆等2。”综合以上对博物馆定义的总结,本文中所研究的对象包括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纪念馆等为公众提供学习、教育、娱乐的公共建筑。1.2.2研究范围本文的研究范围是北京地区,即北京市16个辖区,分别是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丰台区、石景山区、海淀区、顺义区、通州区、大兴区、房山区、门头沟区、昌平区、平谷区、密云区、怀柔区、延庆区(图1.1)。北京是中国北方最重要的城市,集政治、经济、文化于一体。首先作为历史悠久的城市,几千年的文化沉淀使其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其次在发展过程中,该地区吸收接纳其他外来文化的精华,并进行同化,使其适合本地区发展,因此丰富了文化的多样性。1.3研究目的及意义1.3.1研究目的2中国建筑学会总主编.建筑设计资料集4[M].第三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7.图1.1北京市区域划分(来源:作者自绘)

吊脚楼,来源


。因此结合现代化技术与审美的同时能够考虑气候因素将会使建筑集现代性与地域性于一体。建筑物风格的形成是多种气候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如避雨、遮阳、保温、防风、御寒、通风、纳凉等。这些因素相辅相成、相互影响,使建筑表现出独特的地域特色。传统建筑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人们使用各种策略面对地区气候环境,并将其融入到地区建筑形式中,具体表现在建筑造型、形体组合、结构形式、开窗大小等方面。以我国南北方民居建筑为例,南方温度高、湿度大、降雨量大,因此建筑大都通透,易于通风避热,典型代表为干栏式建筑(图2.1)。而在北方寒冷地区,建筑要取暖、保温,墙体大都沉重,开窗较少,但是为了采光,窗户的面积一般都比较大,同时开敞的院落能够保证充足的阳光(图2.2)。图2.1南方吊脚楼图2.2北京四合院(来源:http://www.naic.org.cn/html/(来源:http://www.thecover.cn/2018/gjjy_0320/40986.html)news/3813477)(2)地理环境建筑作为人类生产生活的基础与地理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自然地理环境的形成是与气候条件互相影响的,如南方气候湿热因此多河流,北方干燥多山脉。反过来南方盆地、低洼的地形导致空气潮湿、闷热等气候条件,北方山高崎岖不平,使气压流动产生风,因此空气干燥。地理环境对地区建筑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建筑通过何种形式与周围环境互动,使得经济性与舒适性都得到满足。中国西北地区黄土高原上的窑洞是一种典型的融合地理环境建造的地区建筑。借用独特的地形环境,通过下挖黄土产生院落,然后以院落为中心向水平方向掏出窑洞。建

四合院,来源,北京,地理环境


簟⒈N隆⒎婪纭?御寒、通风、纳凉等。这些因素相辅相成、相互影响,使建筑表现出独特的地域特色。传统建筑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人们使用各种策略面对地区气候环境,并将其融入到地区建筑形式中,具体表现在建筑造型、形体组合、结构形式、开窗大小等方面。以我国南北方民居建筑为例,南方温度高、湿度大、降雨量大,因此建筑大都通透,易于通风避热,典型代表为干栏式建筑(图2.1)。而在北方寒冷地区,建筑要取暖、保温,墙体大都沉重,开窗较少,但是为了采光,窗户的面积一般都比较大,同时开敞的院落能够保证充足的阳光(图2.2)。图2.1南方吊脚楼图2.2北京四合院(来源:http://www.naic.org.cn/html/(来源:http://www.thecover.cn/2018/gjjy_0320/40986.html)news/3813477)(2)地理环境建筑作为人类生产生活的基础与地理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自然地理环境的形成是与气候条件互相影响的,如南方气候湿热因此多河流,北方干燥多山脉。反过来南方盆地、低洼的地形导致空气潮湿、闷热等气候条件,北方山高崎岖不平,使气压流动产生风,因此空气干燥。地理环境对地区建筑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建筑通过何种形式与周围环境互动,使得经济性与舒适性都得到满足。中国西北地区黄土高原上的窑洞是一种典型的融合地理环境建造的地区建筑。借用独特的地形环境,通过下挖黄土产生院落,然后以院落为中心向水平方向掏出窑洞。建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越;;文化 场所 秩序——回归建筑设计的本源[J];中外建筑;2015年03期

2 黄乐颖;;地方文化博物馆的地域性表达——龙岩博物馆设计[J];建筑学报;2013年09期

3 赵梅;;正阳门东站的历史变迁——中国铁道博物馆主馆馆址的由来[J];中国博物馆;2012年01期

4 赵伟;;北京世界城市建设中的地域文化元素[J];北京规划建设;2011年01期

5 王澍;;自然形态的叙事与几何 宁波博物馆创作笔记[J];时代建筑;2009年03期

6 李元;秦琴;;从干城章嘉公寓看查尔斯·柯里亚的对空空间[J];山西建筑;2008年33期

7 张颀;郑宁;;当代国外博物馆建筑改扩建手法及更新趋向初探[J];世界建筑;2006年05期

8 倪琛;;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的几点思考[J];建筑创作;2006年01期

9 谭烈飞;北京城市色调的演变及特点[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10 吴良镛;乡土建筑的现代化,现代建筑的地区化——在中国新建筑的探索道路上[J];华中建筑;1998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宋江涛;珠三角地区当代博物馆设计的地域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2 李蕾;建筑与城市的本土观[D];同济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苗保军;仪式感建筑空间设计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8年

2 李泽锋;吉林省当代文化建筑地域化设计研究[D];吉林建筑大学;2018年

3 王佳艺;中国博物馆建筑造型研究[D];吉林大学;2018年

4 徐桢平;“三境”于当代岭南博览建筑地域性表达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7年

5 张云花;“垂直院落”在高层住宅中的存在模式及发展趋势浅析[D];天津大学;2018年

6 孙丽君;长三角地区博物馆庭院空间设计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7年

7 方晓燕;中式传统院落空间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新而中”[D];西南科技大学;2017年

8 武明明;老城区主轴线四维空间形态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9 杨岳;建筑地域性的现代表达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4年

10 黄骏;当代历史博物馆设计的地域性表达[D];北京建筑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8918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oshibiyelunwen/28918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8e9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