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工程博士论文 >

抹茶对高脂诱导的肝脏炎症反应及肝癌的作用效果与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20 10:57
   肥胖能够导致心血管疾病、Ⅱ型糖尿病、脂肪肝、高血压、高脂血症等一系列代谢综合征,是目前世界上最具挑战性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探寻安全有效的降脂减肥治疗方法成为了近年来的研究热点。茶叶作为广受全球人民喜爱的饮品,具有降脂减肥、杀菌消炎、防癌抗辐射等健康功效。与传统茶叶相比,抹茶的“吃茶”利用形式使得茶叶中全部功效成分得以充分摄入,已被报道在改善血糖与肠道菌群、保护二型糖尿病引起的肾脏损伤与肝脏损伤、对抗肥胖及其相关并发症等方面具有突出的效果,但其降脂减肥的具体作用机理与分子机制仍有待深入探索。本论文就抹茶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表征、脂质积累、肝脏炎症反应和肝癌的影响展开了研究,通过相关细胞模型和动物模型为抹茶降脂减肥及保护肝脏损伤的作用功效与调控机制提供了实验参考。本论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将抹茶样品通过水浸提和70%乙醇浸提制备水提取物(matcha water extract,MWE)和乙醇提取物(matcha ethanol extract,MEE),并测定MWE和MEE中游离氨基酸、茶多酚、儿茶素、咖啡碱、总糖、可溶性蛋白等生化成分的含量。结果发现MWE和MEE均富含茶多酚,其中儿茶素以EGCG含量最高。此外,MWE含有更多的游离氨基酸和总糖,MEE含有更多的茶多酚、蛋白质和咖啡碱。抗氧化活性方面,二者均表现出良好的DPPH清除能力、ABTS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能力,总体上MEE强于MWE。(2)建立模拟高脂炎性损伤的棕榈酸诱导的人肝脏L0-2细胞模型,观察MEE和MWE对L0-2细胞形态变化与炎症反应的作用效果。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抹茶提取物能够浓度依赖的改善PA刺激下L0-2细胞的形态损伤和脂质积累。同时不同程度降低棕榈酸诱导的TNF-α炎症因子释放和TLR4、MyD88的蛋白表达,说明抹茶抑制高脂诱导的肝脏炎症损伤可能与抑制TLR4/MyD88通路的激活密切相关。(3)建立高脂饮食诱导的C57BL/6肥胖小鼠模型,将50只小鼠分为五组,分别饲喂正常饮食(NCD)、高脂饮食(HFD)、高脂饮食添加0.1%抹茶(HML)、高脂饮食添加0.5%抹茶(HMM)和高脂饮食添加1.0%抹茶(HMH),观察喂养6周后的肥胖相关表征和肝脏炎症反应。结果表明,膳食补充抹茶能够显著降低因高脂饮食而造成的小鼠体重上升、组织脂质积累、脂肪细胞增大、血糖血脂升高和炎症细胞因子增加。同时,对小鼠肝脏组织中TLR4和MyD88的PCR和WB检测结果表明,抹茶能够抑制TLR4和MyD88基因与蛋白表达,说明TLR4/MyD88通路信号是抹茶抑制高脂饮食诱导的肝脏炎症反应的潜在作用靶点。(4)研究表明肥胖能够增加肝癌的患病风险,本论文通过人肝癌细胞HepG2模型对MEE和MWE的抗肝癌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抹茶提取物能够浓度依赖的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并促进细胞的凋亡与周期阻滞。此外,抹茶提取物能够提升HepG2细胞的SOD、CAT、GSH水平,使细胞抗氧化酶水平升高。相关通路关键因子的WB实验结果表明,抹茶提取物能够使细胞凋亡相关的关键因子Bcl-2表达减少,Bax表达增多,Bcl-2/Bax比值下降,从而发挥对HepG2细胞的凋亡促进作用。
【学位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20
【中图分类】:TS201.4;R735.7;R575
【部分图文】:

提取物,细胞存活率,增值率,细胞增殖


根据抹茶提取物对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选取了对增值率影响显著,且呈良好浓度依赖性的400μg/mL、600μg/mL、800μg/mL作为各组的低、中、高浓度,进行后续的实验。5.4.2 抹茶提取物对HepG2细胞形态的影响

形态图,细胞,提取物,形态


用不同浓度的抹茶提取物以及阳性对照紫杉醇处理HepG2细胞24 h后,对细胞形态的影响如图3.3所示。可以看出,空白Control组在培养24 h后,细胞贴壁形态正常,呈现多边形,互相衔接,成团聚拢,呈“铺路石”状。在阳性对照紫杉醇10μg/mL处理24 h后,细胞数量明显减少,细胞变小,形态呈圆形,各自排布松散。在抹茶水提物400μg/mL浓度培养24 h下,细胞数量减少,排列稍显松散,在抹茶水提物浓度达到600μg/mL、800μg/mL时,细胞开始变小、变圆,数量逐步减少,细胞排列逐步松散,整体趋势与阳性对照保持一致,可以表明细胞形态的变化呈浓度依赖性。另外,从MWE-H细胞形态图可看出,部分细胞形态由多个小细胞规则组合而成,呈有丝分裂的典型形态,由此推测在抹茶水提物高浓度作用时,细胞停滞于有丝分裂期。在抹茶醇提物400μg/mL浓度作用下,细胞间距没有明显变化,但细胞形态出现细胞不规则突起,部分细胞形态呈长条形,部分细胞变圆,在浓度达到600μg/mL、800μg/mL时,细胞排列开始松散,数量逐渐变少,形态变圆变小,整体趋势依旧呈现浓度依赖性。但相较于抹茶水提物组及阳性对照组,仍有部分细胞呈现多边形或长条形形态。5.4.3 抹茶提取物对HepG2细胞的SOD、CAT、GSH水平的影响

提取物,细胞,浓度,茶水


5.4.3 抹茶提取物对HepG2细胞的SOD、CAT、GSH水平的影响不同浓度的抹茶提取物对HepG2的SOD、CAT、GSH水平的影响如图5.4所示。可以看出,随着浓度增加,抹茶水提物极显著提升了HepG2细胞的SOD、CAT、GSH水平(p<0.01),呈浓度依赖性。抹茶醇提物同样极显著的提升了HepG2细胞的SOD、CAT、GSH水平(p<0.0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磊;;饮食和遗传性肥胖通过促进IL-6和TNF表达导致肝脏炎症与肿瘤[J];山东医药;2010年04期

2 周方成,罗忠娟,肖真,郑红梅,吴婉芬,刘芹;肝脏炎症与血小板聚集功能之间关系初探[J];广东医学;1989年05期

3 王宇明;于乐成;;肝脏炎症及其防治专家共识[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4年02期

4 ;触发肝脏炎症的分子机制[J];海南医学;2012年02期

5 王媛;;饮食型肥胖和基因型肥胖可通过加强IL-6及TNF的表达促进肝脏炎症和肿瘤的发生[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0年06期

6 万凌峰;赵红兵;薛博瑜;;慢性肝脏炎症与肝癌关系的研究进展[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4年31期

7 柯柳;温小凤;蒋忠胜;陈念;张鹏;李敏基;覃川;韦静彬;;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乙肝患者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的关系[J];山东医药;2012年13期

8 ;保护肝脏免受炎症损伤的新机制[J];广州医科大学学报;2015年03期

9 檀家俊;施晓雷;肖江强;丁义涛;;急性肝损伤肝脏炎症环境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疗效的影响[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2年06期

10 林文弢;李品芳;翁锡全;;不同强度有氧运动对糖尿病大鼠肝脏炎症状态的影响[J];体育学刊;2011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毛立民;抹茶对高脂诱导的肝脏炎症反应及肝癌的作用效果与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20年

2 池刚;TLR2/4配体增强肝脏炎症促进模拟抗原诱发自身免疫性肝炎[D];华中科技大学;2018年

3 詹志鹏;脑内LPL表达的变化在高脂饮食影响阿尔茨海默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D];中国医科大学;2018年

4 周寅;父亲高脂饮食导致子代认知功能受损的表观遗传学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8年

5 钱雷敏;社区高脂饮食人群的肠道菌群分析和干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8年

6 李文慧;短期高脂饮食对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血循环激素和代谢物质水平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4年

7 傅念;四株双歧杆菌对高脂饮食大鼠肥胖形成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8 余小玲;DEPTOR的表达调控及功能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6年

9 居旻杰;肝脏炎症状态对肝癌术后转移复发的影响及其预测与干预[D];复旦大学;2009年

10 王楠;超短波通过调节MK2/TNF-α通路抑制炎症反应促进脊髓损伤修复[D];中国医科大学;201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孔贝贝;慢性HBV感染不同阶段的血清学和病毒学特点与肝脏炎症相关性分析[D];中国医科大学;2019年

2 饶诗宇;功能组方改善肥胖功效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9年

3 冷孝谦;ALT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HBsAg水平与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相关性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8年

4 王一;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脏炎症与肝脏瞬时弹性检测值关系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8年

5 金慧敏;高鱼油饮食对肝脏炎症、补体系统及肠道菌群的影响[D];江苏大学;2017年

6 李菡;ZAG在NAFLD小鼠中的表达变化及其对肝脏炎症的影响[D];南华大学;2014年

7 陈颖基;肝脏衰老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肝脏炎症、纤维化进展相关性的研究[D];浙江中医药大学;2016年

8 王薇;豆浆抹茶饮料的加工工艺及稳定性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8年

9 孙浩;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的抹茶品质快速无损检测方法及便携式装备研发[D];江苏大学;2018年

10 王敬涵;抹茶加工品质研究及抹茶酱产品研发[D];安徽农业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8913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gckjbs/28913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2c8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