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工程博士论文 >

鲜切山药黄色素的形成条件、结构组成及色素性质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20 19:28
   鲜切山药由于新鲜、便捷以及富含必需氨基酸、薯蓣皂苷、维生素、尿囊素等功能性成分,市场需求量大,然而在贮藏过程中常发生褐变现象。除了褐变,研究发现鲜切山药在特定条件下贮藏还会发生黄变现象,本文研究了鲜切山药黄变的形成条件并对黄变鲜切山药的品质进行评估;揭示了黄变色素的结构组成;阐明了鲜切山药黄变色素的稳定性及生物功能性。实验结果如下:(1)优化了鲜切山药黄变的最佳工艺。贮藏温度、气体组成及切分厚度影响鲜切山药的黄变,黄变现象最显著的贮藏条件为:25 ~oC贮藏,厚度0.1 cm,80%N_2、20%O_2的气调包装,贮藏时间为18 h。黄变后的鲜切山药生理品质保持良好,硬度、总酚含量、感官评价并无显著下降,电子鼻结果无显著性差异,表明黄变的鲜切山药除颜色变化外品质与未黄变鲜切山药并无显著性差异。(2)分析山药黄色素的结构组成。鲜切山药黄色素经分离纯化后通过超高液相色谱-飞行质谱(UPLC-Q-TOF-MS)鉴定表明,该黄色素主要由3个黄色物质组成,占比最大的为双去甲氧基姜黄素(C_(19)H_(16)O_4,73.7%),另外两个物质的分子式分别为C_(19)H_(18)O_3(19.2%)和C_(19)H_(16)O_3(7.1%)。(3)揭示了鲜切山药黄色素的稳定性。通过热重分析仪测定表明,鲜切山药黄色素在温度超过123 ~oC时才发生显著的降解作用,热稳定性高于花色苷、叶绿素和番茄红素等天然色素;模拟胃肠消化系统表明,鲜切山药黄色素经胃肠消化后均能发生降解作用,每小时的降解率分别为3.85%和42.3%,经肠消化后的降解率显著高于经胃消化后的降解率,且经肠降解率高于花色苷。鲜切山药黄色素具有光不稳定性,在不同波长的LED灯光源下均发生降解,不同光源的光降解作用由大到小依次为蓝光、红光、白光和绿光,其降解过程均符合一级降解动力学。(4)阐明鲜切山药黄色素的抗氧化及保护DNA免受氧化损伤的功能性。鲜切山药黄色素有较高的清除OH、ABTS和DPPH等自由基的抗氧化活性。紫外可见光谱法、荧光光谱法、粘度法、离子强度法研究了鲜切山药黄色素与小牛胸腺DNA(ctDNA)的结合方式。结果表明鲜切山药黄色素与ctDNA先通过静电相互吸引,随后以嵌插方式进行结合,鲜切山药黄色素有效的防护ctDNA的基团免受到氧化损伤。
【学位单位】:沈阳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20
【中图分类】:TS255.1
【部分图文】:

山药,黄色素,维生素E


鲜切山药黄色素甲醇粗提液有较高的抗氧化活性,那么经过分离纯化的鲜切山药黄色素纯提液的抗氧活性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究,了解纯物质的抗氧化性是其应用的基础。如图5-1所示,鲜切山药黄色素和维生素E的ORAC,两者的清除能力均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两者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5.8和19μg/mL,说明维生素E的ORAC高于鲜切山药黄色素,约为其1.2倍。5.4.1.2鲜切山药黄色素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

山药,黄色素,维生素E,自由基


测定天然色素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可以更全面的了解其抗氧化活性。由图5-2可知,鲜切山药黄色素和维生素E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均随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维生素E和鲜切山药黄色素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半数抑制率分别为5.7和20.7μg/mL,说明鲜切山药黄色素有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但低于维生素E约为其1/4。5.4.1.3鲜切山药黄色素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

山药,黄色素,自由基,维生素E


鲜切山药黄色素和维生素E的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如图5-3所示,两者的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均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维生素E和鲜切山药黄色素的ABTS自由基半数抑制率分别为13.5和54μg/mL,说明鲜切山药黄色素有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但低于维生素E约为其1/4。5.4.1.4鲜切山药黄色素的OH自由基清除能力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成伦,徐龙君,谢上芬;栀子色素研究的进展[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1996年02期

2 卢晓蕊;路金丽;武彦文;欧阳杰;孙素琴;;红外光谱法研究花色苷色素的酯化修饰[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0年01期

3 周春丽;苏伟;段芸;胡雪雁;朱碧华;;南瓜色素的提取与稳定性[J];食品工业;2019年11期

4 汪多仁;;粉末色素的开发与应用进展[J];饮料工业;2013年02期

5 张玉清,王海棠;万寿菊色素的初步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1994年04期

6 牛明功,张宗申,古红梅;几种因子对黑米色素理化性质的影响[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3期

7 张军翔;;一种检测红葡萄酒中掺加黑米色素的方法研究[J];科技导报;2007年14期

8 白杉;;天然色素的提取及应用[J];中外食品;2006年04期

9 周爱梅;杨利花;;花卉中色素的提取与性质研究[J];现代盐化工;2020年01期

10 韦瑶;李增政;梁亚平;曹雪莲;钟晓茵;;一株放线菌蓝色素的提取及相关研究[J];食品安全导刊;2017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磊;鲜切山药黄色素的形成条件、结构组成及色素性质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20年

2 杜蕾;黑花生衣色素组分分析及降血脂功能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5年

3 程雷;Pseudomonas putida B4 中靛蓝色素合成代谢调控机制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6年

4 赵晓丹;醋浸绿蒜的功能及其绿变色素的分离、性质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5 王春霞;香樟果色素/精油提取及其复合物制备和性能研究[D];江南大学;2016年

6 唐晓珍;彩粒小麦营养加工品质与色素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8年

7 梁晓辉;竹黄菌发酵产竹红菌素的研究[D];江南大学;2009年

8 张晶晶;海洋浮游植物色素UHPLC-MS/MS检测及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2017年

9 张松平;蛋白质色素亲和色谱理论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10 赵天伦;陆地棉色素腺体形态建成与棉酚合成机理及全基因组解析[D];浙江大学;201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华铃;黑米色素酯化修饰及稳定性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10年

2 张琳琳;黑加仑色素分离、结构初步鉴定及稳定性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8年

3 张少敏;桃金娘果实色素的提取、纯化、性质研究及组分分离与结构鉴定[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4 王超;紫甘薯色素制剂产品开发及代谢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16年

5 王婷;雪菊色素的提取与应用[D];新疆大学;2015年

6 于萍;凤眼莲天然色素的提取、分离鉴定及应用[D];东华大学;2014年

7 资医;绿麦麸中绿色色素的初步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8 刘小娟;产红色素菌株的筛选、鉴定、色素提取、红色素发酵工艺及性质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8年

9 粟敏;红酵母色素生产及其性质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8年

10 赵宇;复配天然色素的研究及在饮料中的应用[D];天津科技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8918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gckjbs/28918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c2e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