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板块西北缘上奥陶统牙形石及古海洋学意义研究

发布时间:2024-06-01 12:38
  华北奥陶系牙形石丰富,其中上奥陶统动物群特征表现为浅水-暖水型牙形石动物群。本文对华北西北缘内蒙古大佘太地区上奥陶统白彦花山剖面进行牙形石采集和研究,获得1215枚牙形石,共计17属43种,并建立了 1个新种Tasmanognathus coronatustus n.sp.。根据所产出的牙形石动物群延限,笔者共划分出三个牙形石带,自下而上分别为:Belodina confluens 带,Yaoxianognathus neimengguensis 带和 Yaoxianognathus yaoxianensis带,所划分的牙形石带均可以与国内外同时期的浅水相牙形石带对比,地层时代为晚奥陶世早-中凯迪期。此外,本文对华北及冈瓦纳周缘地区常见的两个属Tasmanognathus Burrett,1979和Yaoxianognathus An in An et al.,1985进行梳理,分析了两属的地区分布、地层延限及形态特征,对部分属种的分类位置进行重新厘定。通过两属在华北地区主要属种的各分子细齿变化,提出Tasmanognathus sishuiensis-Tasmanognathus s...

【文章页数】:13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与项目依托
    1.2 华北地区晚奥陶世牙形石研究现状
    1.3 存在问题
    1.4 研究内容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主要工作量
    1.5 研究方法
        1.5.1 岩石样品处理
        1.5.2 牙形石样品分离
    1.6 主要创新点
2 区域地质概况
    2.1 地质背景
    2.2 研究区剖面概况
        2.2.1 剖面概况
        2.2.2 剖面描述
3 牙形石动物群及生物地层
    3.1 划分沿革
    3.2 生物地层划分
        3.2.1 Belodina confluens带
        3.2.2 Yaoxianognathus neimengguensis带
        3.2.3 Yaoxianognathus yaoxianensis带
    3.3 生物地层对比
        3.3.1 国内对比
        3.3.2 国际对比
4 Tasmanognathus属和Yaoxianognathus属的分类及演化探讨
    4.1 两属的分类学研究概况
        4.1.1 Tasmanognathus属
        4.1.2 Yaoxianognathus属
    4.2 两属的分布与延限
    4.3 两属的演化特征探讨
    4.4 系统发育分析
        4.4.1 系统发育特征矩阵的建立
        4.4.2 系统发育分析方法和讨论
5 古海洋学意义研究
    5.1 牙形石古生态研究现状
    5.2 主要属种迁移与海水表层环流关系探讨
        5.2.1 Belodina的迁移模式
        5.2.2 Phragmodus的迁移模式
        5.2.3 Taoqupognathus的迁移模式
        5.2.4 Yaoxianognathus的迁移模式
    5.3 牙形石物种迁移的古海洋学启示
6 系统描述
7 结论及不足之处
    7.1 结论
    7.2 不足之处
    7.3 下一步工作计划
致谢
参考文献
图版及图版说明
附录一 牙形石产出情况统计表
附录二 Plectodina属、Tasmanognathus属和Yaoxianognathus属特征矩阵
附录三 个人情况



本文编号:39859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ckxbs/39859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bed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