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农业博士论文 >

X基因影响A型流感病毒致病性的分子机制

发布时间:2016-11-24 13:22

  本文关键词:PA-X基因影响A型流感病毒致病性的分子机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国农业大学》 2015年

PA-X基因影响A型流感病毒致病性的分子机制

高慧杰  

【摘要】:近年来,流感病毒感染性与致病性的改变给公共卫生安全造成了越来越严重的威胁。因此,流感病毒的毒力因子及致病机制研究对于流感的防控及抗病毒药物的研制至关重要。最近研究发现流感病毒片段3不仅编码PA蛋白,还编码一种新型蛋白"PA-X"。PA-X是一种融合蛋白,其N-末端的191个氨基酸由PA开放阅读框编码,而C末端氨基酸由+1核糖体移码而产生的开放阅读框编码。之前对PA-X的功能研究仅局限于1918H1N1历史上流行的具有特殊性的病毒株。PA-X在当前流行的流感病毒毒株,包括2009大流行H1N1人群流行毒株以及H5亚型禽流感病毒中的功能及其作用机制需要进一步阐明。 为了了解PA-X基因在目前流行流感病毒中的功能及其作用机制,我们利用定点突变技术及反向遗传操作技术构建了pHIN1和H5N1PA-X缺失病毒,通过比较分析pHINl和H5N1亲本病毒及其对应的PA-X缺失病毒在体外细胞系及小鼠模型中的复制力及致病性,来探究PA-X基因在pH1N1和H5N1病毒中的作用。为了进一步揭示PA-X影响病毒致病性的机制,本研究评价了PA-X缺失后病毒的聚合酶活性、PA蛋白的表达水平以及PA蛋白的功能变化包括PA蛋白的核蓄积能力及PA蛋白抑制基因合成能力等。研究结果表明:(1)PA-X缺失增强了pH1N1和H5N1病毒在A549细胞中的复制水平及诱导A549细胞的凋亡水平。(2)小鼠实验表明PA-X缺失显著增强了pH1N1和H5N1病毒的致病性,这与PA-X缺失病毒在小鼠肺脏中的高水平复制和诱导产生高表达的炎性细胞因子有关。(3)进一步研究发现:PA-X缺失可能是通过提高pH1N1和H5N1病毒PA蛋白的表达水平,增强病毒的聚合酶活性,从而增强病毒的复制力及致病性。(4)PA-X缺失还影响PA蛋白功能。在pHlNl和H5N1病毒背景下,PA-X缺失的PA蛋白核蓄积能力明显增强,然而其抑制共转染基因的能力发生了显著性下降,表明PA-X在抑制宿主蛋白合成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PA-X基因遗传进化分析表明,流感病毒根据PA-X的X-ORF长度可分为两组:表达全长PA-X的病毒(X-ORF是61个氨基酸,全长252个氨基酸)和表达截短PA-X的病毒(X-ORF是41个氨基酸,全长232个氨基酸)。全长和截短的PA-X相差ORF C末端233-252位的20个氨基酸。所有的禽流感病毒包括H5N1和H9N2病毒均表达全长的PA-X蛋白,而以pHlNl病毒为代表表达截短的PA-X蛋白。然而,这两种形式的PA-X蛋白在流感病毒中的功能是否相同仍不得而知。为了确定这两种形式的PA-X在流感病毒中的功能是否存在差异,我们以pHIN1、H5N1和H9N2病毒为现流行于人群和禽群中的代表毒株探究了PA-X基因C末端20个氨基端对流感病毒复制力及致病性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延长pH1N1病毒的PA-X以及截短H5N1和H9N2病毒的PA-X,并评价PA-X延长或截短后病毒体内外生物学特性的变化,以揭示PA-X蛋白C末端233-252位的20个氨基酸在流感病毒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在这三株病毒背景下,表达全长PA-X的病毒与表达截短PA-X的病毒相比能够在人肺脏细胞系中更好的复制和诱导更高的细胞凋亡水平。(2)小鼠实验表明表达全长PA-X的pHIN1、H5N1和H9N2病毒对小鼠致病性显著强于其对应的PA-X截短病毒。表达全长PA-X的病毒较PA-X截短病毒在小鼠肺脏中的高病毒滴度和诱导的高表达的炎性细胞因子可能是其致病性增强的关键因素。(3)进一步实验证明:PA-X延长或截短虽不影响PA蛋白的表达水平,但是表达全长PA-X的PA质粒较PA-X截短的PA质粒能够更有效地抑制外源蛋白的表达。而且,体外共转染pEGFP和只表达C末端20个氨基酸的质粒试验直接验证了PA-X基因C末端233-252位氨基酸具有强烈地抑制蛋白合成的能力。这一结果暗示:表达全长PA-X的病毒能够更有效的抑制宿主蛋白的合成,有利于病毒本身的复制及传播,这可能与其致病性增强密切相关。上述研究结果表明PA-X基因C末端233-252位氨基酸是A型流感病毒的重要毒力调控因子。 综上所述,研究表明PA-X缺失可能通过上调PA蛋白的表达水平来增强病毒的聚合酶活性,从而有利于病毒本身的复制:PA-X缺失病毒诱导的细胞凋亡水平上调及宿主炎症反应增强可能是其致病性增强的关键因素。PA-X蛋白C末端20个氨基酸能够强烈抑制共转染基因的表达,这可能会增强全长PA-X蛋白抑制宿主蛋白合成的能力,从而增强病毒体内外的复制力及致病性。本研究解析了PA-X基因在调控目前流行流感病毒致病性及致病机制中的作用,并揭示了不同形式的PA-X基因在目前流行流感病毒中的功能差异,为阐明流感病毒致病性的分子机制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852.65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柴卫东;;生物欠防备对国家安全的危害[J];国际安全研究;2014年01期

2 朱云;史景红;舒跃龙;;野禽禽流感病毒监测概述[J];病毒学报;2014年03期

3 武立伟;李霆;杨世梅;王慧煜;梅琳;韩雪清;;甲型H7N9流感病毒NS1蛋白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与表达[J];中国畜牧兽医;2014年08期

4 张涛;徐娟;杨凤梅;秦晓峰;程根宏;和占龙;;流感病毒感染雪貂的标准化操作程序建立[J];动物医学进展;2014年10期

5 刘婷婷;谢芝勋;宋德贵;罗思思;谢丽基;李孟;谢志勤;邓显文;;H3N2亚型禽流感病毒三重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J];动物医学进展;2015年02期

6 谭伟;谢芝勋;;蝙蝠甲型流感病毒H17N10新亚型的研究进展[J];病毒学报;2015年01期

7 邹秀芬;牛丽丽;金锁钦;;S1PR1介导细胞因子释放的信号通路的数学建模及其分析[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1期

8 徐德忠;张扬;王波;唐晓凤;张景霞;孙慧敏;张磊;陈长生;;人感染H7N9禽流感分布异常及其异常起源之可能[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3年08期

9 彭先吉;;禽流感简介及在遵义市防控的相关建议[J];湖北畜牧兽医;2013年07期

10 张琰;钟灿涛;;美国生命科学双途研究审查协调机制及其启示[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3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黄平;;应对人感染动物源性流感的策略[A];新发传染病研究热点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2 曹会娟;王新峦;何蓉蓉;栗原博;;中药抗流感的实验研究进展[A];2012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二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锦祥;H1N1和H3N2亚型猪流感病毒的拯救及其致病基因的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2 张坤;豚鼠抗流感病毒相关因子研究及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致病力分析[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3 唐军;FAT10在H5N1病毒及甲型H1N1流感病毒复制及诱导人呼吸道上皮细胞凋亡中的作用[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4 王志胜;表达H5N1血凝素HAl重组乳酸菌的构建及其免疫效力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5 闫鸿斌;四种绦虫蛋白酶及其抑制剂的系统挖掘与功能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年

6 程凯慧;H6N1亚型禽流感对哺乳动物的传播与致病机制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3年

7 孙启英;Tau+/clq-/-双转基因小鼠模型的建立及clq影响Tau蛋白磷酸化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8 刘礼;A型流感病毒感染诱导白细胞介素27表达和表现遗传修饰改变的分子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9 胡增垒;基因Ⅶd亚型新城疫病毒严重侵害免疫系统的分子基础和宿主机制[D];扬州大学;2013年

10 洪小栩;1、甲型H1N1流感病毒致病机理的研究2、PAMAM纳米材料毒性机理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芳;两亲性纳米前药的合成、自组装及其抗肿瘤活性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2 蔡雯雯;农杆菌介导大豆遗传转化体系的优化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3 何晶;H3N8亚型马流感病毒HA1基因原核表达及新疆部分地区马流感血清学调查[D];新疆农业大学;2013年

4 袁森;流感病毒NS蛋白对干扰素诱导跨膜蛋白表达的影响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3年

5 段艳婷;禽流感病毒(H5N1)NS1蛋白与宿主蛋白NOLC1相互作用位点的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6 胡涛;两株鸭源H3N2禽流感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分析及其致病性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3年

7 冯延琼;PICK1 PDZ结构域配体的筛选[D];山西大学;2013年

8 周畅;广藿香醇对RLH免疫通路的影响机制及体外抗H1N1感染研究[D];暨南大学;2013年

9 程娟;白藜芦醇对培养海马神经元的突触功能活动的调控作用[D];安徽医科大学;2013年

10 熊正慧;我国某地H5亚型禽流感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变异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几乎所有流感病毒都源于鸟类——访旅美中国学者哈亚[J];浙江林业;2004年02期

2 杨涛,杜绍范,刘明;A型流感病毒NS1蛋白研究进展[J];现代畜牧兽医;2005年03期

3 魏宏,林锋强,庄向生,张步伍;A型流感病毒NS1蛋白的结构与功能[J];动物医学进展;2005年09期

4 林甦;周伦江;庄向生;;应用反向遗传技术研究流感病毒[J];福建畜牧兽医;2007年06期

5 贺英;曹旺斌;;A型流感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J];中国家禽;2008年01期

6 赵朴;郑玉姝;贾贝贝;刘兴友;李海燕;;A型流感病毒PB1-F2研究进展[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08年07期

7 赵朴;郑玉姝;乔传玲;贾贝贝;刘兴友;;A型流感病毒逃避免疫应答的策略[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8年10期

8 葛叶;邓国华;;A型流感病毒聚合酶研究进展[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09年02期

9 陈继明;孙映雪;刘朔;蒋文明;陈杰;侯广宇;李金平;;2009年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来源和去向分析[J];科学通报;2009年12期

10 杨琴;张兴晓;杨灵芝;;3种细胞培养流感病毒的比较[J];动物医学进展;2009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雄伟;李叶;杨卓;;A型流感病毒对小鼠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三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2 杨琴;张兴晓;杨灵芝;郭庆栋;;流感病毒在三种细胞中的生长对比[A];山东畜牧兽医学会禽病学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袁达康;黄勇;杨华可;黎景全;李艳芬;;东莞市2004-2008年流感病毒监测结果及分析[A];新发传染病防治学习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高玉伟;夏咸柱;扈荣良;王立刚;刘丹;邹啸环;黄耕;贺文琦;;虎流感病毒的分离、鉴定、基因分析与抗体调查(摘要)[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成立20周年庆典暨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3年

5 李叶;廖明;辛朝安;;A型流感病毒对小鼠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A];人畜共患传染病防治研究新成果汇编[C];2004年

6 曲敬来;常晓;;流感病毒A上呼吸道感染快速诊治的研究[A];2005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学术论文集[C];2005年

7 许飞;张伟;;流感病毒重症肺炎的临床特征:江西3例报道[A];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首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冉伟;孙艺学;朱利塞;丁壮;丛彦龙;;流感病毒种内与种间传播的影响因素[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第八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五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9 高福;;流感病毒跨种传播的结构学基础[A];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第十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14年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专题报告一[C];2014年

10 孙丹丹;包永占;史万玉;钟秀会;;中药抗流感病毒作用机制研究进展[A];纪念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兽医学分会成立30周年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兽医学分会2009年学术年会、华东区第十九次中兽医科研协作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主任医师 冀衡;[N];农村医药报(汉);2003年

2 杨孝文 编译;[N];北京科技报;2007年

3 本报驻美国记者 毛黎;[N];科技日报;2008年

4 ;[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5 叶圣琳;[N];大众科技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常青 王均珠;[N];贵阳日报;2009年

7 本报驻英国记者 何屹;[N];科技日报;2009年

8 记者 刘国远 杨伶;[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9 郝成涛;[N];科技日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刘霞;[N];科技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房家立;A型流感病毒感染诱导COX2基因表达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2 徐一鸣;流感病毒多亚型检测方法的研制和应用[D];吉林大学;2009年

3 朱紫祥;p53在I型干扰素介导的先天性抗甲型流感病毒中的作用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年

4 张守平;p-STAT1蛋白参与调节A型流感病毒的复制及炎性反应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5 李雪辉;肺炎支原体及流感病毒快速检测方法的评估应用及探索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1年

6 李青;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的结构、耐药及新型抑制剂作用的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7 魏东;p38MAPK在H9N2-SIV诱导小鼠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D];甘肃农业大学;2013年

8 崔巍;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研究流感病毒及疗法[D];南开大学;2014年

9 贾雷立;禽流感病毒分离、复合多表位重组体构建及实验免疫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10 赵敬贤;观辣树水提物抗甲I型流感病毒FM1株的实验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锡宏;上海地区流感流行与甲型流感病毒变异情况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2 高蕾;中国部分地区猪血清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交叉免疫研究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3 李颖;天津市流感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的初步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3年

4 朱云;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小鼠致死模型的建立及初步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1年

5 邢晓会;2008-2012年我国B型流感病毒耐药毒株的流行状况及生物学特性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3年

6 秦萌;流感病毒检测新技术的建立及初步应用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0年

7 刘洪强;流感病毒染布氏田鼠动物模型的建立[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8 徐秋林;流感病毒寡核苷酸检测芯片的初步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5年

9 赵刚;甲型H1亚型流感病毒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10 韦天彬;汕头市区2004年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流感病毒的监测[D];汕头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PA-X基因影响A型流感病毒致病性的分子机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906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nykjbs/1906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ff3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