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农业博士论文 >

海平面上升影响下广西海岸带红树林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估

发布时间:2016-11-25 12:00

  本文关键词:海平面上升影响下广西海岸带红树林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估,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华东师范大学》 2015年

海平面上升影响下广西海岸带红树林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估

李莎莎  

【摘要】:全球气候变化所导致的海平面上升对海岸带产生显著影响。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沿海潮间带的生态系统,具有维持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海岸带、净化水质、提供物质资源等重要生态服务功能。同时海岸带红树林是陆地向海洋过渡的特殊生态系统,对海平面上升尤为敏感。评估海平面上升影响下红树林生态系统脆弱性,为海岸带红树林生态系统应对海平面上升制定切实可行的减缓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是保障海岸带生态系统安全的重要前提。 本研究以广西海岸带红树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区域,选用SPRC模型(Source-Pathway-Receptor-Consequence)分析了海平面上升对红树林生态系统的主要影响,构建了海平面上升影响下广西海岸带红树林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估模式。基于SPRC评估模式与IPCC脆弱性定义,构建了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和基于过程的红树林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方法。在GIS平台上实现广西海岸带红树林生态系统脆弱性空间定量评价。运用SLAMM6.0预测海平面上升影响下海岸带红树林地理空间分布和面积变化,定量评估海平面上升对海岸带红树林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广西海岸带红树林应对海平面上升的减缓措施。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 1.基于SPRC评估模式分析了海平面上升对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影响 源-途径-受体-影响(Source-Pathway-Receptor-Consequence, SPRC)模型,体现了影响“源(S)”与“受体(R)”的相互作用及其过程,可分析系统中各要素间的因果关系,具有较强的空间逻辑性。基于SPRC模型构建了海平面上升影响下广西海岸带红树林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估模式,分析了海平面上升对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影响。气候变化所导致的绝对海平面上升是对红树林生态系统可能产生影响的源(S)。海平面上升通过海岸带地面垂直运动和海岸带沉积速率途径(P),影响不同红树林受体(R)。按广西海岸带地形地貌特征将主要红树林群系类型划分为14类评价受体。气候变化所导致的绝对海平面上升与海岸带地壳垂直运动和沉积动力相互作用,导致的相对海平面变化可能改变潮间带红树林生境(主要是高程),对红树林生态系统产生影响(C)。当相对海平面上升速率超出红树林生态系统的耐受范围,将影响红树林生长、改变群落结构和功能,最终导致生境丧失。如果海岸带修建了堤坝,红树林向陆迁移路径被切断,将导致海岸带红树林生态系统大面积丧失。 2.构建了定量评价红树林脆弱性方法 基于SPRC评估模式和IPCC脆弱性定义,并考虑指标可定量化、数据可获取性和时空异质性等特征,构建了以海平面上升速率、地面沉降/抬升速率、生境高程、日均淹水时间、潮滩坡度和沉积速率为指标的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在GIS平台上量化各脆弱性指标,整合各指标间因果关系,构建脆弱性指数计算方法,根据低、中、高潮间带红树林群系生境的日均淹水时间差划分脆弱性等级,建立了基于过程的红树林生态系统脆弱性空间定量评价方法。 3.实现了海平面上升影响下广西海岸带红树林生态系统脆弱性空间评价 在GIS平台上计算脆弱性指数,划分脆弱性等级,实现了不同海平面上升情景(近40年来广西海平面上升(0.29cm/yr)、IPCCAIFI(0.59cm/yr)情景和IPCCRCP8.5(0.98cm/yr)情景)和短时间尺度(2010-2030)、中时间尺度.(2010-2050)和长时间尺度(2010-2100)下,广西海岸带红树林生态系统脆弱性空间定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近40年广西海平面上升情景下,海平面上升对广西海岸带红树林产生微弱影响,2100年5.4%红树林为低脆弱性。IPCC A1FI和IPCC RCP8.5海平面上升情景下,广西海岸带红树林受到显著影响。2100和IPCC AIFI'情景下,13.4%红树林为中脆弱性。而2050年IPCC RCP8.5'情景下,25.8%红树林为中脆弱性,至2100年,37.3%红树林为高脆弱性。受影响区域主要分布在英罗湾、丹兜海、铁山港、北海、茅尾海,钦州湾等地。这些区域沉积速率和地面抬升率较低,不能抵消海平面上升带来的影响,导致栖息地淹水时间超过生态系统可忍受范围。 4.应用SLAMM模型预测了海平面上升对海岸带红树林的影响 运用Sea Level Affecting Mars Model SLAMM6.0,在不同海平面上升情景(近40年来广西海平面上升、IPCC RCP8.5情景)和短时间尺度(2007-2025)、中时间尺度(2007-2050)和长时间尺度(2007-2100)下,定量预测海平面上升对广西铁山港红树林湿地的影响。SLAMM6.0预测结果显示:近40年来广西海平面上升情景下,2025和2050年红树林栖息地面积轻微减少,至2100年红树林栖息地受到较显著影响。IPCC RCP8.5情景下红树林栖息地面积显著减少,在2100年中、高潮滩红树林面积分别减少49.4%和60.2%。模拟结果显示海岸带沉积速率和地面抬升率较低的区域将导致红树林大面积减少,甚至栖息地丧失。 5.提出了应对海平面上升影响的对策与减缓措施 基于本文研究结果,提出广西海岸带红树林生态系统应对海平面上升的措施,(1)泥沙管理:通过维持红树林健康生长,合理设计海岸带工程,适当设置促淤工程,控制红树林栖息地泥沙采集等方法,从生态系统、工程设计和减少人为干扰等多方面减少海岸带侵蚀,促进红树林栖息地泥沙淤积:(2)控制围垦:严格控制海岸带红树林大面积围垦,维持海岸带红树林生态系统保护与海岸带社会经济发展间动态平衡,维护红树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完整;(3)红树林湿地恢复与重建:合理规划红树林宜林地,利用疏浚泥快速营造红树林生长适宜地,恢复、重建红树林,促进红树林栖息地淤积,减缓海岸带侵蚀和海平面上升对海岸带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影响。 本研究构建的SPRC评估模式、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和脆弱性评估方法能够客观定量评价海平面上升影响下广西海岸带红树林生态系统脆弱性。SLAMM模型可定量评估海平面上升对广西海岸带红树林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制定切实可行的减缓措施和保障海岸带红树林生态系统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718.55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覃玲玲;;北部湾经济区建设背景下广西红树林湿地保护与发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3期

2 李春干;广西红树林的数量分布[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3 任美锷;;海平面上升与地面沉降对黄河三角洲影响初步研究[J];地理科学;1990年01期

4 韩慕康,三村信男,,细川恭史,町田聪,山田和,邬伦,李京;渤海西岸平原海平面上升危害性评估[J];地理学报;1994年02期

5 胡惠民,黄立人,杨国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近代地壳垂直运动[J];地质科学;1993年03期

6 李云,郑德璋,廖宝文,郑松发;我国红树林引种驯化现状和展望[J];防护林科技;1996年03期

7 林鹏;中国红树林湿地与生态工程的几个问题[J];中国工程科学;2003年06期

8 梁士楚,刘镜法,梁铭忠;北仑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树植物群落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9 邓永光;广西沿海地壳运动趋势及对环境的影响[J];华东地质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10 杨忠兰;福建省红树林资源现状分析与保护对策[J];华东森林经理;2002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何斌源;全日潮海区红树林造林关键技术的生理生态基础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学俊;刘敬勇;刘艺斯;刘慧雯;谭宜荣;李永金;;电白县红树林保护存在问题及保护新途径探究[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年05期

2 张丽珍;徐淑庆;;广西北部湾红树林湿地生态功能的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年23期

3 龚婕;宋豫秦;陈少波;;全球气候变化对浙江沿海红树林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0期

4 甘肖梅;杨红兰;李军伟;廖盛厦;邓彭艳;覃盈盈;梁士楚;;互花米草成熟期光合作用日变化特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1期

5 周青青;陈志力;辛琨;;我国红树林外来入侵现状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5期

6 黎树式;林俊良;;海洋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以钦州湾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5期

7 李珂;杨永兴;杨杨;韩大勇;杨宇明;田昆;张昌兵;;中国高原湿地退化与恢复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1期

8 王健祥;梁士楚;韦峰;李军伟;;贵州凯里岩溶石山白栎种群分布格局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6期

9 魏美娥;刘永金;罗钦;许建新;周平;;5种红树植物在淡水区域引种适应性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01期

10 郭绍英;张江山;;五元联系度评价福州市主要蔬菜地土壤环境质量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元林;;秦汉时期番禺等岭南港口与内地、海上交通的关系[A];中国古都研究(第二十三辑)——南越国遗迹与广州历史文化名城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都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许学工;;自然保护区的合作与网络联系——以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A];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第1卷第2期)[C];2008年

3 龙晓红;蒋清华;陈兰;;广西红树林生态系统现状调查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4 刘玉;李适宇;李耀初;黄少峰;黄齐欣;;红树植物净化海岸富营养化水体的生物修复技术研究[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0年

5 刘明生;张俊清;张小坡;;中国海南岛典型热带药用植物资源与研究[A];海南省药学会二○一○年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0年

6 臧颖惠;龚正达;;中国湿地昆虫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概况[A];云南省昆虫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刘明生;张俊清;张小坡;;中国海南岛典型热带药用植物资源与研究[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8 李静;严方;程胜高;;我国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管理[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1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彭辉武;郑松发;;珠海淇澳岛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的建立方法[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8 野生动物、湿地与自然保护区论文集[C];2009年

10 向昌国;杨旭;;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地峡谷地貌土壤动物的多样性[A];第三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建军;广东湛江红树林生态系统空间结构优化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2 刘桂卫;黄河三角洲地区地面沉降和风暴潮灾害特征及其环境效应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0年

3 黄桂林;辽河三角洲湿地景观变化及驱动机制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4 刘荣成;泉州湾河口湿地植物环境适应性研究及其应用[D];江苏大学;2011年

5 李玉凤;城市湿地公园景观健康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夏鹏;广西海岸带近百年来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沉积环境质量演变及其对红树林生长发育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7 程静;农业旱灾脆弱性及其风险管理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8 王宇涛;珠江河口红树林生境AMF群落多样性及其环境响应[D];中山大学;2011年

9 许熙巍;生态安全目标导向下天津市中心城区用地优化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10 韩淑梅;海南东寨港红树林景观格局动态及其驱动力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婷;湿地保护利用政策绩效评价[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方灿彬;漳江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发展对策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3 刘秀;几种半红树植物的生物学特性与育苗技术的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4 张宏伟;不同潮带红树林林分空间结构比较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5 李安彦;广西山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红树林群落景观及园林应用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6 马胜中;北部湾广西近岸海洋地质灾害类型及分布规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7 严安琪;论红树林的国际环境法保护[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8 刘玉令;双台子河口海域生态环境状况与生态系统评价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9 刘军;老鼠簕抗肝损伤有效部位及化学成分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年

10 全峰;红树林潮间带污染对大型底栖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D];海南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丽珍;徐淑庆;;广西北部湾红树林湿地生态功能的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年23期

2 李凤华;赖春苗;;广西沿海地区环境状况及其保护对策探讨[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年11期

3 吴诗宝,柯亚永,吴桂生,卢开和,毕肖峰;雷州半岛湿地水鸟区系组成及生态分布的初步研究[J];动物学杂志;2002年02期

4 冯仲科,游晓斌,任谊群;基于3S技术的森林资源与环境监测系统构想[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5 李春干;广西红树林的数量分布[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6 刘代汉,郑小贤;森林经营单位级可持续经营指标体系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7 郑小贤;美国、加拿大和日本多目的森林资源监测的现状与展望[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8年01期

8 焦文海,魏子卿,马欣,孙中苗,李迎春;1985国家高程基准相对于大地水准面的垂直偏差[J];测绘学报;2002年03期

9 刘曦;沈芳;;长江三角洲海岸侵蚀脆弱性模糊综合评价[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年S1期

10 孙清,张玉淑,胡恩和,吕春花;海平面上升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影响评价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7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林茂昌;基于RS和GIS的闽江河口区湿地生态环境质量评价[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2 张伯虎;广西重点港湾沉积动力特征及其冲淤演变[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艳;;红树林生态系统刍议[J];防护林科技;2010年04期

2 翟慧敏;;论疍民文化与红树林生态系统的保护[J];贺州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3 韩维栋,高秀梅,卢昌义;红树林生态系统及其生态价值[J];福建林业科技;2000年02期

4 韩维栋,高秀梅,卢昌义,林鹏;中国红树林生态系统生态价值评估[J];生态科学;2000年01期

5 林益明,林鹏;中国红树林生态系统的植物种类、多样性、功能及其保护[J];海洋湖沼通报;2001年03期

6 陈培栋;红树林[J];国土绿化;2002年07期

7 章生卫;章金鸿;罗海鲲;李玫;陈桂珠;;利用植物生长促进菌(PGPB)恢复红树林[J];广州环境科学;2002年02期

8 张瑜斌,林鹏,庄铁诚;红树林生态系统微生物的分解过程及其在营养循环中的作用[J];海洋科学;2003年04期

9 ;九州飞鸿[J];浙江林业;2006年02期

10 刘峰;洪葵;;红树林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多样性[J];海南医学;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龙晓红;蒋清华;陈兰;;广西红树林生态系统现状调查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2 谢瑞红;周兆德;;红树林生态系统及功能研究综述[A];中国热带作物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吕劲;;围塘养殖对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影响[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六卷)[C];2013年

4 王瑞江;陈忠毅;缪泽彬;;南亚热带海岸湿地红树林的恢复[A];第七届全国海洋湖沼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5 张京红;田光辉;蔡大鑫;刘少军;谢瑞红;;海南岛海岸带湿地红树林生态恢复示范及生态气象监测[A];粮食安全与现代农业气象业务发展——2008年全国农业气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冯建祥;郭婕敏;黄敏参;闫光宇;林光辉;;稳定同位素技术在红树林生态系统研究中的应用综述[A];中国第五届红树林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叶勇;;水产养殖污染对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影响[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8 江锦祥;郑成兴;林和山;李荣冠;黄雅琴;;中国红树林湿地蟹类多样性初步研究[A];中国甲壳动物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王凡;洪亮;雷湘兰;庄令;林海鹏;谢晴宜;洪葵;;红树林诺卡氏菌株的选择性分离与初步鉴定[A];2008年中国微生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兆强;[N];中国图书商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阎光宇;潮汐活动对亚热带地区红树林生态系统水热平衡的影响[D];厦门大学;2012年

2 李建军;广东湛江红树林生态系统空间结构优化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3 陈卉;中国两种亚热带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碳固定、掉落物分解及其同化过程[D];厦门大学;2013年

4 李莎莎;海平面上升影响下广西海岸带红树林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估[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蒋隽;广西典型区红树林生态系统价值评价[D];广西师范学院;2013年

2 张志才;福建省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区域功能和建设发展布局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7年

3 陈忠;广东省红树林生态系统净化功能及其价值评估[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4 易志全;湛江港红树林生态系统有机碳源对渔业资源的贡献率研究[D];广东海洋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海平面上升影响下广西海岸带红树林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估,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919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nykjbs/1919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d0a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