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农业博士论文 >

PCR检测及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分离鉴定

发布时间:2016-11-28 13:38

  本文关键词: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感染ST细胞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东北农业大学》 2015年

猪冠状病毒性腹泻RT-PCR检测及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分离鉴定

杜彩虹  

【摘要】:猪冠状病毒性腹泻是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是一种有极高死亡率的恶疾,初期症状为上吐下泻。这两种恶疾的致病因素同属冠状病毒,所致疾病临床表现十分相似,并多以混合感染。此类疾病是我国及世界各养猪国家仔猪早期死亡的重要病因之一。准确了解两种疾病在我国不同地区发病和死亡情况对科学防治本病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在2012年2月至2015年8月收集了内蒙古西部和东部地区的26个规模化猪场发病猪的腹泻粪便,对这些病料样品进行了PEDV和TGEV的RT-PCR扩增,以此了解当地腹泻发生的准确病因,另一方面,利用TGEV RT-PCR扩增阳性的粪便样品,在ST细胞上进行了病毒的分离培养。通过对26个规模化养猪场TGEV和PEDV两种病毒的检测表明,有22个发病猪场检测到了PEDV,有4个猪场检测到TGEV,当中有3个猪场是与PEDV混合感染,只有1个猪场为TGEV单独感染,其中2个猪场TGEV和PEDV均未检出。调查结果显示,在内蒙古地区发生猪病毒性肠炎的治病因素主要是因为病毒性的治病因子导致的通过对猪病毒性腹泻治病因子的分离培养显示,,病毒在ST细胞上培养的前20代很难观察到细胞病变,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病变逐渐明显,30代以后,细胞表现为圆缩,脱落逐渐明显。RT-PCT检测表明,所有代次的病毒均检测到TGEV,说明病毒在细胞上能够稳定的增殖和传代下去;通过间接免疫荧光、病毒电镜的形态观察充分证明,所分离的病毒是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本病毒的分离培养,为进一步研究病毒的致病性,病毒免疫原性等提供了较高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858.28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柯文,俞庆森,曾敏,马国正,王艳花,张兵;静电和疏水效应对TGEV主蛋白酶二聚体稳定性的影响[J];物理化学学报;2004年06期

2 葛晨霞;王龙涛;马磊;胡桂学;;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畜牧兽医;2010年12期

3 修晶辉;李伟娜;尹鑫;刘宁;魏萍;;一株仔猪肠道益生菌抗TGEV作用初探[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2年03期

4 王劭;朱小丽;朱晓琳;陈少莺;林锋强;陈仕龙;程晓霞;李兆龙;江斌;;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福建分离株核衣壳蛋白基因(N)的克隆与表达分析[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13年01期

5 鲁娜;宋阳;刘莹;胡桂学;;TGEV S基因原核表达及表达蛋白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与初步应用[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3年01期

6 任晓峰;佟玲;孙雪娇;赵高伟;王婧婧;高明;;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种毒特性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3年06期

7 查红波;猪呼吸道冠状病毒感染[J];中国动物保健;2003年11期

8 房红莹;窦守强;罗满林;;猪呼吸道冠状病毒研究进展[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07年06期

9 唐芳;何孔旺;侯继波;姜平;;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S蛋白5'端基因重组腺病毒的构建及其免疫特性[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09年01期

10 雷用东;王丹;童军茂;马越;张莉;赵晓燕;;接骨木花色苷组成及抗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活性分析[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13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勇;周燕;王建超;华平;何锡忠;苏万国;唐永兰;钱永清;;应用微载体技术生产TGEV试验研究[A];第六届全国会员代表大学暨第11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5年

2 邹勇;周燕;王建超;华平;何锡忠;苏万国;唐永兰;钱永清;;应用微载体技术生产TGEV试验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第六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1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Inhibition of porcine 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 virus (TGEV) replication in mini-pigs by shRNA[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畜牧兽医生物技术学分会暨中国免疫学会兽医免疫分会第八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杨百亮;冯力;赵翠萍;孙东波;张建斌;;抗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的建立[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畜牧兽医生物技术学分会暨中国免疫学会兽医免疫分会第七次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周燕;王建超;华平;邹勇;谭文松;;猪传染性肠胃炎病毒(TGEV)在ST细胞中的增殖规律[A];第一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下)[C];2004年

6 俞伏松;王劭;陈仕龙;程晓霞;黄梅清;江斌;邵良平;陈少莺;;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福建株的分离与鉴定[A];2012年福建省畜牧兽医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7 李霞;张春红;赵亚华;张建峰;;TGEV和PEDV多重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细胞分离培养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第四次猪病防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黄小波;曹三杰;文心田;;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检测基因芯片的初步构建[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教学专业委员会第六届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9 黄小波;曹三杰;文心田;;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检测基因芯片的初步构建[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10 李娜;黄小波;曹三杰;文心田;;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重组N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第三届猪病防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瑞丽;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感染ST细胞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2 胡晓亮;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HX株的分离与鉴定及其PL蛋白对抗IFN-β的分子机制[D];东北农业大学;2015年

3 兰喜;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的分子诊断与免疫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4 丁利;TGEV诱导PK-15细胞凋亡信号转导通路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5 安康;TGEV感染PK-15细胞的蛋白质组学及诱导炎症反应的分子机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6 王龙涛;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纤突蛋白基因体外克隆表达及鉴定[D];吉林大学;2010年

7 彭树英;TGEV S基因的克隆、表达及转基因小鼠的制备[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8 杨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DNA疫苗的构建与免疫原性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9年

9 周俊芳;shRNA表达载体抗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感染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10 王承宝;TGE华毒强、弱毒株的全基因组分子差异及基于BAC反向遗传系统的初探[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雪;TGEV S-AD蛋白亲和肽的筛选及鉴定[D];东北农业大学;2013年

2 张清真;猪病毒性腹泻病原ELISA及Luminex检测方法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5年

3 徐静;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分离及部分特性鉴定[D];东北农业大学;2015年

4 王莹莹;嗜酸乳杆菌胞外多糖对TGEV感染ST细胞TLR3及部分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D];东北农业大学;2015年

5 高睿泽;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RT-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D];东北农业大学;2015年

6 田宗民;抑致病菌益生菌菌株及其胞外多糖抗TGEV作用的比较分析[D];东北农业大学;2015年

7 杜彩虹;猪冠状病毒性腹泻RT-PCR检测及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分离鉴定[D];东北农业大学;2015年

8 曾作财;TGEV-S基因在玉米植株中的表达[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9 魏广丽;干酪乳杆菌表面展示表达TGEV-S抗原表位及其免疫原性分析[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08年

10 鲁娜;TGEV纤突糖蛋白保护性抗原基因克隆、测序及表达[D];吉林农业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感染ST细胞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968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nykjbs/1968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8c8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