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农业博士论文 >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感染ST细胞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6-11-28 13:38

  本文关键词: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感染ST细胞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5年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感染ST细胞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

马瑞丽  

【摘要】: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引起的猪传染性胃肠炎是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以2周龄以下仔猪呕吐、脱水、严重腹泻,极高发病率和病死率(可达100%)为特征。该病的发生给世界养猪国家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但关于该病毒的分子致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且基于TGEV感染宿主细胞的蛋白质组学研究较少。猪睾丸(ST)细胞对TGEV病毒很敏感,常用来增殖、分离TGEV病毒。本研究用ST细胞作为靶细胞,采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 TRAQ)结合二维液相色谱-串联质谱(2D LC-MS/MS)高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对TGEV感染和未感染的ST细胞进行比较蛋白质组学分析,获得了TGEV感染宿主细胞差异表达蛋白质组数据,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差异表达蛋白进行分析,以期发现新的诊断、预防和治疗靶标,为揭示TGEV致病机制奠定基础。具体内容和结果如下:(1)为了确定4重-i TRAQ标记蛋白质组学分析样品的时间,首先应用ST细胞进行TGEV感染试验,对TGEV感染引起的细胞病变效应(CPE)进行观察,并用RT-PCR试验对感染细胞中TGEV基因进行检测,用q RT-PCR对病毒基因组RNA的复制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感染后40~64 h,感染组细胞均出现明显病变;在感染后48 h,80%以上细胞出现典型CPE及细胞中病毒基因m RNA水平达到高峰;感染后64 h,细胞严重病变并出现大量细胞变圆脱落,细胞中病毒基因m RNA水平快速下降,可能与随着病毒作用时间延长,宿主细胞产生免疫应答及感染细胞活力下降有关。为此确定TGEV感染后48 h和64 h细胞样品用于后续蛋白质组学分析。(2)采用i TRAQ标记结合2D LC-MS/MS技术对感染和未感染TGEV的细胞样品进行了蛋白质分离和鉴定,并用Protein pilot 4.0软件对鉴定到的蛋白质进行定量分析,搜库后共获得29 214个不同肽段,鉴定到4 112个可信蛋白。在此基础上,对蛋白表达比值分布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差异蛋白所处的范围(比值≤0.25或者比值≥4)。根据这一标准,共筛选到316个显著性差异表达蛋白,其中,与未感染细胞相比,感染48 h引起ST细胞146个蛋白的表达有显著差异,感染64 h引起219个蛋白的表达出现显著差异。该结果显示ST细胞在病毒感染后64 h,发生了较大数量的蛋白质组变化。(3)以所有鉴定到的蛋白为背景,对差异表达蛋白进行GO富集分析。结果显示这些差异蛋白在18类生物过程中显著富集(p≤0.05),主要参与细胞黏附、应激反应、前体代谢物和能量的产生、蛋白质成熟、蛋白复合体组装、免疫系统过程、解剖结构形成、细胞死亡、跨膜转运、细胞运动等生物过程。感染48 h和64 h差异表达蛋白的GO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两个时间点的差异蛋白共同影响了6类生物过程,但应激反应、前体代谢物和能量的产生、免疫系统过程、蛋白复合体组装、细胞运动、细胞生长6类生物过程仅在感染后64 h受到了较大影响。参与这些生物学过程的差异蛋白可能与病毒复制、免疫应答、细胞病变等密切相关。(4)为确定差异蛋白质参与的最主要的生化代谢途径和信号转导途径,进一步对差异蛋白进行KEGG pathway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在差异蛋白质中显著富集(p≤0.05)的KEGG通路主要匹配在在碳水化合物代谢、能量代谢、氨基酸代谢、辅酶和维生素代谢、脂质代谢类别中的16个通路,感染性疾病相关通路10个,免疫系统相关通路4个,消化及排泄系统相关通路3个,信号分子和互作过程相关通路2个,信号转导相关通路2个等共计61个。参与各种营养物质代谢的相关通路,NOD-like受体信号途径和RIG-I-like受体信号途径2个免疫相关通路,感染性疾病相关通路,TNF和PI3K-Akt 2个信号转导通路,只在感染64 h的差异蛋白中受到显著影响。参与上述途径的差异表达蛋白可能对TGEV感染及猪传染性胃肠炎发病起重要的调控作用。(5)根据差异蛋白的表达变化趋势和GO富集分析结果,挑选4个代表性差异表达蛋白HSP90α、TGFB1/TGF-β1、Caspase-8、DDX58/RIG-1进行了Western blot验证,结果显示其表达规律与蛋白质组数据基本一致,说明质谱鉴定结果是可靠的。这些蛋白参与TGEV感染引起应激反应、细胞死亡、初始免疫应答、细胞蛋白体复合物装配等。本研究首次应用i TRAQ技术,对TGEV感染的宿主应答蛋白质组变化进行分析。据我们目前所知,对于差异表达蛋白的较为全面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病毒在快速复制期之后的蛋白质组变化的分析及鉴定的免疫应答相关差异表达蛋白在之前对TGEV感染的ST细胞蛋白质组学研究中没有涉及。本研究鉴定的这些差异表达蛋白体现着宿主ST细胞对TGEV感染的总体反应模式,为从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角度揭示TGEV的致病机理奠定了良好基础。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855.3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孙成友;李娟;刘雨田;李玉保;迟田英;宋芳;于小静;王志亮;;蛋白质组学技术在病毒及其感染机制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畜牧兽医;2013年05期

2 何孔旺,林继煌,还红华,倪艳秀,钱永清,何家惠,侯继波;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弱毒株STC_3细胞培养特性及致病性研究[J];中国兽医科技;2001年08期

3 姜恺;姚雪彪;;微管正端跟踪蛋白研究的进展与展望[J];细胞生物学杂志;2009年03期

4 殷相平;任晓峰;柳纪省;;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3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靳文海;多维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蛋白质组学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程杰;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结构蛋白基因克隆及特征分析[D];甘肃农业大学;2003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木开仙;;猪传染性胃肠炎的诊治[J];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07期

2 宋振辉;郭万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全基因组序列分析[J];病毒学报;2008年05期

3 胡文霞;陈斌;王林玲;冯国忠;;双向电泳技术在昆虫研究中的应用[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4 姜春宝;王林玲;王钰;王丽君;;家蚕卵蛋白的SDS-PAGE分析[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5 阮崇美;张子军;任春环;陈龙;张育军;程萧;章孝荣;;利用双向电泳技术分析山羊精子冷冻前后蛋白组的差异[J];中国草食动物;2010年04期

6 张立明;王云生;高丽萍;夏涛;;茶树叶片蛋白的SDS-PAGE分析[J];茶业通报;2010年04期

7 李卫霞;王海波;浦铜良;;不同生态型芦苇Rubisco免疫学特性差异[J];西北植物学报;2006年09期

8 郝强;葛秀秀;张睿鹂;尉莉莉;关雪莲;;北方常绿阔叶木本植物叶片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体系优化[J];西北植物学报;2010年09期

9 刘邓;袁秀芳;徐丽华;张存;叶伟成;牛登元;王一成;;猪传染性胃肠炎诊断技术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08年12期

10 郑诚乐;钟凤林;潘东明;刘小芝;;锥栗果实双向电泳体系的建立[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凡荣;水稻铬毒害和耐性的生理与分子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2 王飞娟;汞胁迫下水稻根蛋白质组学及抗性相关基因功能分析[D];浙江大学;2010年

3 唐建;DPPⅣ酶抑制减轻大鼠肺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差异蛋白组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姚黎清;IL-1β、A2M、cathepsin D影响DVT形成的实验和临床研究[D];昆明医学院;2011年

5 王立鹏;特征提取及分类算法在膜蛋白分类预测问题中的应用[D];兰州理工大学;2010年

6 韦小敏;斜卧青霉胞外蛋白质组学分析与纤维素酶合成调控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李长煜;肝癌化疗栓塞术前后血清蛋白质组学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8 张勃;毛细管电泳在药物筛选中的应用和技术开发[D];天津大学;2012年

9 于瑜;失血复合缺氧缺水缺食大鼠心脏损伤特点及其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1年

10 任晓峰;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H-98株S基因多表达系统与DNA疫苗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琦;免疫抑制剂Fk506对乳腺肿瘤细胞株的体外作用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朱利伟;重症肌无力患者胸腺组织蛋白4.1R的鉴定及表达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3 阮崇美;山羊精子蛋白质组学技术体系优化及冻融前后精子差异蛋白分析[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4 付庆云;BNS型温敏雄性不育小麦不育与转换系的差异蛋白分析[D];河南科技学院;2010年

5 刘静;裂殖壶菌Schizochytrium sp. FJU-512在温度胁迫下的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孙义军;稻瘟菌蛋白激发子分离纯化及生物活性[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7 郑义彬;慢性乙肝中医证候肝脏炎症反应状况分析[D];泸州医学院;2011年

8 胡文霞;葱蝇非滞育和夏滞育蛹的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9 周倩倩;冠心病不同阶段、血瘀证的血清蛋白质组学研究及其对HUVEC的影响[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10 张韬文;全反式视黄酸诱导小鼠腭裂畸形血清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董书伟;荔霞;刘永明;王胜义;王旭荣;刘世祥;齐志明;;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及其在中兽医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畜牧兽医;2012年01期

2 钱永清,潘雪珠,刘洪云,唐骐骏,曹伟民;用免疫荧光技术诊断猪传染性胃肠炎的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1979年04期

3 付红靖,靳文海,肖华,黄海伟,邹汉法;亲水作用电色谱用于吡啶类化合物的分离[J];色谱;2003年05期

4 孙金福;涂长春;;病毒感染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J];微生物学通报;2008年12期

5 吴双;开妍;王晓泉;胡顺林;刘秀梵;;新城疫病毒感染细胞的双向凝胶电泳方法建立及其初步分析[J];中国家禽;2010年10期

6 唐丽杰,师东方,李一经,王荣军;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核衣壳N蛋白基因的克隆与鉴定[J];中国兽医科技;2002年01期

7 冯力,佟有恩,李伟杰,朱远茂,马思奇,王明,陈洪岩,陈奖励;猪传染性胃肠炎华毒弱毒株纤突蛋白B、C抗原位点片段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00年05期

8 于德民;韩宗玺;邵昱浩;刘晓丽;孔宪刚;刘胜旺;;新城疫病毒感染鸡肾脏组织蛋白质组学方法条件的优化[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12年05期

9 李军,林继煌,陆承平,何孔旺,倪艳秀,还红华,钱永清;RT-PCR检测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J];中国兽医学报;2001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金福;猪瘟病毒感染蛋白质组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靳玉珠;狂犬病病毒感染N2a细胞蛋白质组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柯文,俞庆森,曾敏,马国正,王艳花,张兵;静电和疏水效应对TGEV主蛋白酶二聚体稳定性的影响[J];物理化学学报;2004年06期

2 葛晨霞;王龙涛;马磊;胡桂学;;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畜牧兽医;2010年12期

3 修晶辉;李伟娜;尹鑫;刘宁;魏萍;;一株仔猪肠道益生菌抗TGEV作用初探[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2年03期

4 王劭;朱小丽;朱晓琳;陈少莺;林锋强;陈仕龙;程晓霞;李兆龙;江斌;;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福建分离株核衣壳蛋白基因(N)的克隆与表达分析[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13年01期

5 鲁娜;宋阳;刘莹;胡桂学;;TGEV S基因原核表达及表达蛋白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与初步应用[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3年01期

6 任晓峰;佟玲;孙雪娇;赵高伟;王婧婧;高明;;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种毒特性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3年06期

7 查红波;猪呼吸道冠状病毒感染[J];中国动物保健;2003年11期

8 房红莹;窦守强;罗满林;;猪呼吸道冠状病毒研究进展[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07年06期

9 唐芳;何孔旺;侯继波;姜平;;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S蛋白5'端基因重组腺病毒的构建及其免疫特性[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09年01期

10 雷用东;王丹;童军茂;马越;张莉;赵晓燕;;接骨木花色苷组成及抗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活性分析[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13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勇;周燕;王建超;华平;何锡忠;苏万国;唐永兰;钱永清;;应用微载体技术生产TGEV试验研究[A];第六届全国会员代表大学暨第11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5年

2 邹勇;周燕;王建超;华平;何锡忠;苏万国;唐永兰;钱永清;;应用微载体技术生产TGEV试验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第六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1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Inhibition of porcine 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 virus (TGEV) replication in mini-pigs by shRNA[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畜牧兽医生物技术学分会暨中国免疫学会兽医免疫分会第八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杨百亮;冯力;赵翠萍;孙东波;张建斌;;抗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的建立[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畜牧兽医生物技术学分会暨中国免疫学会兽医免疫分会第七次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周燕;王建超;华平;邹勇;谭文松;;猪传染性肠胃炎病毒(TGEV)在ST细胞中的增殖规律[A];第一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下)[C];2004年

6 俞伏松;王劭;陈仕龙;程晓霞;黄梅清;江斌;邵良平;陈少莺;;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福建株的分离与鉴定[A];2012年福建省畜牧兽医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7 李霞;张春红;赵亚华;张建峰;;TGEV和PEDV多重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细胞分离培养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第四次猪病防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黄小波;曹三杰;文心田;;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检测基因芯片的初步构建[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教学专业委员会第六届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9 黄小波;曹三杰;文心田;;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检测基因芯片的初步构建[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10 李娜;黄小波;曹三杰;文心田;;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重组N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第三届猪病防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瑞丽;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感染ST细胞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2 兰喜;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的分子诊断与免疫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3 丁利;TGEV诱导PK-15细胞凋亡信号转导通路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4 安康;TGEV感染PK-15细胞的蛋白质组学及诱导炎症反应的分子机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5 王龙涛;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纤突蛋白基因体外克隆表达及鉴定[D];吉林大学;2010年

6 彭树英;TGEV S基因的克隆、表达及转基因小鼠的制备[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7 杨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DNA疫苗的构建与免疫原性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9年

8 周俊芳;shRNA表达载体抗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感染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9 王承宝;TGE华毒强、弱毒株的全基因组分子差异及基于BAC反向遗传系统的初探[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10 李建强;两种猪腹泻冠状病毒基因组克隆及载体构建[D];甘肃农业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雪;TGEV S-AD蛋白亲和肽的筛选及鉴定[D];东北农业大学;2013年

2 曾作财;TGEV-S基因在玉米植株中的表达[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3 魏广丽;干酪乳杆菌表面展示表达TGEV-S抗原表位及其免疫原性分析[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08年

4 鲁娜;TGEV纤突糖蛋白保护性抗原基因克隆、测序及表达[D];吉林农业大学;2007年

5 佟玲;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种毒的特性研究与制备[D];东北农业大学;2013年

6 屈月;TGEV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建立与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的制备[D];东北农业大学;2013年

7 钟涛;间接竞争ELISA检测TGEV方法的建立[D];东北农业大学;2006年

8 高长春;猪肠道抗TGEV益生菌株筛选及其体外抗病毒作用[D];东北农业大学;2012年

9 秦学远;TGEV S基因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重组活载体疫苗株的初步构建[D];四川农业大学;2008年

10 卫文强;抗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中草药的筛选及作用机制初步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感染ST细胞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968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nykjbs/1968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af4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