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农业博士论文 >

滞育诱导和营养传递对丽蝇蛹集金小蜂耐寒性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

发布时间:2016-11-29 17:06

  本文关键词:滞育诱导和营养传递对丽蝇蛹集金小蜂耐寒性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5年

滞育诱导和营养传递对丽蝇蛹集金小蜂耐寒性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

李玉艳  

【摘要】:寄生蜂是农业害虫的重要天敌,提高寄生蜂的耐寒性对延长天敌产品货架期、实现远途安全运输、提高释放定殖力等具有重要意义。寄生蜂的耐寒性具有可塑性,受营养、发育状态及外部环境等诸多因素影响。寄主及其摄食营养能改变寄生蜂的生理生化状态,从而影响其耐寒性,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尚属空白。有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低温保护物质能增强其取食昆虫的耐寒性,基于此我们提出了操纵寄主饲料能影响寄生蜂耐寒性这一假说,并从生物学、生理学及代谢组学等方面进行了验证。本研究以丽蝇蛹集金小蜂Nasonia vitripennis(Walker)及其寄主麻蝇Sarcophaga crassipalpis(Macquart)为研究对象,测试了寄生蜂自身滞育状态、寄主滞育状态及寄主饲料添加低温保护剂对丽蝇蛹集金小蜂耐寒性的影响;评价了由上述因素引起丽蝇蛹集金小蜂耐寒性变化的代谢组学差异;克隆了胁迫关键调控酶pepck基因的完整编码区序列,测定了丽蝇蛹集金小蜂滞育不同阶段以及胁迫条件下pepck的相对表达量;为深入寄生蜂滞育及耐寒性的分子生理机制研究提供理论参考,也为延长天敌产品货架期、保障远距离安全运输及提高寄生蜂的生防潜能提供技术支撑。研究表明:1.滞育金小蜂幼虫的耐寒性比非滞育幼虫显著提高,其耐寒性为动态过程,随滞育深度增加,耐寒能力逐渐提高。寄主滞育可显著提高金小蜂幼虫的耐寒性,但其影响效应低于寄生蜂自身滞育的影响。2.首次提出并验证了耐寒性增强的三重营养传递假说,寄主麻蝇的饲料中添加丙氨酸、脯氨酸或甘油等低温保护剂,均可提高金小蜂幼虫的耐寒性。添加脯氨酸对金小蜂耐寒性提高的效果最显著。3.滞育与非滞育金小蜂的代谢图谱显著不同,二者在多种低温保护剂、氨基酸和碳水化合物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滞育期间哌啶酸、脯氨酸和海藻糖的高度积累,可作为判断滞育状态的关键生物标记物;金小蜂代谢图谱随滞育深度增加显著改变,体现了滞育的动态特征;在金小蜂滞育期间,多种代谢途径被改变,尤以氨基酸和碳水化合物代谢途径富集最显著;滞育金小蜂低温保护剂积累及能量代谢降低有助于其耐寒性的提高。4.滞育麻蝇的代谢图谱明显不同,并引起金小蜂体内低温保护物质及糖酵解产物的提高,多种氨基酸代谢途径及脂类代谢等被改变,对金小蜂的代谢特征产生显著影响,但该影响明显低于金小蜂自身滞育的效应;滞育麻蝇代谢特征的显著改变可能间接影响金小蜂的代谢组从而提高其耐寒性。5.寄主饲料中添加的脯氨酸,引发金小蜂代谢物质的显著改变,包括低温保护物质、必需氨基酸浓度增加,能量、脂类和氨基酸代谢物下降,其对金小蜂耐寒性的提高或源于代谢物扰动的间接影响。6.分离克隆的金小蜂pepck基因编码线粒体型PEPCK,结构及进化上高度保守。金小蜂滞育期间基因pepck显著下调,与代谢物水平的结果一致,且该基因为低温诱导下调型。金小蜂pepck基因的特殊应激表达模式,揭示了昆虫滞育及逆境胁迫反应机制的丰富多样性。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476.3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礼生;陈红印;王孟卿;;天敌昆虫的滞育研究及其应用[A];粮食安全与植保科技创新[C];2009年

2 李玉艳;陈红印;王孟卿;张礼生;;环境因子对寄生蜂滞育的影响[A];粮食安全与植保科技创新[C];2009年

3 张礼生;陈红印;王孟卿;张莹;陈长风;王树英;李玉艳;张洁;王伟;;小型寄生蜂滞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A];植保科技创新与病虫防控专业化——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学新;;21世纪我国害虫生物防治研究的进展、问题与展望[J];昆虫知识;2010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晓娜;金道超;邹晓;郭建军;瞿娇娇;;二斑叶螨高致死率虫生真菌菌株的筛选[J];贵州农业科学;2013年07期

2 洪军;贠旭疆;杜桂林;齐晓;;我国草原虫害生物防治技术应用现状[J];草原与草坪;2014年03期

3 李玉艳;张礼生;陈红印;;生物因子对寄生蜂滞育的影响[J];昆虫知识;2010年04期

4 霍恒志;糜林;李金凤;万春雁;陈雪平;陈宏州;;几种生物农药对草莓主要害虫的防治效果试验[J];江西农业学报;2012年09期

5 霍恒志;糜林;李金凤;万春雁;陈雪平;;草莓无害化栽培主要病害防治技术探讨[J];江苏农业科学;2013年04期

6 胡志凤;孙文鹏;丛斌;董辉;钱海涛;张祝亭;;亚洲玉米螟生物防治研究进展[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3年10期

7 韩智杰;瞿娇娇;张晓娜;郭建军;邹晓;;汤普森被毛孢对二斑叶螨致死率的建模分析[J];应用昆虫学报;2013年02期

8 林哲;李建成;路子云;邹振;;基于组学的寄生蜂与寄主免疫的相互作用[J];应用昆虫学报;2013年05期

9 曹宇;李灿;;重要储藏害虫药材甲的生物防治研究进展[J];江苏农业科学;2014年04期

10 李兴奎;候金丽;续钊;;生物技术在储藏物害虫综合治理中的应用[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4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展茂魁;马尾松蛀干害虫种群动态与松材线虫病的关系及松褐天牛天敌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玉艳;烟蚜茧蜂滞育诱导的温光周期反应及滞育生理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2 刘东明;苏云金芽胞杆菌新型cry1基因克隆、表达及活性分析[D];东北农业大学;2011年

3 蔡英;食锈菌瘿蚊Mycodiplosis sp.生物学特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4 周正;大眼长蝽人工饲料的初步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5 吴俊;家蚕孵化酶基因Ⅱ的克隆、表达及其启动子特性分析[D];江苏科技大学;2012年

6 高广增;球毛壳ND35菌株的促生、抗病和抗旱作用及机制初探[D];山东农业大学;2012年

7 祁佳玥;2001-201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昆虫学科情况及趋势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8 陈军;巴氏钝绥螨棚室应用技术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2年

9 蔡吉林;苏云金芽胞杆菌杀虫蛋白协同增效作用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2年

10 彭军;球孢白僵菌对胡瓜钝绥螨和朱砂叶螨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忠岐,杨珍,姚艳霞;一种寄生梨茎蜂的重要天敌——梨茎蜂啮小蜂(膜翅目,姬小蜂科)新种记述[J];动物分类学报;2005年03期

2 郭蕾;邱宝利;任顺祥;吴洪基;;黑刺粉虱天敌种质资源分类概述[J];广东农业科学;2006年02期

3 宋凯,郑礼;甘蓝夜蛾赤眼蜂滞育研究[J];河北农业科学;2003年01期

4 王子坤;田伟生;潘鑫复;;利用甾体皂甙元氧化降解废弃物(R)-4-甲基-δ-戊内酯合成松叶蜂主要性信息素(2S,3S,7S)-3,7-二甲基-2-十五醇乙酸酯和丙酸酯[J];化学学报;2007年08期

5 李丽娟;鲁新;张国红;刘宏伟;丁岩;汪洋洲;;螟黄赤眼蜂工厂化产品的低温贮存研究[J];吉林农业科学;2008年03期

6 鲁新;李丽娟;刘宏伟;张国红;丁岩;汪洋洲;;智利小植绥螨的人工繁殖方法[J];吉林蔬菜;2007年06期

7 徐健;刘琴;殷向东;祁建杭;秦启联;;新型生物农药病毒增强Bt的研制与应用效果[J];江苏农业科学;2006年03期

8 俞佳;冯明光;;基于分生孢子热胁迫反应的球孢白僵菌耐热菌株筛选[J];菌物学报;2006年02期

9 赵云;王中康;彭国雄;夏玉先;;绿僵菌孢子活性的MTT比色法快速检测技术研究[J];菌物学报;2006年04期

10 李爱青,薛芳森;温度和光周期对双色泉蝇及其寄生蜂泉蝇茧蜂滞育维持和解除的影响[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02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黎万顺;陈斌;何正波;;葱蝇非滞育、冬滞育和夏滞育蛹发育和形态特征比较[J];昆虫学报;2012年07期

2 蒋猷龙;;桑蚕卵滞育机理研究进展[J];蚕桑通报;1980年03期

3 吴敦肃 ,王高顺;桑蚕卵的滞育[J];广西蚕业通讯;1982年02期

4 苏树鑫;滕国良;伍锡生;;家蚕越年蚕卵冬季解除滞育的调查[J];江苏蚕业;1982年03期

5 岛田顺;沈卫德;;家蚕咽侧体在诱导卵滞育中的作用[J];国外农学-蚕业;1986年04期

6 沈荣武;薛芳森;;二化螟滞育发生的特点及其与化性的关系[J];江西植保;1987年02期

7 李亚新,张乃鑫;伪钝绥螨滞育的研究[J];植物保护;1990年05期

8 Eiichi Kuwano;承宪成;;用几种咪唑解除天蚕卵的滞育[J];国外农学-蚕业;1992年04期

9 蒋满贵;家蚕卵酯酶A与滞育性关系研究进展[J];广西蚕业;2000年02期

10 黄君霆;家蚕滞育分子机制的研究[J];蚕业科学;200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少虹;江幸福;罗礼智;;昆虫滞育发生与调控的生理生态机制[A];植物保护与现代农业——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肖海军;何海敏;朱杏芬;薛芳森;;低温和光周期对黑纹粉蝶滞育解除的影响[A];植保科技创新与病虫防控专业化——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李秉鈞;吴維均;黄可訓;;光周期及温度对桃小食心虫滞育影响的初步研究[A];中国昆虫学会1962年学术讨论会会刊[C];1962年

4 罗中宝;张超;;温度和光周期对丝带凤蝶蛹滞育的影响[A];华中昆虫研究(第6卷)[C];2010年

5 徐世清;陈息林;司马杨虎;;家蚕的滞育生物钟研究进展[A];2004全国时间生物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6 李欣欣;王攀;雷朝亮;王小平;;棉铃虫滞育蛹和非滞育蛹的细胞免疫研究[A];华中昆虫研究(第八卷)[C];2012年

7 张洁;张礼生;陈红印;李玉艳;王伟;;赤眼蜂滞育的研究进展[A];植保科技创新与病虫防控专业化——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伊淑霞;王宗舜;钟香臣;邹文云;;天蚕卵滞育的解除[A];北京昆虫学会成立四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0年

9 甘雅玲;郭中伟;;油松毛虫滞育和非滞育期前胸腺超微结构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10 郭线茹;高玉红;罗梅浩;蒋金炜;马继盛;;烟夜蛾滞育蛹和非滞育蛹耐寒性的研究[A];河南省植保学会第八次、河南省昆虫学会第七次、河南省植病学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锐;模拟气候变暖对桃小食心虫越冬及滞育诱导期生化物质影响的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4年

2 李玉艳;滞育诱导和营养传递对丽蝇蛹集金小蜂耐寒性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3 闫宝龙;Hc-fau基因的获得及其在捻转血矛线虫滞育过程中的调节作用[D];浙江大学;2014年

4 杨靖;棉铃虫蛹滞育解除相关基因的克隆、表达和功能研究[D];中山大学;2010年

5 许永玉;中华通草蛉的滞育机制和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6 朱芬;大斑芫菁的滞育诱导、滞育发育及滞育解除[D];华中农业大学;2006年

7 易传辉;美凤蝶与柑橘凤蝶和枯叶蛱蝶三种蝴蝶的滞育生态学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7年

8 王小平;大猿叶虫滞育诱导及滞育后生物学特性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4年

9 仵均祥;麦红吸浆虫滞育与化学物质变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2年

10 陈元生;棉铃虫不同地理种群滞育及生物学特性的比较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相东;葱蝇滞育的诱导和终止[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2 胡文霞;葱蝇非滞育和夏滞育蛹的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3 孟刚;二化性家蚕滞育诱导和滞育发动阶段的谷胱甘肽代谢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陈方;二化螟幼虫滞育诱导的生物钟机制和生理反应[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5 黎万顺;葱蝇冬滞育和夏滞育专化基因的比较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0年

6 贺媛;灰飞虱的发生规律及滞育特性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7 刘慧慧;山东地区美国白蛾的滞育特性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2年

8 韩武梅;二化性家蚕滞育不同阶段过氧化氢酶基因表达差异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9 丁惠梅;桃小食心虫滞育期间生化指标含量的动态变化[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10 李欣欣;棉铃虫滞育和非滞育蛹免疫差异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滞育诱导和营养传递对丽蝇蛹集金小蜂耐寒性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983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nykjbs/1983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dc7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