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农业博士论文 >

播期对夏花生生理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6-11-30 08:13

  本文关键词:肉苁蓉种子产量和质量形成及调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山东农业大学》 2015年

播期对夏花生生理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崔莎莎  

【摘要】:本试验于2014年在山东农业大学农学实验站内进行。在大田条件下,选用花生品种365-1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播期对夏花生营养生长、生理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播期对夏花生营养生长的影响随着播种日期的推迟,夏花生的主茎高度、侧枝长度均表现为下降的趋势,干物质积累量逐渐减少,叶面积指数下降;覆膜栽培可以促进夏花生生长,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生长期的不足。说明,发展夏直播花生,前茬作物收获后,应尽量早播、并采取地膜覆盖栽培,以保证足够的营养生长。2.播期对夏花生生理特性的影响在各个生育期,播期的推迟降低了夏花生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最大光化学效率、实际光化学效率、硝酸还原酶活性、保护酶活性和根系活力;覆膜栽培可以改善夏花生生理特性,缓解生长期不足的不利影响,为花生高产奠定生理基础。3.播期对夏花生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从6月5日起,随播期的推迟夏花生荚果产量降低趋势明显,播种时间越晚,产量降低的幅度越大。播种日期推迟,花生出仁率降低,而千克果数和千克仁数增加。说明晚播不仅荚果产量降低,而且荚果饱满度低,商品性差。夏花生覆膜栽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生育期的不足,增加荚果产量和饱满度。在本试验条件下,从6月5日起,夏花生播期越早越好,如果前茬作物(小麦)能在6月10号以前收获,为做到抢时早播、降低成本,可采取露地直播的方式发展夏花生,如果在6月10号至20播种则必须采取地膜覆盖的方法种植夏花生,如果不能在6月20号以前腾出茬口,则不宜发展夏直播花生。4.播期对夏花生籽仁品质的影响随着播期的推迟,夏花生籽仁中的粗脂肪和蛋白质含量逐渐降低,可溶性糖含量升高。籽仁油脂中硬脂酸、油酸、花生酸和O/L比值均随播期推迟呈下降趋势,亚油酸、花生烯酸和山嵛酸均随播期推迟呈上升趋势。地膜覆盖可以提高夏花生籽仁的脂肪和蛋白质含量,改善夏花生籽仁品质。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565.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晨阳;冯辉;张玉红;牛子敬;郭天财;;播期对不同穗型冬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09年07期

2 张恒敢,杨四军,李德民,顾克军;小麦群体茎蘖构成及其变化规律[J];江苏农业科学;2003年01期

3 郭慧;靳艳革;;麦套夏花生发展现状及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0年08期

4 陶寿祥;山东省花生高产现状与展望[J];花生科技;1993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中伟;不同播种方式下播期与播量对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普晓英;曾亚文;杨树明;杜娟;杜威;;云南啤酒大麦群体分蘖动态研究[J];大麦与谷类科学;2008年02期

2 王伟;何庆才;陈天青;;密度与施肥对黔麦17号群体动态的影响[J];贵州农业科学;2009年10期

3 吴军华;岳善超;侯鹏;孟庆峰;崔振岭;李斐;陈新平;;基于主动遥感的冬小麦群体动态监测[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1年02期

4 王丽芳;;不同播期和栽培密度对淮麦22生育特性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4年20期

5 张双利;王晨阳;郭天财;朱云集;;行距配置对高产冬小麦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J];河南科学;2010年06期

6 卢山;吴佳宝;邱柳;刘登望;李林;;花生高产栽培研究进展及我国南方花生高产途径分析[J];湖南农业科学;2011年11期

7 薛香;梁云娟;韩占江;郜庆炉;;播期对百农矮抗58小麦籽粒可溶性糖、淀粉积累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10年07期

8 黄金堂;陈海玲;李清华;李淑萍;谢志琼;;莆田市花生生产优势及发展对策[J];江西农业学报;2007年09期

9 安玉明,于洪波,孟林;花生品种选育发展态势初探[J];辽宁农业科学;1999年03期

10 于旸;王铭伦;张俊;王月福;赵长星;;播期对花生光合性能与产量影响的研究[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徐海成;尹燕枰;蔡铁;倪英丽;杨卫兵;彭佃亮;王振林;;冬小麦不同茎蘖对低温胁迫的反应及抗冻性评价[A];第十五次中国小麦栽培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胡志超;半喂入花生联合收获机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2 郑雷;肉苁蓉种子产量和质量形成及调控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黄科程;川中丘陵地区玉米机播技术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年

2 朱辰杰;中筋小麦扬辐麦4号优质高产适宜行距密度配置研究[D];扬州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素真,周爱莲,王霖,王秋云,孙雷鸣,赵凯;不同播期播量对不同类型超级小麦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05年05期

2 杨春玲;李晓亮;冯小涛;薛鑫;;不同类型小麦品种播期及播量对叶龄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09年06期

3 王福玉;尹逊利;陈贵菊;高国良;江涛;王冠英;;播期播量对强筋小麦济宁16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11年01期

4 刘国强,田木生;播期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1997年03期

5 谢发红,韦伟,姚为广;双季晚稻收获前撒播小麦高产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05年01期

6 谷冬艳;尹钧;刘建国;杨宗渠;李金才;屈会娟;;播期对不同穗型小麦品种群体动态及部分光合性能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07期

7 王屾;;不同播期对优质春小麦克丰10号的产量与品质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09年03期

8 马小凤;栾春荣;周振元;栾书荣;黄巧云;;不同播期和播量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年01期

9 卫志祥;黄莎莎;张会金;陈兴周;卫方芳;;气候条件对小麦各生育期及产量的影响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年01期

10 王永平;商兆堂;吴建中;吕道洲;蒯军;茆文军;;小麦播期对干物质积累的影响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朱玉国;播量、氮肥对皖麦38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邦元;常见夏花鱼病及其防治[J];中兽医医药杂志;2000年01期

2 曾宪森,李开本,林兴生,余应瑞,郑宇,王伟平,吴叶仙;高棚层架栽培夏花菇研究初报[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3 肖风勇 ,戴志文;鲟鱼夏花的新式转饵法[J];内陆水产;2001年05期

4 胡宾;鲫鱼夏花一年养成试验[J];内陆水产;2002年04期

5 张克利,窦会顺,朱博;鲤鱼夏花阶段鼓眼病的防治[J];河北渔业;2005年05期

6 石子;;生如夏花[J];花木盆景(花卉园艺);2012年09期

7 无患子;;夏花之恋(上)[J];花木盆景(花卉园艺);2013年07期

8 曹允涛;山区小池流水培育夏花[J];淡水渔业;1980年06期

9 张宝奎;;池塘种稗培育夏花[J];宁夏农业科技;1981年02期

10 袁大任;;下枞阳渔业社解决了养夏花与干旱的矛盾[J];中国水产;1958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唐章生;张益峰;卢智发;曾令方;;巴西鲷夏花培育[A];广西水产研究所论文集(2001—2005)[C];2006年

2 王世动;袁继功;孟圣华;刘祖伦;牛力文;孙马达;;北京小菊夏花品种育种与栽培技术的研究[A];中国菊花研究论文集(2002—2006)[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廖云路;[N];西藏日报(汉);2014年

2 本报记者 程北;[N];中国花卉报;2007年

3 一词;[N];中国花卉报;2008年

4 易延明;[N];湖北科技报;2001年

5 程星红 余鹏 李君侨;[N];中国渔业报;2011年

6 慧娟;[N];中国特产报;2004年

7 本报记者 吴楠;[N];中国工商报;2013年

8 记者 刘敏;[N];新华每日电讯;2013年

9 赵云来;[N];云南科技报;2005年

10 柯开水;[N];福建科技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崔莎莎;播期对夏花生生理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15年

相关机构

>山东农业大学

相关作者

>崔莎莎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京ICP证04044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9993 010-62982499
服务热线:010-62985026 010-627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6278036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475号



  本文关键词:肉苁蓉种子产量和质量形成及调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988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nykjbs/1988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3df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