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农业博士论文 >

日粮硒缺乏对鸡肝脏蛋白质组学及自噬变化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6-11-30 08:16

  本文关键词:日粮硒缺乏对鸡肝脏蛋白质组学及自噬变化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东北农业大学》 2015年

日粮硒缺乏对鸡肝脏蛋白质组学及自噬变化的影响

刘春朋  

【摘要】:硒(Selenium,Se)是动物机体必须的一种微量元素,对动物的生长、发育、繁殖等方面都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肝脏是畜禽缺硒性疾病的主要靶器官之一。硒缺乏时,肝代谢功能紊乱,导致肝细胞损伤,甚至坏死。目前,对硒缺乏性肝损伤机制从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等角度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机制尚未完全阐述清楚。因此,进一步对缺硒鸡肝脏组织的损伤机制进行探讨,将极大地丰富这一领域的研究内容。本试验在建立鸡缺硒性肝组织损伤模型基础上,对肝脏组织进行显微和超微结构观察;检测氧化应激相关因子(GSH-Px、GSH、MDA、NO和i NOS)的含量和/或酶活性,实时定量PCR法检测了21种硒蛋白(Gpx1、Gpx2、Gpx3、Gpx4、Sepn1、Sepp1、Selo、Sepx1、Selu、Txnrd1、Txnrd2、Txnrd3、Dio1、Dio2、Dio3、SPS2、Seli、Selm、Sel Pb、Sep15和Sels)、热休克蛋白基因家族(Hsp27、Hsp40、Hsp60、Hsp70和Hsp90)m RNA的表达量;运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对硒缺乏鸡肝脏组织进行蛋白组水平检测,分析上调或下调蛋白,筛选出自噬相关通路;通过PCR法检测自噬相关基因(LC3-1、LC3-2、ATG5、Dynein,TOR和Beclin1)m RNA的表达量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LC3-1、LC3-2、Dynein和Beclin1)蛋白含量,进而验证筛选出的自噬通路,旨在从自噬角度阐明鸡缺硒性肝损伤的发病机制,为防治缺硒性肝损伤提供理论依据,也为比较医学提供借鉴。本研究结果如下:(1)病理组织学观察到饲喂低硒日粮的鸡肝细胞内发生炎性浸润、肝组织结构发生破坏,甚至出现肝组织坏死,超微结构观察到低硒时鸡肝细胞亚细胞结构(线粒体、内质网)受损明显,同时还在肝细胞内发现了自噬,证明自噬参与硒缺乏性肝损伤的病理过程。(2)试验组肝组织中GSH-Px活性和GHS含量随着时间延长,呈逐渐下降趋势,而MDA和NO含量及i NOS活性呈逐渐升高趋势,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表明随着病程的延长,肝组织中氧化应激加重。(3)在试验期间,试验组肝组织中18种硒蛋白基因(Gpx1、Gpx2、Gpx3、Gpx4、Sepn1、Sepp1、Selo、Sepx1、Selu、Txnrd1、Txnrd2、Txnrd3、Dio1、Dio2、SPS2、Selm、Sel Pb和Sels)mRNA表达量均呈下降趋势,Sep15基因则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seli和Dio3基因mRNA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提示在鸡肝组织中硒调控硒蛋白基因表达存在差异性。(4)持续的硒缺乏导致鸡肝脏Hsp27、Hsp40、Hsp60、Hsp70和Hsp90的m RNA表达增加,而编码的蛋白(Hsp60、Hsp70和Hsp90)的表达也随之上调,表明其参与了肝损伤的发生。(5)通过蛋白质组学初步分析,发现缺硒致鸡肝脏中113个差异蛋白上调,95个差异蛋白下调。KEGG代谢通路分析表明差异蛋白主要参与自噬相关通路,进一步对自噬通路进行Pathway富集分析发现差异性表达蛋白质主要参与6条自噬信号通路,其中MARK和mTOR信号途径是主要富集通路。(6)试验组肝组织中LC3-1、LC3-2、ATG5、Dynein和Beclin1随着时间延长呈逐渐升高趋势,而TOR则是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合形态学结果表明,自噬是缺硒性肝损伤病理机制之一。综上所述,缺硒时鸡肝脏发生氧化应激,鸡肝脏组织中HSPs表达量增加,通过蛋白质组学分析,筛选出自噬的主要信号通路。从形态学和自噬相关基因检测结果证实,自噬是缺硒性肝损伤病理机制之一。这一结果丰富了缺硒性肝损伤的病理学机制,为进一步研究缺硒性肝损伤和比较医学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831.5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文标;黄建溶;戴勇;;膜性肾病差异性表达microRNA的靶基因功能分析[J];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2014年04期

2 王秋梅;陈立华;;硒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鸡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湖北畜牧兽医;2014年06期

3 ;Role of autophagy in liver physiology and pathophysiology[J];World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2010年01期

4 戴朝六,朱兴;热休克蛋白与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0年0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柳;刘松财;;热应激与畜牧业[J];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22期

2 王启军;张宏福;王永军;;热应激蛋白在动物应激反应中的作用机制[J];饲料工业;2006年11期

3 李致宏;马振刚;李晚军;刘军;韩冰;李田;潘国庆;李春峰;周泽扬;;感染家蚕微孢子虫的蚕体血淋巴蛋白质差异表达分析及质谱鉴定[J];蚕业科学;2013年05期

4 张松;邹晓平;;HSP27与消化系统肿瘤耐药相关性的研究进展[J];国际消化病杂志;2013年05期

5 王树茂;兰道亮;陈亚冰;林宝山;李键;;牦牛HSPA1A和HSPA2基因组织分布的检测[J];动物医学进展;2013年12期

6 刘婷婷;孙昊;关旸;刘保东;;低温胁迫对极度濒危植物中华水韭生理特性的影响[J];西北植物学报;2013年10期

7 练冬梅;王会芳;陈绵才;;植物寄生线虫Hsp70研究进展[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3年06期

8 马原菲;吕梦园;钊守梅;韩新燕;;蛋白质组学在动物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与分析[J];动物营养学报;2014年11期

9 闫磊;章建全;潘倩;郑建明;吕艳红;;热消融对甲状腺良性结节组织内HSP70表达的影响[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4年11期

10 门龙楠;郭长虹;;提高植物耐热能力的基因工程途径[J];分子植物育种;201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迪;滕小华;;锰对鸡心脏热休克蛋白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禽生态学分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丽;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在肝癌治疗中的自噬药理学机制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2年

2 杨玉波;L-Arg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3年

3 叶青;日本血吸虫肺期童虫与其宿主细胞共培养体系建立的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4 戴四发;谷氨酰胺和γ-氨基丁酸对肉鸡抗热应激和肉品质的影响及机理探讨[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5 Rashid Mehmood Rana;[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6 Rehana Buriro;[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7 李勇;HAb18G/CD147与integrinβ1亚基相互作用调节肝癌细胞恶性行为及放疗抵抗的机制[D];第四军医大学;2013年

8 陈全刚;PRRSV感染诱导细胞自噬及内质网应激的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9 张琳琳;长牡蛎防御相关基因的进化和表达调控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2年

10 吴佼;TGF-β-HAb18G/CD147环路促进肝癌发生发展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鹏;牛HSF1基因的遗传变异及其与乳腺健康的相关性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2 孔广欢;体外法评定蛋氨酸对热处理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3 蒋小强;荷斯坦牛Hsp70-1和Hsp32基因SNP位点与生产性能及乳腺炎抗性的相关性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4 卢良坤;嗜盐四联球菌clpB,dnaK,hrcA基因在耐盐机制中的相互作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5 万金娟;维生素C对团头鲂幼鱼生长及免疫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6 严迎春;肉鸡HSP70和HSP90基因的遗传多态性及组织表达谱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7 王跃;结核分枝杆菌HtpG蛋白的表达纯化、结晶及其与CrRNA的相互作用[D];福建农林大学;2013年

8 黄雨;铜催化的嘌呤8-位C-H键的氧化一锅合成7,9-二烷基—嘌呤-8-酮[D];河南师范大学;2013年

9 许建华;MD-2模拟肽在RAW264.7细胞膜上相互作用蛋白的钓取及筛选鉴定[D];第三军医大学;2013年

10 司松波;两种泥鳅再生尾鳍中HSP60和HSP70基因的克隆及其表达分析[D];河南师范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陈忠法,韩泽建;日粮中添加有机硒对鸡蛋硒、VE含量和哈氏单位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2004年04期

2 杨鸿,邓桦,刘玉清,何永明;硒对新城疫免疫雏鸡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4期

3 花蓓,施巧芳;硒的免疫功能[J];化学教育;2002年02期

4 孙经建;热休克蛋白70与肝缺血再灌注[J];国外医学(创伤与外科基本问题分册);1996年02期

5 刘来利,董碧兰,王必成;不同硒营养状态下鸡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变化[J];甘肃畜牧兽医;2000年05期

6 陈小娥,夏文水;天然产物中硒含量测定及形态分析[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03年04期

7 王志新;马敬涛;王乃凤;;不同硒水平日粮对肉仔鸡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J];畜牧与饲料科学(畜牧版);2006年01期

8 李业国,郭峰,李同树;日粮不同硒源对肉仔鸡生产性能、肉质和血清甲状腺激素的影响[J];畜牧与兽医;2005年08期

9 戴朝六,夏振龙,久米真,山本雄造,山神和彦,尾崎信弘,山冈义生;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热休克蛋白的表达研究[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1999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潘翠玲;有机硒源在蛋鸡生产中的应用及其机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朱明月,周鹏;凋亡与自噬性死亡[J];热带农业科学;2005年02期

2 王棋文;王涛;姚路连;王怡;袁燕;顾建红;刘学忠;卞建春;刘宗平;;自噬在镉致大鼠大脑皮质神经细胞损伤中的作用[J];中国兽医学报;2013年09期

3 ;中国科学家确认30多个水稻自噬相关基因[J];生物学教学;2012年04期

4 张微;孙鸿;邢莉萍;卫晓静;王华忠;;小麦自噬相关基因ATG10的克隆及白粉菌侵染诱导的ATG10的表达[J];作物学报;2014年08期

5 朱家桥;王玲玲;程来洋;王棋文;王亨;刘学忠;刘宗平;;镉对体外培养大鼠肝细胞自噬的影响[J];中国兽医学报;2013年12期

6 戴汉川;黄春晓;吕新慧;王宁;伍晓雄;;脂多糖对断奶仔猪胸腺自噬Beclin-1基因的表达分析[J];畜牧与兽医;2012年S1期

7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韦雪;漆永梅;张迎梅;;镉、活性氧自由基与自噬发生的分子机制[A];中国活性氧生物学效应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一册)[C];2011年

2 秦正红;粱中琴;陶陆阳;黄强;刘春风;蒋星红;倪宏;邢春根;;自噬在细胞生存与死亡中的作用[A];中国药理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药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秦正红;;自噬与肿瘤和神经细胞生存——药物作用的新靶位[A];全国生化与分子药理学药物靶点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4 李芹;丁壮;;自噬功能研究进展[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第八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五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5 胡晨;张璇;滕衍斌;胡海汐;周丛照;;家蚕中自噬相关蛋白Atg8的结构研究[A];华东六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09年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6 陈希;李民;Xiao-Ming Yin;李林洁;;通过不同途径诱导自噬的化合物对Atg9的依赖性不同[A];细胞—生命的基础——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2013年全国学术大会·武汉论文摘要集[C];2013年

7 陈涓涓;敬静;蔡元博;张俊龙;;针对活体细胞自噬行为的发光金属配合物的设计[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8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8 宁晓洁;钟自彪;王彦峰;付贞;叶启发;;缺血再灌注诱导小鼠肝细胞自噬[A];2013中国器官移植大会论文汇编[C];2013年

9 吴晓琦;李丹丹;邓蓉;江山;杨芬;冯公侃;朱孝峰;;CaMKKβ磷酸化Beclin 1调控自噬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A];2011医学科学前沿论坛第十二届全国肿瘤药理与化疗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10 周鸿雁;裴中;陈杰;申存周;钱浩;刘妍梅;冼文彪;郑一帆;陈玲;;线粒体动力改变参与了LRRK2突变导致的自噬[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生命学院;[N];新清华;2012年

2 周飞 张粹兰;[N];广东科技报;2011年

3 张明永;[N];广东科技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盛楠;转录因子p8调控自噬的功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2 皮会丰;DNM1L蛋白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在镉致肝脏毒性中的作用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3 李倩;miRNAs介导的自噬抑制在类鼻疽杆菌感染免疫逃逸中的作用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4 黎炳护;激活TRPV1诱导自噬在血管平滑肌细胞泡沫化中作用及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5 陈江伟;自噬在椎间盘退变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6 易聪;乙酰化在自噬过程中的功能和分子机制的研究[D];清华大学;2012年

7 张艳林;自噬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导内皮细胞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探讨[D];苏州大学;2010年

8 陈英;自噬与凋亡分子水平相关关系的探讨[D];第一军医大学;2001年

9 徐秋林;自噬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不同作用[D];南方医科大学;2012年

10 潘耀柱;抑制自噬增加阿霉素对骨髓瘤细胞的促凋亡活性[D];第四军医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丽丹;自噬在巨噬细胞介导的炎症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2 陈清凤;工频磁场对中国仓鼠肺成纤维细胞自噬的诱导作用[D];浙江大学;2011年

3 涂芊茜;自噬在脂肪酸诱导肝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的初步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4 董雯雯;自噬在小鼠脑出血后脑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5 韩伟;引起肿瘤细胞自噬的小分子化合物的发现及其机制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6 陈哲;自噬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放射损伤过程中的作用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7 陈皎皎;自噬/溶酶体途径在小鼠皮层神经元糖氧剥夺离体缺血模型中的作用[D];苏州大学;2008年

8 刘梅;PIP5KI家族在自噬中的功能研究[D];清华大学;2013年

9 乜全民;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自噬的初步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10 朱娜;自噬通路在泛素连接酶Hrd1介导的α1-抗胰蛋白酶Z突变体降解中的作用[D];安徽医科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日粮硒缺乏对鸡肝脏蛋白质组学及自噬变化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988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nykjbs/1988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e0c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