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农业博士论文 >

肉苁蓉种子产量和质量形成及调控研究

发布时间:2016-11-30 08:13

  本文关键词:肉苁蓉种子产量和质量形成及调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国农业大学》 2015年

肉苁蓉种子产量和质量形成及调控研究

郑雷  

【摘要】:种子产量低和质量差是目前肉苁蓉生产上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然而,梭梭-肉苁蓉复合体物质供应潜力及梭梭-肉苁蓉-肉苁蓉种子间的物质分配尚不清楚。本研究主要从肉苁蓉种子和蒴果发育规律、梭梭-肉苁蓉复合体物质供应、梭梭-肉苁蓉-肉苁蓉种子间物质分配规律和农艺措施调控效应等方面入手,通过充分挖掘梭梭-肉苁蓉复合体物质供应潜力,合理调节梭梭-肉苁蓉-肉苁蓉种子间物质分配并采取农艺措施调控来探讨肉苁蓉种子优质高产。主要结果如下: 1.肉苁蓉从开花到种子成熟所需时间为35d,种子在发育过程中经历了白色、褐色和黑色的转变。种子长宽度呈抛物曲线变化,在花后25d时达到最大值,为1.22mm和0.77mm,灌浆过程经历渐增期、快增期和缓增期三个时期,灌浆高峰持续18d。种胚长宽度呈S型曲线生长,在花后35d时达到最大值,为205μm和127μm,同时种胚细胞数目逐渐增多,细胞中内含物增加。每蒴果种子鲜重呈抛物曲线变化,在花后20d达到最大值,为0.768g;每蒴果种子干重呈S型曲线变化,在花后35d时最大,为0.206g。种子中GA含量呈抛物曲线变化,在花后20d时达到最大值,为39.50ng/gFW,ABA含量则逐渐增加,在花后35d时达到最大值,为227.01ng/gFW。种子萌发率在花后30d达到最大值,为53.3%。 2.肉苁蓉蒴果长度、宽度、每蒴果鲜重和干重呈抛物曲线变化,均在花后25d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7.48mm、12.33mm、1.620g和0.295g。肉苁蓉蒴果发育可分为三个时期,体积增大期、内部充实期和成熟期三个时期。蒴果位置对种子质量的影响为花序下部花序中部花序上部。花序中部和下部较花序上部大粒种子所占比例(0.7mm)增加8.0%和11.5%,千粒重增加18.5%和21.2%,饱满度增加6.7%和8.9%,萌发率增加18.0%和25.3%,表明蒴果位置是决定种子质量的因素。 3.独立于寄主的肉苁蓉能产生种子,但肉苁蓉大小影响单株肉苁蓉种子重和质量。肉苁蓉体内贮存的物质量影响肉苁蓉种子的生长,随着肉苁蓉干重的增加,单株肉苁蓉累积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量大幅提高,使其能分配给肉苁蓉种子的物质量增加,有利于肉苁蓉种子产量和质量提高。 4.梭梭可供应给肉苁蓉的物质量影响肉苁蓉种子的生长。对接种根环剥和断根处理后,单株肉苁蓉种子重降低17.7%和33.7%,种子萌发率降低19.3%和22.6%。随着梭梭树龄的增长,梭梭-肉苁蓉复合体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累积量增加,肉苁蓉种子产量和质量提高。3-6a单株梭梭上寄生的肉苁蓉种子中累积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分别为0.17、0.55、0.82和1.90g,肉苁蓉种子重分别为3.2、9.7、11.8和26.2g,同时提高了种子质量。肉苁蓉寄生后使更多的物质向肉苁蓉种子中转运,提高了肉苁蓉种子产量。单株梭梭上寄生4个肉苁蓉时种子中所累积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和种子重量达到了4.14g/株和51.7g/株。表明梭梭的物质供应是提高肉苁蓉种子产量的重要因素。 5.农艺措施可调控梭梭和肉苁蓉生长,影响肉苁蓉种子产量和质量。适当梭梭剪枝可促进梭梭-肉苁蓉复合体生长,50%剪枝后提高了向肉苁蓉种子中转运的物质量,使单株肉苁蓉种子重提高47.3%,种子干粒重增加9.2%;100%剪枝后降低了向肉苁蓉种子中转运的物质量,肉苁蓉种子产量和质量降低。肉苁蓉种子生产的适宜土壤相对含水量为70-80%,干旱胁迫抑制梭梭-肉苁蓉复合体生长,降低肉苁蓉种子产和质量。氮磷钾配施可促进梭梭-肉苁蓉复合体生长,提高向肉苁蓉种子中转运的物质量,其中N2P2K2(N:9.7g/株,P205:3.6g/株,K2O:13.5g/株)处理效果最优,使单株肉苁蓉种子重提高111.9%,种子萌发率增加23.7%。初花期打顶提高肉苁蓉种子产量和质量,使肉苁蓉种子重提高18.2%,种子萌发率增加15.4%。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567.239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振柱,于振文,张永丽;强筋小麦高产优质高效灌溉方案的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02年01期

2 阴卫军,刘霞,倪大鹏,邱登林,王振林;播期对优质小麦籽粒灌浆特性及产量构成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05年05期

3 杨国涛;郭玉海;杜友;崔旭盛;翟志席;;干旱胁迫对柽柳-肉苁蓉碳水化合物分配及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6期

4 赵东平;郭玉海;;不同酚酸处理对管花肉苁蓉种子发芽的影响[J];北方园艺;2011年12期

5 李树臣,陈学珍,谢皓,田志会,秦晓;不同播期对夏播大豆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6 张铁军;韩建国;王赟文;仲勇;刘富渊;张泽宏;;灌水对新麦草种子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J];草地学报;2007年01期

7 李蕾蕾;李聪;王永辰;苗丽宏;;灌溉与密度对沙打旺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J];草地学报;2008年01期

8 王蕾;彭正萍;薛世川;王艳群;姜孟辉;高菲;;氮钾配施对夏玉米产量和养分含量动态变化的影响[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9 何世炜,常生华,武得礼,朱祥清;大豆播种密度对籽实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影响的研究[J];草业学报;2005年05期

10 石有太;陈垣;郭凤霞;刘亚亚;屠彩芸;;掌叶大黄种子灌浆动态及其发芽特性研究[J];草业学报;2009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邢延菊,齐延芳,许方佐,周柱华,徐立华,邱登林;玉米新品种鲁原单22号产量与密度的相关性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05年01期

2 王浩,马艳明,赵春,刘志勇,宁堂原,焦念元,李增嘉;优质小麦品种(系)在不同土壤类型上的品质差异[J];山东农业科学;2005年05期

3 张连晓;王树勇;黄群;刘志国;李益寿;;小麦籽粒品质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山东农业科学;2006年05期

4 王德梅;于振文;;灌水量对济麦20籽粒和蛋白质产量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07年05期

5 刘迪;金忠华;王娜;;双微生物液浸种对玉米幼苗生理及生长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08年02期

6 李飞;贺明荣;姚凤娟;许亮亮;黄传华;邱牧;;施氮和花后灌水频次对强筋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08年06期

7 秦大鹏;刘鹏;王空军;董树亭;张吉旺;刘月娥;;高淀粉玉米籽粒胚乳细胞增殖与淀粉积累的关系[J];山东农业科学;2008年08期

8 邵国庆;李增嘉;苏诗杰;王本翠;赵建波;郑延海;韩宾;宁堂原;;氮水耦合对玉米产量和品质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08年09期

9 代建龙;董合忠;李维江;;二代棉铃虫不防治下SGK321与石远321叶片衰老的比较[J];山东农业科学;2009年02期

10 宋朝玉;张继余;刘洪明;王圣健;李振清;高峻岭;;氮磷钾、秸秆还田和密度对玉米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09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凤娟;施氮和花后灌溉对强筋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调控效应[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2 屈会娟;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轮作秸秆全量还田对冬小麦的生理生态效应[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3 沈学善;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秸秆全量还田对夏玉米生育及产量影响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4 王俊忠;施氮对高产夏玉米源库代谢特征的调控[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5 王润元;中国西北主要农作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D];兰州大学;2010年

6 王爱芳;干旱胁迫下白皮松苗木电阻抗及生理指标的比较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0年

7 党红凯;小麦/玉米不同复合群体对光合器官生态生理特性和产量形成的影响[D];河北农业大学;2010年

8 刘宾;小麦主要农艺性状的条件和非条件QTL定位[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9 石玉华;不同栽培技术体系对冬小麦产量品质和光能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10 郑成岩;土壤水分与耕作方式对冬小麦水分利用特性和碳氮代谢及产量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振文;张学华;;高产小麦产量构成因素的分析[J];山东农业科学;1982年03期

2 高学曾,王忠孝,许金芳,罗瑶年,刘玉敬;玉米穗粒数和千粒重与产量的关系[J];山东农业科学;1989年02期

3 焦志勇,周绍美;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J];山东农业科学;1989年02期

4 徐恒永,赵振东,刘建军,张存良,刘爱锋,张怀友,毕德锋,杭新杰;群体调控对济南17号小麦产量性状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01年01期

5 许振柱,于振文,张永丽;强筋小麦高产优质高效灌溉方案的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02年01期

6 马溶慧,朱云集,郭天财,闫耀礼,刘万代;国麦1号播期播量对群体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04年04期

7 高致明;张彦玲;孙华;兰金旭;杨峰钢;;不同浸种方式和培养液对桔梗种子发芽率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06年02期

8 王志芬;苏学合;闫树林;朱连先;隋春青;;不同产区桔梗生长发育特性的比较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06年06期

9 周国勤;张应香;李宇峰;李明慧;李刚;;信阳234的籽粒灌浆特性及蛋白质、淀粉积累动态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08年01期

10 潘庆民,于振文,董庆裕,张华利,姜衍坤,宿安亭,李宪文,刘存臻;鲁麦22号小麦亩产600kg群体结构分析[J];山东农业科学;1997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冯鹏;品种与栽培技术对玉米产量及青贮质量的影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2 王显国;密度调控、施肥、刈割等措施对紫花苜蓿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3 胡立勇;油菜品质形成的生理生态基础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4 刘颖杰;气候变化对中国粮食产量的区域影响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鲍根生;周青平;韩志林;颜红波;王宏生;;施肥对青藏高原燕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中国草地学报;2010年02期

2 申忠宝;张月学;潘多锋;王建立;邓波;陈积山;;施氮对人工草地羊草种子产量和构成因素的影响[J];中国草地学报;2012年05期

3 缪纯庆;梁晓玲;王娟;白昌军;;硼肥对热研11号黑籽雀稗种子产量和发芽的影响[J];草业科学;2012年11期

4 陈义产;;甘蓝采种方法对于种株发育与种子产量的影响[J];农业科学通讯;1955年10期

5 陈述明,李卫军,李雪锋;密度对苜蓿生长发育及种子产量的影响[J];新疆农业科学;2005年03期

6 周金仙;钱国双;;不同营养类型烟株对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J];种子;2007年10期

7 汪从云;郭延泰;赵明宽;郭永兴;;毛苕子秋播繁殖种子产量高[J];甘肃农业科技;1982年09期

8 佟成富,巩佩芬;韭菜叶片收割次数对种子产量的影响[J];中国蔬菜;1993年03期

9 徐泽荣;氮磷钾及其相互作用对R_(104)红苋种子产量的影响[J];四川草原;1994年03期

10 张巨明,王锁民;行距及施肥量对兰引3号结缕草种子产量的影响[J];草业学报;199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吴佳海;牟琼;唐成斌;韩永芬;王小利;张建波;;不同气象因子与黔草1号种子产量的相关分析[A];中国草学会牧草育种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陈正式;张霞;于海生;;嫁接黄瓜采种试验研究[A];纪念天津科润黄瓜研究所建所二十五周年论文摘要集(2001—2010)[C];2010年

3 马万超;杨九吉;徐庆新;王松波;尹忠山;惠学海;张宏林;申振龙;;红松人工母树施肥技术和效应研究[A];“加入WTO和科学技术与吉林经济发展——机遇·挑战·责任”吉林省第二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2年

4 姜华;毕玉芬;;紫花苜蓿生殖生物学特性的研究[A];中国草学会牧草育种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施季森;;杉木种子园建立技术研究进展[A];林木遗传改良讨论会文集(杉木、马尾松等树种)[C];1991年

6 何福基;项龙昌;徐金良;王嫩良;徐太芳;;杉木种子园的营建与管理技术[A];林木遗传改良讨论会文集(杉木、马尾松等树种)[C];199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文/晓米;[N];山西科技报;2001年

2 郝小兵;[N];中国经济时报;2012年

3 尹东 宋连春;[N];中国气象报;2003年

4 ;[N];人民日报;2002年

5 记者 王艳红;[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6 吉林省四平市铁西区委 杲罡;[N];河北农民报;2006年

7 行唐县西秀村 赵英良;[N];河北科技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孙铁军;施肥对禾本科牧草种子产量形成及种子发育过程中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2 王佺珍;水肥耦合对6种禾本科牧草种子产量和生产性能的效应[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3 张爱勤;苜蓿传粉特性及其影响种子产量形成的因素分析[D];新疆农业大学;2006年

4 韩云华;密度调控、施氮肥等措施对6种多年生冷季型禾草种子生产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5 王俊峰;氮、水和温度对羊草有性生殖及克隆生长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俊锋;氮、水和温度对羊草有性生殖及克隆生长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郑雷;肉苁蓉种子产量和质量形成及调控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8 杜文华;紫花苜蓿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调控[D];甘肃农业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世雄;中国主要苜蓿(Medicago sativa and M.varia)品种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变异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3年

2 刘波;新麦草种子丰产优质技术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年

3 周刊社;苜蓿品种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多样性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4 高朋;施肥对禾本科牧草种子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子和种子活力的影响[D];甘肃农业大学;2009年

5 鄢燕;黑麦草种子生产技术研究及种子质量综合评价[D];四川农业大学;2003年

6 王晓强;水肥调控对羊草种子生产及土壤全氮、pH、电导率影响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7 于辉;羊草种子产量构成因子与产量最适调控时间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孔令娟;定值期、整枝方式和授粉时期对胡萝卜种子产量及质量的影响[D];山西农业大学;2003年

9 王俊锋;施肥及遮光对羊草有性生殖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潘洪英;羊草结实率低的内外成因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肉苁蓉种子产量和质量形成及调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988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nykjbs/1988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47a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