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硕士论文 >

新高考背景下走班制现状及高中生物学教学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2-06-02 21:43
  自2014年9月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来,全国先后共有3个批次,14个省市区陆续发布相关实施方案并进行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其中第三批次进行改革的省市均采用“3+1+2”模式,其中“3”指语文、数学、外语三门科目,全体学生均需参加。“1”代表学生需要从“历史”或“物理”中选择一门(首选科目)作为等级考科目,且其计分模式与语文、数学、外语相同,以考生的原始分直接计入高考总分。“2”代表考生课从“化学”、“生物学”、“思想政治”、“地理”四门学科中自由选取两门(再选科目)作为等级考试科目,其计分模式是对学生的原始成绩进行排序,按一定比例对其进行等级划分,而后根据不同等级进入赋分,以等级分计入高考总成绩。实行“3+1+2”模式增加了学生等级考试科目中的自主选择权,但同时选课组合由文理科2种上升至12种,导致选课走班的教学模式将成为普通高级中学教育教学组织的新常态。本研究首先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分析,发现关于走班制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行政管理、保障机制、实施困境、教学策略、教学模式等方面且基于“3+1+2”模式进行的研究比较少,相应的实例和数据比较匮乏。故本研究以...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新高考背景下走班制现状及高中生物学教学策略研究


对新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接纳程度分布情况

分布情况,科目,分布情况,模式


新高考背景下走班制现状及高中生物学教学策略研究15全不符合”的有45人,其中选考传统理科科目(物理、化学、生物)的为34人,选考传统文科科目(历史、政治、地理)的为5人,共计占该选项的86.7%,可能与其选科未受到政策影响,失去原有在等级考中的竞争优势有关。图4-1对新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接纳程度分布情况在第2题“面对众多的选考科目组合类型,我很明确自己应选择哪种组合方式”中平均值为3.966,逼近4。说明绝大部分同学在选科时有自己的明确目标。而在被调查的705人中,483人选择物理作为首选科目,占样本总人数的68.51%,对比2017、2018、2019三年,湖南理科考生占比的58.6%、59.7%、56.4%,有近10%的大幅增长,考虑到的可能因素可能包括:一是许多高校对学生专业的选择提出了选科限制;二是在新高考“3+1+2”模式下,将物理学、化学、生物学三门理科课程之间的连锁关系打破,组合更灵活,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自由选择课程,增强了学生学习物理学的信心。而再选科目中选择生物学的有574人,占总人数的83.07%,在四门再选科目中占比最大,接下来针对选考了生物学的574名同学进行了选科原因进行了数据采集,结果如图4-4所示。图4-2“3+1+2模式”下学生首选科目分布情况图4-3“3+1+2模式”下学生再选科目分布情况

分布情况,科目,再选,分布情况


新高考背景下走班制现状及高中生物学教学策略研究15全不符合”的有45人,其中选考传统理科科目(物理、化学、生物)的为34人,选考传统文科科目(历史、政治、地理)的为5人,共计占该选项的86.7%,可能与其选科未受到政策影响,失去原有在等级考中的竞争优势有关。图4-1对新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接纳程度分布情况在第2题“面对众多的选考科目组合类型,我很明确自己应选择哪种组合方式”中平均值为3.966,逼近4。说明绝大部分同学在选科时有自己的明确目标。而在被调查的705人中,483人选择物理作为首选科目,占样本总人数的68.51%,对比2017、2018、2019三年,湖南理科考生占比的58.6%、59.7%、56.4%,有近10%的大幅增长,考虑到的可能因素可能包括:一是许多高校对学生专业的选择提出了选科限制;二是在新高考“3+1+2”模式下,将物理学、化学、生物学三门理科课程之间的连锁关系打破,组合更灵活,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自由选择课程,增强了学生学习物理学的信心。而再选科目中选择生物学的有574人,占总人数的83.07%,在四门再选科目中占比最大,接下来针对选考了生物学的574名同学进行了选科原因进行了数据采集,结果如图4-4所示。图4-2“3+1+2模式”下学生首选科目分布情况图4-3“3+1+2模式”下学生再选科目分布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三圈理论下高考改革“3+1+2”选考模式分析[J]. 罗晓燕.  上海教育评估研究. 2020(01)
[2]新高考背景下职业生涯教育的国际比较与启示[J]. 张滢.  教学与管理. 2020(06)
[3]新高考背景下高中“选课走班”面临的矛盾、动因及应对——基于武汉市武昌区的实地调研[J]. 王郢,程曦.  中国考试. 2020(02)
[4]新高考改革下“分类组合行政班”探究[J]. 严招荣,陈毅文.  教学与管理. 2020(04)
[5]积极应对高考综合改革带来的深层变革——湖南省高考综合改革方案解读[J]. 黄扬清.  中国考试. 2019(06)
[6]走班制教学班级管理的提升策略[J]. 郭爽,王世红.  智库时代. 2019(14)
[7]高考选考科目计分方式分析[J]. 柯政.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8(03)
[8]“走班制”下高中生物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 黄斌.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17(12)
[9]新高考改革下的走班教学:“分步走”与“配套制”[J]. 阚维.  中国教师. 2016(12)
[10]让教育充满智慧 让学习更具灵感——杭州市源清中学基于应用创新的智慧校园建设与实践[J]. 陈美锭,阳丽娜.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5(20)

硕士论文
[1]美国高中走班制的发展历程研究[D]. 李茂菊.华东师范大学 2019
[2]分层走班制对初中英语教学的影响研究[D]. 余武姮.华中师范大学 2019
[3]美国《让每个孩子成功法》研究[D]. 成赛.山东师范大学 2017
[4]新高考走班制教学下高中化学课教学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究[D]. 董霞飞.华中师范大学 2017
[5]公平而卓越:21世纪美国基础教育政策研究[D]. 刘淑琪.广西师范大学 2017
[6]高中生物教师教学风格与学生课堂参与度的相关性分析[D]. 季英.西华师范大学 2017
[7]高中生物分层走班制教学调查研究[D]. 孙超.西华师范大学 2017
[8]走班制背景下普通高中生管理问题研究[D]. 林海妃.华东师范大学 2016
[9]新高考背景下走班制对高中生地理学习的影响研究[D]. 孙新珍.安徽师范大学 2016
[10]高中生物学习自我效能感和课堂参与度的相关性研究[D]. 舒东梅.西华师范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6531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huoshibiyelunwen/36531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a7f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