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硕士论文 >

流量运营背景下通信企业多项目管理方法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4-09-15 09:41
【摘要】 随着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Web应用技术的不断演进与创新,智能终端普及式发展,移动互联网时代以更自然的方式融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通信方式的多样化演变,移动互联网的新特点,使得运营商在运营管理过程中越来越多的面临多项目情况,一人或一个团队管理、协调、运行多个项目。如何通过综合有效的管理达到最优的执行效果,成为流量运营不可回避的命题。多项目管理的思路和方法可以对企业所拥有的活着可获得的生产要素和资源进行优化组合,通过有效、最优地分配资源,而分散风险,达到效益最大化的目标,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基于通信企业竞争形势及运营现状,从多项目管理的角度出发,本文讨论了运营商在多项目环境中,如何对多项目进行优先级排序,如何分配有限的项目资源,如何将企业战略与项目选择进行有效的结合,并从组织的架构变革出发,通过实例验证的方法探讨运营商在多项目背景下,项目选择及优先级静态排序及动态排序的方法,旨在优化项目资源配置,全面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关键词】 多项目管理; 流量运营; 通信运营商; 优先排序;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传统的单项目管理的假设前提是资源得到有效保障进行的,思考的主要问题是“由因到果"的综合式方法,而多项目的管理则是在假定存在多个项目的前提下,如何协调和分配现有的资源,获取最佳项目实施组合的管理,思考的主要问题是“由果到因”的分析方法。随着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Web应用技术的不断演进与创新,智能终端普及式发展,移动互联网时代以更自然的方式融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通信方式的多样化演变,一方面运营商传统业务经营面临压力,以语音为代表的传统业务ARPU值出现下滑;一方面运营商将面临新一轮的机会与挑战,以流量为代表的数据业务需求迅猛增加,精细化流量经营能力成为下一个业绩增长点的重要驱动力,而建立一套与移动互联模式相匹配的,能适应以便捷、多样、智能、个性为基本特点的移动互联时代的管理模式,将是精细化流量经营的一个关键要素。移动互联网的新特点,使得运营商在运营管理过程中越来越多的面临多项目情况,一人或一个团队管理、协调、运行多个项目。显然,多项目管理更加适合结果导向的企业。在流量经营的背景下,对于通信企业而言,需要整合的资源更加不确定,需要协调的生产要素种类数量更多更加复杂,而企业的经营形势也更加难以把控,因此资源和要素的无法有效保障成为常态,釆用“由果到因”的分析方法,对于通信企业更加重要,如何通过综合有效的管理达到最优的执行效果,成为流量运营不可回避的命题。
.........

1.2多项目管理国内外现状研究综述
多项目管理(Multi-project Management)第一次是hid Pritsker等人在1969年提出的。而后,经过项目组合管理、项目化管理的概念阶段。自2000年起,项目管理理论上开始将项目、项目组合、大型计划管理与组织战略相结合,并开始应用组织项目管理成熟度评估等新技术。2003年,美国项目管理学会(PMI)推出针对组织的第一套标准《组织级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0PM3)》。2005年 10月,发布《The Standard for Portfolio Management (项目组合管理标准)》,代表着多项目管理的理论逐步走向体系化。国外学者对多项目管理的研究,概括起来主要以下几个角度国内学者也通过理论及实证研究的方式,对多项目实施中项目机会优先排序、优势项目选择问题进行研究。王讳望等学者,不仅提出了项目群和项目群管理的概念、概述了项目群的类型及管理结构,更重要的是从管理要素维度、干系人维度、层次维度和时间维度四个维度对项目群管理活动进行了分析。李文博士提出了项目分解管理模式原则——企业所负担的任何一个项目都必须符合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和方针。2005年,郭研,宁宣熙提出利用遗传算法解决多项目资源平衡问题。2006年,陈宁川等人应用随机理论创建了资源配置效率模型,并提出了资源等效效率和效率转换系数两个概念,建立了资源配置效率模型。 东刚在《基于弱矩阵的电信运营项目管理创新模式研究》中提出了三四三三的弱矩阵项目改进管理模式,旨在提高项目的执行力和效率。
..........

第二章通信企业多项目管理理论综述

2.1多项目管理相关理论及应用
2.1.1项目及项目管理的相关定义
美国项目管理学会在对项目进行了较为完整的定义。认为项目是为了在规定的时间、费用和性能参数下满足特定的目标而由一个人或组织所进行的具有规定的升始和结束日期、相互协调的独特的活动集合。[17]不同行业对项目的定义均有所普通,普遍认同的定义为项目是为了完成特定的目标,在一定的资源约束下,有组织地开展一系列非重复性的活动。项目管理知识体系PMBOK中对项目管理的定义为:为了满足甚至超越项目涉及人员对项目的需求和期望而将理论知识、技能、工具和技巧应用到项目的活动中去,从而寻找平衡时间、范围、成本和质量之问的关系。不同行业,不同的研究角度对多项目管理的定义均有不同,但比较常见的定义是多项目管理(Multi-project management)是指针对组织中进行的多个项目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进一步讲就是指在企业中同时管理、协调多个项目的选择、评估、计划、控制、执行,以及收尾等各项工作,使所有项目的综合执行效果达到最优的项目管理方式。其中,学者研究较多的主要是项目群管理及项目组合管理。
.......

2.2通信企业项目管理特点
2.2.1通信企业的项目特点
通信企业的项目,其交付成果主要有可行性研究分析、操作说明、方案设计文档。营销策划方案通常也以项目的形式体现出来,这类项目除了传统项目具有的一次性特点外,还具有市场时效性,专业复杂性,整体协同性、需求目的性、智力密集性五大特点。市场时效性:通常通信企业项目都是按照年度预算、季度规划,月度计划进行的,但通信企业所处的市场瞬息万变,客户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因此,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的推出项目成果,有助于及时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及时抢占市场先机。专业复杂性:一个项目的成败与否,涉及到业务生产链条的各种因素,包括网络、客户、终端、计费、BOSS操作等各方面的内容。整体协同性:通信企业所在的市场由不同的聚类市场构成,而处于市场中的客户群又可能归于不同的聚类市场,因此,只有项目和项目之间协同配合,才能实现整体效果的最大化。需求目的性:在不同的经营周期(年度,季度,月度),经营目标的不同,面向不同的用户群体,运营商的诉求点不同,导致不同的项目需求目的性非常强,项目之间的移植性较差。
..........

第三章通信企业多项目选择和协同管理...........14
3.1通信企业多项目选择及优先级排序...........14
3.2通信企业多项目优先排序及选择结果预测...........20
3.3通信企业项目协同管理 ...........21
第四章某运营商多项目管理案例分析...........23
4. 1案例研究的环境及项目背景材料...........23
4.2多项目管理下的组织架构...........29
4. 3 M-STORE项目子项目优先级排序...........30
第五章总结与展望...........36
5.1总结...........36
5.2下一步研究方向...........37

第四章某运营商多项目管理案例分析

4.1案例研究的环境及项目背景材料
4.1.1社会及行业背景
随着通信企业的合并重组及3G牌照的发放,以苹果Iphone为代表的智能终端的强劲登陆,移动互联网以測涌之势,渐行渐近。沟通类应用和信息获取类应用,如手机网络新闻、手机社交网站、手机搜索等同比使用率均小幅提升。而以手机视频为代表的娱乐类应用,使用率变化不大。此,电子商务类应用由于普遍处于发展初期,在手机网民中渗透率较低。智能手机网民使用的移动互联网应用更为丰富,主流应用渗透率高于非智能手机网民在智能手机网民中主流应用的渗透率相对非智能手机网民而言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其中,手机地图/导航是渗透率提升最快的应用,提升幅度达35%。手机搜索、手机社交网站和手机微博为渗透率提升第二梯队,提升幅度在10%-20%之间。另外,手机支付、酒店/机票预定等应用在智能手机上得到破冰发展。尽管电子商务类手机应用发展滞后,但与非智能手机相比,智能手机网民中手机支付、酒店/机票预订使用率增长速度较快。

..........

第五章总结与展望

 

5.1总结
本文以通信企业为背景,结合作者在运营商相关管理工作经验及通信企业在多项目管理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尝试性研究。本文主要应用了模糊评价法及层次分析法重点解决了通信企业多项目管理中项目优先排序问题。本文主要取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创新。对通信企业项目管理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该类企业人少、项目多、工作强度大、项目要求高、项目管理水平普遍不高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本文总结了多项目管理的相关理论。通过借鉴国内外运营商对多项目管理理论的应用,以及多项目管理理论本身的进化演变与创新,结合现阶段通信企业的竞争环境,界定了多项目管理的总体目标,探讨了适合通信企业多项目管理的组织架构,针对现在通信企业的组织结构现状,提出了强、中、弱组织矩阵在不同分类项目中的应用。本文引入了模糊评价法和层次分析法对通信企业的多项目选择排序问题进行了研究。项目的优先级别高低,直接决定了同类资源在不同项目之间的分配和项目的效率,在排序时引入了动态序列的思路,即动态的看待通信企业项目的级别排序和资源分配问题。在不同的项目周期,项目需要的人力,物力是不同的。而同一项目中不同的子项目对同一专业部门资源的调用情况也是不同的,通过动态项目排序,最大限度的降低了资源浪费风险,可有效缩短项目实施周期,节约项目成本。
............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89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huoshibiyelunwen/89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d8c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