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硕士论文 >

高校校长任职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

发布时间:2014-09-22 12:01

【摘要】 高校深化改革是党的十八大的关注点之一,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非常重视。对高校校长实施任职责任审计是审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从2000年起,我国高校全面开展校长任职责任审计工作。在当今形势下,对高校校长实施任职责任审计,不仅是对高校校长自身履行经济职责的监督和考察,也是进一步完善对高校校长监管的重要措施。因此,积极探寻高校校长任职责任审计的评价指标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旨在制定出一套完整的任职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在对高校校长经济活动真实性、合法性评价的基础上,以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的完成情况为重点,对高校校长履行任职责任的情况进行科学的判断与评价。在审计评价中,审计人员既要关注高校整体的运行情况,又要关注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状态;既要关注高校的经济效益,又要关注高校对社会和生态环境作出的贡献,从而促进高校与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高校校长任职责任审计评价指标的研究是一个实用性较强的研究课题,本文采用规范研究的方法,在介绍国内外高校校长任职责任审计评价指标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得出对研究我国高校校长任职责任审计评价指标的几点启示;并结合任职责任审计的理论和任职责任审计评价指标的发展现状,提出一种全新的角度———绩效棱柱法来探索和构建出一套高校校长任职责任审计的评价指标体系。高校校长任职责任包括社会责任和经济责任,本文侧重分析高校校长任职社会责任,需要着重强调的是高校校长任职社会责任有与经济责任交叉的部分,因此在研究方法及指标构建方面会有相似之处。只有运用完整科学的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才能够有效发挥审计的导向和约束作用,引导和督促高校校长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使高校更好的运作,进而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服务。

【关键词】 高校校长; 任职责任审计; 评价指标; 经济性; 效率性; 效果性; 

第 1 章   绪 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早在 20 世纪,世界很多国家就对任职责任审计引起了重视。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审计总署强调独立检查公营部门的经济、效率和效果的重要性。[27]加拿大审计公署实施了包括财务审计、专项审计和综合审计三类审计。其中的综合审计就属于任职责任审计的范畴,它一方面包括以系统的方式检查和报告责任关系,同时反映了管理人员为完成其职责所采取的活动、系统及控制。我国经济体制和相继产生的干部体制改革奠定了任职责任审计的诞生,它由最初的厂长经理离任审计发展到后来的领导干部任职责任审计。在加强领导干部的政治监督和权力制约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保证了领导权力和责任的对等关系。  两办在 2010 年发布《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规定》是任职责任审计的纲领性文件。为了更好的落实中央政策,2011 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做好教育系统任职责任审计工作的通知》。列示了近几年国家出台的与高校任职责任审计相关的法规文件。在不久前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党中央再次提出高校的全面深化改革举措,这无疑为高校校长任职责任审计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并为其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针对不同时期的经济、政治和法律环境,国家先后制定了一系列任职责任审计相关的政策法规,为审计工作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

1.2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2.1  研究内容 
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绪论。从国家相关政策出发,探讨研究高校校长任职责任审计的重要意义,阐述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对国内外高校校长任职责任审计评价指标研究文献进行综述。对国外绩效审计研究进行文献综述,总结国内专家学者对高校校长任职责任审计的研究成果,并从以上文献中得出本文研究的一些启示。 第三部分,高校校长任职责任审计相关理论概述。总结归纳了国内外专家学者对任职责任审计以及高校校长任职责任审计概念特征的认识后,系统概括出任职责任审计的内涵及研究理论基础,阐述了高校校长任职责任审计评价指标发展现状。 第四部分,绩效棱柱法下我国高校校长任职责任审计评价指标的设计、构建 和运用。首先阐述了绩效棱柱法的一些基本理论,分析讨论了绩效棱柱法与我国高校校长任职责任审计评价结合的可能性,探讨了如何构建一个基于绩效棱柱法的高校校长任职责任审计的评价指标体系。最后详细论述了我国高校校长任职责任审计评价指标的设计、构建以及在实践中的运用。
........

第 2 章 国内外高校校长任职责任审计评价指标研究文献综述 

2.1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整理总结国外相关文献得出,我国任职责任审计与国外的绩效审计和管理审计非常相似,高校校长任职责任审计是我国审计的一种独有方式,因此本文国外文献主要参考国外的绩效审计。国外的管理审计、绩效审计是针对权力人、责任人、行政官员进行的管理绩效审计,其理论和实践值得我们借鉴。 “绩效审计”[27]最早由罗斯在《管理审计学》中提出,它拉开了国外对绩效审计研究的序幕,为绩效审计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Osborne和Gaebler[46]认为,我们可以将企业日常管理的方法引入政府部门的日常管理中,例如在政府管理中实行竞争淘汰制度等。 1977  年,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INTOSAI)[45]颁布了《利马宣言一审计规则指南》①,文中指出,绩效审计的目标包括“3E”,即经济性(economy)、效率性(efficiency)和效果(effectiveness)性。后来,加拿大的学者丹尼斯普瑞斯波尔[26]对“3E”提出质疑,将“3E”变为“5E”目标,增加了“环境性”和“公平性”两个评价目标。 美国总审计局GAO[44]认为:政府的受托任职责任,指受托管理并有权使用公共资源的政府和机构,向公众说明其全部经济活动情况的义务”②。
.......

2.2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在我国,高校校长任职责任审计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审计学者和实践工作者的不断摸索与努力。 我们可以很清晰的看到近些年来我国对高校校长任职责任的研究逐年增加,发表的硕士论文的数量从最初2003年的6篇发展到2012年的29篇,成倍的增加,说明我国学术界对高校校长任职责任审计的重视程度在逐渐加大。目前我国高校校长任职责任审计的研究有: (1)关于高校校长任职责任审计评价指标的研究 刘艳妮、李海生[28](2003)在《高校校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指标体系构建》一文中从财务综合能力、偿债能力、教职工收入状况等9方面构建了高校校长任职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张懋[1](2004)在《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研究》一文中指出,高校会计制度应综合考虑事业单位会计和企业会计,因此高校领导任职责任审计指标也应该包括两部分。陆勇(2009)[3]认为,对高校校长的社会责任履行状况进行评价时,应采用量化指标代替定性的指标,对被审计人员做出一个综合的评价。 余义文(2009)[9]在《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与研究》一文中阐述了高校校长任职责任审计的概念、内容,并从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等多方面建立了高校校长任职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

第 3 章    任职责任审计相关理论概述 ........... 11 
3.1    任职责任审计的概念及特征 ......... 11 
3.2   任职责任审计的理论基础 ........... 12 
3.3   我国高校校长任职责任审计概述 ........... 14 
3.4   我国高校校长任职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发展现状 ............. 17 
第 4 章     绩效棱柱法下高校校长任职责任审计评价指标的设计、构建及运用.........20 
4.1   绩效棱柱法概述 ............ 20 
4.2    绩效棱柱法和高校校长任职责任审计相结合的可行性分析 ............ 21 
4.3    绩效棱柱法下高校校长任职责任审计评价指标的设计 .......... 22
第 5 章    结论及展望 ...........33 
5.1    研究结论 ............ 33 
5.2    研究前景展望 ............ 33

第 4 章    绩效棱柱法下高校校长任职责任审计评价指标的设计、构建及运用 

4.1  绩效棱柱法概述
众所周知,当今的高校处于改革的大环境中,构建高校校长的任职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对全面衡量高校校长任职责任的履行情况是十分必要的。  设计全面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对高校校长任职责任审计至关重要。通过对近几年高校校长任职责任的研究文献分析发现,大多学者从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进行研究,为此,本文在高校校长任职责任审计相关指标设计、标准的构建及运用等方面主要从社会责任的角度来对高校校长任职责任进行研究分析。绩效棱柱法(Performance Prism,PP)[30]在 2000 年首次提出,是一种针对利益相关者的绩效评价体系。运用该法进行相关责任审计时,应重点关注高校的利益相关者有哪些?这些利益相关者能为高校提供哪些服务,作出什么贡献?同时,他们想要从高校获得哪些利益?绩效棱柱法下高校校长任职责任审计评价指标重点关注以下五个方面:首先,高校的长远发展战略目标是什么?这些目标的制定是否符合中央精神,符合国家针对高校提出的发展要求?其次,高校的利益相关者有哪些?他们能为高校的发展提供哪些便利,又想从高校获得哪些利益?第三,高校校长自身所具备的能力是否足够履行与其职责权限相匹配的任务目标?最后,在实现高校发展目标过程中,所选用的方法以及高校校长履行职责时的处理事务的流程是否合理有效。
........

第 5 章   结论及展望 
5.1   研究结论 
改革开放在新时代有了新的内涵,十八大中央政府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以及加快教育体制全面改革的政策。改革大潮中的高校应抓住机遇,不断完善高校制度,同时勇于面对改革中的风险与困难,通过高校校长任职责任审计发现问题,并通过各种方式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努力探寻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我国高校校长任职责任审计越来越受到审计及社会各界的关注,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应重点关注高校校长任职责任的内容、责任履行的审查应选择恰当的方法,在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上应下足功夫,集思广益。此外,国家针对高校校长任职责任审计应制定相应的制度规定,为审计的实施提供重要的参考,指明其前进的方向。 本文的主要结论和创新点有: 在国外绩效审计及国内高校校长任职责任审计相关研究理论的基础上,界定了本文关于高校校长任职责任研究中的相关概念和研究范围,如本文对高校校长任职责任的研究主要分为高校校长任职期间的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而本文重点关注高校校长任职社会责任。 在具体审计评价时,结合绩效棱柱法相关理论,探讨了高校校长任职责任审计与绩效棱柱法结合的可能性,并以绩效棱柱法为基础,分析了高校各利益相关者的绩效水平,并赋予其一定的权重,最终得出高校校长任职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对相关理论的研究起到一定的补充与完善作用。
.........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91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huoshibiyelunwen/91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b29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