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博士论文 >

网络社群在法治社会建设中的功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22 05:01
  以中共党的十八大为起点,党和国家明确提出了“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时代命题,将法治社会建设吸纳为国家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法治社会建设乃是我国法治建设的深层基础,它在构筑国家法治建设的观念基础、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培育和壮大社会力量、提升法治建设正当性与认同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不能简单地将法治社会建设理解为某一特定主体依照法律治理社会,而应当从价值、秩序、制度、观念四个维度来解读法治社会:其中价值之维意味着法治社会是以自由、平等、公正、民主等价值理想为鹄的的社会,它承认并追求社会成员关于幸福生活的共同主张;秩序之维体现着法治社会的有序运行状态,它特别强调社会本身经由自治而实现的自我秩序化能力;制度之维反映着法治社会容纳了国家立法、善良风俗、社团章程、乡规民约等多元化的行为规范,这使国家法律体系获得了必要的、有效的制度补充;观念之维呈现着法治社会中社会成员普遍具有较高的法治意识,丰厚的法治文化在社会行为与法律制度之间提供了必要的观念场域。法治社会的四维面向,共同构成了法治社会范畴的规范属性和基本特征。对社会力量的关注决定了法治社会命题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无法脱离对社... 

【文章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22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论
    一、研究缘起与目的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网络社群与法治社会建设的新条件
    一、法治社会一般理论的厘清
        (一)法治一体建设的理论内涵
        (二)法治社会在法治实践中的基础意义
        (三)法治社会概念的四个维度
    二、网络社群:法治社会建设的网络之维
        (一)“网络社会”的形成与发展
        (二)网络社群的概念界定与一般特征
        (三)网络社群与法治社会的内在关联
    三、场域、组织抑或公共领域:网络社群的理论定位
        (一)并非场域的网络社群——基于场域理论的分析
        (二)网络社群的组织特征及其存疑
        (三)网络社群:互联网时代的新型公共领域
第二章 网络社群中的公民意识培育
    一、公民意识与法治社会建设
        (一)公民意识的意涵变迁
        (二)现代公民意识的基本内容
        (三)公民意识在法治社会建设中的积极意义
    二、公民意识的影响因素与培养机制
        (一)转型时期中国公民意识的现状
        (二)影响公民意识的社会因素
        (三)公民意识与公共领域的内在关联
    三、公民意识在网络社群中的养成
        (一)公民平等观念的强化
        (二)公民宽容、合作意识的提升
        (三)公民责任意识的塑造
第三章 网络社群中的社会自治能力
    一、国家公权对网络社会的规制及其局限
        (一)国家公权规制网络社会的基本方式
        (二)国家管制对网络社会秩序化需求的满足限度
    二、网络社会的自我秩序化能力
        (一)网络社会自我秩序化的可能
        (二)网络社会自我管理的实现形式
        (三)网络自治在社会治理体制创新中的重要意义
    三、网络社群在社会自治中的基本机理
        (一)网络社群实现秩序化功能的基本理路
        (二)网络社群自我管理的功能优势
第四章 网络社群中的权利实现功能
    一、正当利益主张的表达渠道
        (一)全新的表达空间与话语广场
        (二)网络利益表达的特点
    二、从利益到权利的非正式民主程序
        (一)协商民主理论视阈下的非正式民主程序
        (二)网络社群承载的社会团结与公共讨论
        (三)网络社群与“非正式”的民主立法程序
    三、从法定权利到实有权利的助推力量
        (一)从法定权利到实有权利的影响因素
        (二)网络社群在权利实现中的推动作用
    四、网络社群与社会公益
        (一)个体权利与社会公益的关系
        (二)网络社群与社会公共利益的确证
        (三)网络社群与社会公共利益的实现
第五章 网络社群中的权力制约机理
    一、权力制约的传统进路与反思
        (一)权力制约的传统进路
        (二)传统权力制约模式的局限
    二、社会权力:权力制约的社会维度
        (一)社会权力的理论概要
        (二)社会权力制约国家权力的基本理路
    三、社会权力在网络社群中的实现
        (一)网络社群与社会权力的内在联系
        (二)经由网络社群实现社会权力的积极意义
第六章 网络社群的负面效应及其法律规制
    一、网络社群的非理性表现
        (一)“群体极化”现象
        (二)“群体心理”现象
        (三)网络舆论泛道德化
    二、“数字鸿沟”与社会权力的异化
        (一)“数字鸿沟”与社会资本的不均衡分布
        (二)社会权力的高度集中与失范
    三、网络社群的法治化路径
        (一)网络社群对法治的制度依赖
        (二)网络社群的共建共治共享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智能互联网时代的法律变革[J]. 马长山.  法学研究. 2018(04)
[2]阿伦特与哈贝马斯的“权力”之争[J]. 郑维伟.  学海. 2018(03)
[3]超大规模陌生人社会治理:中国社会法治化治理的基本语境[J]. 泮伟江.  民主与科学. 2018(02)
[4]网络社会法律治理与技术治理的二元共治[J]. 郑智航.  中国法学. 2018(02)
[5]互联网时代的双向构建秩序[J]. 马长山.  政法论坛. 2018(01)
[6]法治社会的四维表征[J]. 周恒,庞正.  河北法学. 2018(01)
[7]场域抑或主体:网络社群的理论定位[J]. 庞正,周恒.  社会科学战线. 2017(12)
[8]网络公共领域:互联网时代法治现代化的动力支撑[J]. 周恒.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5)
[9]社团秩序模式的功能优势及其制度空间[J]. 祁春轶.  法学. 2017(08)
[10]“法治社会”命题的理论澄清[J]. 刘旭东,庞正.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2017(04)

博士论文
[1]国家与社会关系视角下的中国虚拟社会治理方式创新研究[D]. 郑志平.湘潭大学 2016
[2]当代中国公民意识发育问题研究[D]. 曲丽涛.山东大学 2011
[3]社会资本视域下的政府治理问题研究[D]. 黄晓东.吉林大学 2009
[4]Web2.0时代的互联网使用行为与网民社会资本之关系考察[D]. 邓建国.复旦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6387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36387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207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