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博士论文 >

元代士人与书院 ——以长江流域为中心

发布时间:2022-07-12 13:31
  书院是元代士人重要的活动中心。书院在元代的繁盛发展除了官方的政策扶持之外,也离不开士人群体的参与。元代士人与书院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生态、士人的生存状况、教育学术以及民族融合等方面的状况。以士人为切入点来考察元代书院,可以呈现元代士人在政治经济、学术传播、文化教育和社会教化方面的状态和追求。南宋中后期士人在书院内部发起的打造新型士人意识的运动在宋元之际的士人群体中影响如何,宋元之际与书院有着密切关系的士人的命运如何,这是元代书院研究中一个重要问题。明道书院是南宋后期著名的讲学式书院,留下了较为完整的山长讲学记录,透过这些记录我们可以窥见当时士人精神世界的一角,以及理学家们及其信徒利用书院讲学来打造和传播新型士人意识的方式。三位山长:胡崇、周应合和吴坚作为理学信徒兼传播者在改朝换代的大变局中,或为遗民或为降臣,其不同选择,反映了宋元之际士人群体在不同环境下的际遇。元初的江南士人不乏心怀故国,讲学于山林者,遗民现象大体上只存在了一代人左右的时间。他们的后代则奉元朝为正朔,有些以儒户制度和书院为依托维系其家族在文化教育上的优势地位。待到元朝重开科举后,这些士人通过科举,成为统治... 

【文章页数】:14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文献综述
    1.2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1 选题背景
        1.2.2 研究意义
    1.3 本文结构、研究方法、创新及不足
        1.3.1 基本结构
        1.3.2 研究方法
        1.3.3 创新及不足
第2章 宋元之际的士人与书院:以明道书院及其山长为例
    2.1 明道书院
        2.1.1 南宋时代规制最为完备的书院——明道书院
        2.1.2 明道书院讲学与士人意识的形成
        2.1.3 为程氏立嗣与入元后的明道书院
    2.2 胡崇、吴坚和周应合三位山长的生平
    2.3 朝代更替之际道义与现实之间的选择困境
        2.3.1 降与隐之外再无其他途径可选的困境
        2.3.2 能否践行理学信念的困境
        2.3.3 各自所处环境的制约
    2.4 背景与原因
        2.4.1 宋季士风之萎靡不振
        2.4.2 三人不同的现实际遇
            2.4.2.1 胡崇与周应合在宋时的际遇及幕主对他们的影响
            2.4.2.2 吴坚在宋的际遇
        2.4.3 南宋士人在宋亡时的选择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儒户制度、书院、士人家族的变迁与传承:以淳安方氏家族与石峡书院为例
    3.1 儒户与书院
        3.1.1 儒户制度
        3.1.2 儒户家庭兴建书院的动机
        3.1.3 士人的转变:从遗民到臣民
    3.2 方氏家族与石峡书院的转变
        3.2.1 方逢辰与石峡书院
        3.2.2 从独尊程朱到朱陆合流
        3.2.3 从忠于宋到认可元朝统治的转变
    3.3 方氏家族与石峡书院的传承
        3.3.1 遗民现象的传承
        3.3.2 石峡书院与方氏家族文化精英地位的传承
    3.4 原因分析
        3.4.1 元代科举的中断与户计制度的影响
        3.4.2 元政府的政策引导
        3.4.3 江南士人对元朝态度的转变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士人、书院与学术的流变:以新安士人与书院为例
    4.1 “东南邹鲁”与“新安学派”
        4.1.1 徽州的历史变迁——从尚武之地到东南邹鲁
        4.1.2 新安学派
    4.2 胡炳文与明经书院
        4.2.1 明经胡氏
        4.2.2 明经书院的创设及规制
    4.3 明经书院的运行
        4.3.1 邀请知名士人评书院生徒试卷
        4.3.2 以“羽翼朱子”为宗的解经理念
        4.3.3 会讲
    4.4 赵汸、朱升和郑玉的治经理念及他们在书院的活动
        4.4.1 赵汸、朱升的治经理念与其书院实践
        4.4.2 郑玉的治经理念与书院实践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弃弓马而就诗书”:蒙古色目士人与元代书院
    5.1 蒙古、色目士人的出现及元朝的书院政策
        5.1.1 元代蒙古、色目人的汉化
        5.1.2 蒙古、色目士人群体的出现
        5.1.3 蒙元朝廷的书院政策
    5.2 少数民族与书院建设
        5.2.1 蒙古、色目士人自建书院
            5.2.1.1 军功子弟建书院
            5.2.1.2 蒙古军官于驻地建书院
        5.2.2 蒙古、色目地方官员参与书院建设
            5.2.2.1 蒙古、色目官员于战火中重建西湖书院
            5.2.2.2 蒙古、色目官员帮助书院恢复院田
            5.2.2.3 蒙古、色目士人出任书院山长
    5.3 从书院看蒙古人的士人化:以达可为例
        5.3.1 达可其人及家世
        5.3.2 参与石室、墨池、草堂三书院的创设
        5.3.3 购书三十万卷
        5.3.4 与江南士人的交往
    5.4 蒙古、色目士人参与书院发展探析
        5.4.1 元统治者提倡儒治的诱导
        5.4.2 蒙古、色目士人群体出现的反映
        5.4.3 蒙古、色目人自身从政治精英到社会精英过渡的需要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元代士人对书院的记录与思考:以吴澄、虞集、黄溍为例
    6.1 吴澄对书院的观察与思考
        6.1.1 批评书院官学化的弊端
        6.1.2 重视山长的品学
        6.1.3 重视书院的经学教育
        6.1.4 吴澄理想中的书院
    6.2 虞集对书院的观察与思考
        6.2.1 赞颂元朝的书院政策
        6.2.2 虞集理想中的书院
        6.2.3 肯定少数民族官员对书院的支持
        6.2.4 对书院山长的重视
    6.3 黄溍对书院的观察与思考
        6.3.1 对山长的关注
        6.3.2 对书院祭祀的重视
        6.3.4 对书院繁盛的赞颂
    6.4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元代江南多族士人圈的地域特色[J]. 刘嘉伟.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16(01)
[2]试论苏轼对元代士人精神之影响[J]. 刘伟.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4)
[3]元代多族士人圈中师生关系的新变[J]. 刘嘉伟.  民族教育研究. 2013(06)
[4]元代诗坛的雅集之风[J]. 查洪德.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06)
[5]程钜夫与元代文坛的南北融合[J]. 邱江宁.  文学遗产. 2013(06)
[6]书院、祠堂与湘学学统[J]. 朱汉民.  大学教育科学. 2013(04)
[7]宋朝遗民与元初书院传统的弘扬[J]. 徐梓.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2)
[8]元代儒学书院刻书繁盛原因探究[J]. 孙永芝.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5)
[9]元代中原士人与文化传承[J]. 王玉德,冯志根.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2012(05)
[10]元代江南士人的日常生活——以郭畀为中心的考察[J]. 申万里.  中国经济与社会史评论. 2012(00)

博士论文
[1]元代科举与士人文风研究[D]. 吴志坚.南京大学 2010
[2]书院与科举关系研究[D]. 李兵.厦门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元代士人与文化传承[D]. 冯志根.华中师范大学 2013
[2]江南宋遗民书院研究[D]. 唐云.湖南大学 2010
[3]书院官学化研究[D]. 车红霞.山东师范大学 2009
[4]元代江西书院繁盛成因探析[D]. 胡春榜.江西师范大学 2008
[5]元代江西书院刻书考论[D]. 薛颖.江西师范大学 2008
[6]元代书院教学研究[D]. 黄泽良.西南大学 2008
[7]胡炳文易学思想研究[D]. 高新满.山东大学 2008
[8]陕西古代书院研究[D]. 杨远征.陕西师范大学 2005
[9]宋元之际江南书院社会教化的研究[D]. 简虎.江西师范大学 2004
[10]元代理学官学化初探[D]. 孙建平.湖南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6592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36592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3e4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