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博士论文 >

抗日根据地的高等教育研究(1937-1945)

发布时间:2022-08-11 18:45
  全国抗战期间,烽火连天,硝烟弥漫,但中共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使得抗日根据地的高等教育工作进入了一个兴盛时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的局面,成绩斐然,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干部与人才,对抗日战争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新中国的建设起到了重大的作用。本学位论文选取“抗日根据地的高等教育研究(1937·1945)”为研究课题,主要有两方面的考虑:一是抗日根据地的高等教育在中共教育史中占有十分特殊的地位;二是就现有学术成果来看,有关抗日根据地高等教育的研究还十分薄弱。本学位论文主要由绪论和正文两个部分组成。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选题的原因与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方法,论文的创新点与难点等,并对抗日战争、抗日根据地、高等教育等概念进行了界定。正文部分共由五章组成。第一章主要介绍了全国抗战爆发前后中共兴办高等教育的背景。建党至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中共逐步举办高等教育,为革命培养了不少干部和人才,积累了一些办学经验。全国抗战期间,中共期望通过发展高等教育,解决干部短缺及本领恐慌问题,以适应抗战需要;提高党的理论水平,以反对教条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新民主主义文化。鉴于此,... 

【文章页数】:15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原因及意义
        (一) 选题原因
        (二) 选题意义
    二、相关概念界定
        (一) 抗日战争
        (二) 抗日根据地
        (三) 高等教育
    三、研究现状
        (一) 研究内容
        (二) 主要成果
        (三) 存在的不足
    四、研究方法
        (一) 文献研究法
        (二) 宏观研究与个案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三) 系统研究法
    五、创新点与难点
        (一) 创新点
        (二) 难点
第一章 抗日根据地兴办高等教育的背景
    第一节 全国抗战爆发前中共创办教育的基本情况
        一、通过教育培养干部与人才
        二、发展教育的作用与经验
    第二节 适应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需要
        一、肩负领导抗战使命
        二、解决干部短缺及本领恐慌问题
        三、提高文化水平
        四、坚持持久抗战
    第三节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需要
        一、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初步认识
        二、反对教条主义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党的建设核心内容
    第四节 建设新民主主义文化的需要
        一、新民主主义文化建设的提出
        二、推进新文化的建设
第二章 抗日根据地高等教育的兴办与发展
    第一节 全国抗战爆发前后陕北的高等院校
        一、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
        二、陕北公学
        三、鲁迅艺术文学院
        四、延安自然科学院
        五、中国女子大学
        六、中国医科大学
        七、马列学院
        八、陕甘宁边区行政学院
        九、八路军军政学院
    第二节 整风运动后陕北高等院校的改组
        一、中共中央党校
        二、延安大学
    第三节 敌后抗日根据地的高等院校
        一、华北联合大学
        二、江淮大学
        三、雪枫军政大学
        四、晋察冀军政干部学校
        五、抗战建国学院
        六、晋西北抗战学院
第三章 抗日根据地高等教育的教育方针与教育构成
    第一节 教育方针
        一、理论联系实际
        二、为抗战救国服务
    第二节 课程与教材
        一、课程
        二、教材
    第三节 教员与学员
        一、教员
        二、学员
    第四节 教学特点
        一、领导干部授课
        二、强化政治教育
        三、采用少而精、重点讲授与启发教学的教学原则
        四、勤俭办学
        五、干部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中心环节
第四章 对抗日根据地高等教育的评价
    第一节 主要成绩
        一、培养了大量干部与人才
        二、促进了抗日斗争与根据地建设
        三、为新中国高等教育事业提供了基础
    第二节 局限性
        一、学制短
        二、院系设置简单
        三、课程设置不系统
        四、办学条件差
第五章 抗日根据地发展高等教育的经验
    第一节 高度重视发展高等教育
        一、中央部署
        二、领导干部论述
        三、参与具体事务工作
    第二节 围绕抗战办教育
        一、制定了与抗日战争相适应的教育方针和政策
        二、紧紧围绕抗日办学
    第三节 注重教员队伍建设
        一、多方聘用教员
        二、生活上关心照顾教员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浅析我军土地革命时期红军学校干部教育的历史经验与启示[J]. 刘若璇.  黑龙江史志. 2016(06)
[2]中国医科大学的诞生与发展——刘民安、焦德钧访谈录[J]. 王雪.  百年潮. 2016(02)
[3]论延安鲁艺一以贯之的文艺理念[J]. 闵靖阳.  文艺理论与批评. 2015(06)
[4]延安中国女子大学述论[J]. 贺学萍.  新西部(理论版). 2015(21)
[5]中国共产党创立和发展高等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 迟明.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5(05)
[6]抗战期间中共在陕北推行高等教育研究[J]. 徐艳妮,郑风.  党史文苑. 2015(14)
[7]毛泽东与中国女子大学[J]. 孙国林,张国方.  党史博采(纪实). 2015(06)
[8]抗日战争时期人民军队的最高学府——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J]. 刘艳慧.  军事历史. 2015(03)
[9]中国共产党领导高等教育的民生贡献[J]. 韩喜平,庄洁.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5(05)
[10]中国女子大学的使命与定位:博雅教育的视角[J]. 黄蕊.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 2014(11)

博士论文
[1]延安鲁艺音乐教育中的政治因素研究[D]. 王丽虹.福建师范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抗大干部教育的教学经验研究[D]. 周振.四川师范大学 2014
[2]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研究[D]. 王馨培.长春理工大学 2014
[3]口述历史纪录片《大鲁艺》的叙事研究[D]. 谢易桐.西北大学 2013
[4]成仿吾与延安时期党的干部教育[D]. 王梨花.湘潭大学 2013
[5]两种不同专业音乐教育的理念与实践[D]. 吴淼.上海音乐学院 2013
[6]抗战时期中国女子大学学生生活研究[D]. 段延辉.延安大学 2012
[7]陕甘宁边区高等教育办学思想研究[D]. 郑电兵.延安大学 2012
[8]延安时期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当代价值[D]. 蒋璐.河南理工大学 2012
[9]永不消逝的记忆[D]. 龙卓华.陕西师范大学 2012
[10]抗日军政大学道德教育研究[D]. 王诚媛.山西师范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6751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36751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e87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