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农业硕士论文 >

opaque2玉米近等基因系蛋白差异表达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10 17:55

  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和饲料作物,在我国种植面积居第一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其营养品质越来越重视。玉米籽粒氨基酸含量较低,尤其是必需氨基酸赖氨酸含量已经成为限制玉米营养品质提升的一大因素,因此提高玉米的营养价值必需提高籽粒中赖氨酸含量。opaque2突变基因可大幅度提高玉米中赖氨酸含量,但也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为了探究Opaque2(O2)基因在玉米基因组中的的功能,本实验室构建了多对opaque2近等基因系(NILs)材料,并做了一些研究。本实验主要是以本课题前人蛋白质组学的研究为基础,对辽2345与辽2345/o2这对近等基因系组成成分和微观结构、部分差异表达的蛋白点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对辽2345和辽2345/o2近等基因系的成熟籽粒进行营养成分分析,主要包括粗蛋白、粗淀粉、粗脂肪和总氨基酸含量以及17种主要氨基酸的含量。与辽2345相比,辽2345/o2中粗蛋白、粗脂肪和总氨基酸含量显著降低;17种氨基酸中14种差异显著,尤其赖氨酸含量,在辽2345/o2中为0.507%,比辽2345中提高了76.5%。2.对成熟籽粒和22DAP籽粒的胚乳分别进行了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的观察。观察发现,辽2345胚乳淀粉粒角质化、方形或多角型排列紧密,蛋白质鞘状分布于淀粉粒间隙中,籽粒充实度好,密度大,使得其呈现硬质透明表型;辽2345/o2胚乳淀粉粒多裸露、圆形或椭圆形松散排列,基质蛋白散布,籽粒充实度不好,密度小,籽粒呈现粉质不透明表型。3.针对双向电泳(2-DE)中筛选出12个差异蛋白点,对辽2345与辽2345/o2近等基因系在10DAP、14DAP、18DAP、22DAP和26DAP的籽粒胚乳进行了荧光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辽2345/o2中γ-zein前体基因(LOC541920)、丝氨酸羟甲基转移酶基因(Shmt)和丙酮酸磷酸双激酶(Ppdk)的表达量均低于辽2345;泛素结合酶基因(Ubc)、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Sod4ap)、乳腺谷胱甘肽裂解酶基因(Lgl)和蔗糖合酶基因(Sh1),在14DAP~26DAP表达量均显著低于辽2345;同型半胱氨酸S-甲基转移酶3基因(Hmt3)表达量在18DAP极显著地低于辽2345;双官能团淀粉酶抑制剂基因(Chfi)表达量在授粉后五个时期均显著高于辽2345;豆球蛋白1基因(Leg)在14DAP和22DAP表达量均极显著地高于辽2345;山梨醇脱氢酶基因(Sdh)在14DAP极显著地高于辽2345;ADPG焦磷酸化酶大亚基基因(Sh2)在26DAP极显著高于辽2345。分析认为,OPAQUE2(O2)可能对激活基因LOC541920、Shmt、Ppdk、Ubc、Sod4ap、Lgl、Sh1和Hmt的表达具有促进作用,而抑制Chfi、Leg、Sdh和Sh2的表达。具体的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4.进一步选取淀粉合成途径中的限速酶蔗糖合酶(Su Sy)与ADPG焦磷酸化酶(AGPase)进行了酶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与辽2345相比,辽2345/o2中Su Sy活性在10DAP和14DAP较高,其他时期较低;而辽2345/o2中AGPase活性在14DAP和26DAP较高,其他时期较低。其他五对NILs材料18DAP胚乳也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D黄212中Su Sy活性低于D黄212/o2,其他NILs均为野生型胚乳中Su Sy活性较高,其中在郑58及郑58/o2间差异不显著;AGPase活性在五对NILs中,均为野生型胚乳中较低,其中在郑58及郑58/o2间差异不显著。分析认为O2可能能够提高Su Sy活性,而抑制AGPase活性。该结果与2-DE的结果基本一致。5.应用酵母双杂交(Y2H)验证O2是否能够与Sh1和Sh2编码产物互作。重组载体p GBKT7-X(X=Sh1,Sh2)分别与p GADT7-O2、p GADT7通过共转化导入AH109后,结果发现Sh1编码蛋白(SH1)具有自激活能力,但是与互作组比作用较弱,O2与SH1可以产生较强互作;Sh2编码蛋白(SH2)无自激活能力,O2与SH2可以产生强互作。6.应用酵母单杂交(Y1H)检测O2是否能够调控Sh1和Sh2转录。重组载体p Lac Zi-Y(Y=Sh1-1,Sh1-2,Sh1-3,Sh1-4,Sh1-5,Sh2-1,Sh2-2,Sh2-3,Sh2-4)分别与p B42AD-O2、p B42AD共转化导入EGY48,通过显色培养发现,Sh1-1、Sh1-2和Sh2-4转化菌株变蓝,O2与Sh1-1,Sh1-2,Sh2-4共转化的菌体也变蓝且颜色更深,说明O2能结合在这些启动片段上,调控Sh1和Sh2的转录。7.结合全文研究结果,分析认为O2蛋白可能促进Sh1的转录表达,使其RNA含量上升,Su Sy含量上升,Su Sy活性升高;同时能够与SH1相互作用。O2可能抑制Sh2的转录表达,使其RNA含量下降,AGPase大亚基SH2含量下降,使AGPase活性降低;同时可以与SH2相互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513;Q943.2
【目录】: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玉米概述
    1.2 Opaque2基因及其突变体o2
        1.2.1 o2突变基因
        1.2.2 Opaque2(O2)基因
        1.2.3 OPAQUE2(O2)蛋白
        1.2.4 O2蛋白相关功能研究进展
    1.3 玉米籽粒超微结构与品质性状
    1.4 蔗糖合酶(SuSy)
    1.5 ADPG焦磷酸化酶(AGPase)
    1.6 参与基因转录和翻译的主要调控因子
    1.7 研究目的与内容
        1.7.1 研究目的
        1.7.2 研究内容
        1.7.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近等基因系籽粒营养成分及亚显微结构分析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仪器与材料
        2.1.2 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近等基因系籽粒营养成分分析
        2.2.2 近等基因系扫描电镜结果分析
        2.2.3 近等基因系透射电镜结果分析
    2.3 讨论
        2.3.1 近等基因系籽粒营养成分比较
        2.3.2 近等基因系籽粒电镜观察比较
第三章 近等基因系中基因差异表达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仪器及材料
        3.1.2 实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籽粒胚乳RNA的提取及反转录获得cDNA
        3.2.2 荧光定量引物定性检测结果
        3.2.3 近等基因系中O2基因相对表达量
        3.2.4 12个靶基因在近等基因系中的相对表达量
        3.2.5 12个靶基因在近等基因系中相对表达量变化趋势
    3.3 讨论
        3.3.1 荧光定量PCR
        3.3.2 辽2345中O2表达量变化
        3.3.3 近等基因系中靶基因表达量变化
第四章 近等基因系中O2对SuSy和AGPase的功能分析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仪器及材料
        4.1.2 实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酶活性比较分析
        4.2.2 酵母双杂交(Y2H)
        4.2.3 酵母单杂交(Y1H)
    4.3 讨论
        4.3.1 近等基因系中转录因子O2对Sh1的调控作用
        4.3.2 近等基因系中转录因子O2对Sh2的调控作用
第五章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白宝璋;张景义;;甜玉米子粒营养成分的动态变化[J];吉林农业科学;1988年03期

2 柴静;张会;姚丽丽;俞嘉宁;;蔗糖合酶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作用研究[J];生命科学;2012年01期

3 陈亮;张德贵;史振声;赵刚;白丽;张世煌;李明顺;;opaque-2突变基因(o2)对玉米产量和产量配合力的影响[J];玉米科学;2011年01期

4 吴子恺,郝小琴,罗高玲,覃兰英;微胚乳超高油玉米几个性状的研究[J];种子;2004年09期

5 卢合全,沈法富,刘凌霄,孙维方;植物蔗糖合成酶功能与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05年07期

6 杨引福,李向拓,谢恩魁;不同硬质度胚乳奥帕克-2(o2)玉米籽粒超微结构与品质性状的相关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05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刚;吴子恺;王兵伟;;微胚乳超高油玉米株高和穗位高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7期

2 田树云;张亚平;吴子恺;梁彩梅;陆海峰;;微胚乳超高油玉米籽粒胚乳消减及油分积累的规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3期

3 张亚平;甘凤琼;杨庆锋;吴子恺;田树云;;微胚乳超高油玉米籽粒可溶性总糖含量的动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5期

4 戴罗杰;郭春雨;李飞宇;吴子恺;吕凤连;郑德波;;微胚乳超高油玉米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9期

5 宋丽雅;陈亮;何聪芬;赵刚;白鹏飞;陈岩;常驰;;Opaque-2突变基因(o2)对玉米组合品质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8期

6 胡瑞芳;姜慧;李玥莹;;蔗糖代谢相关酶的研究进展[J];北方园艺;2012年01期

7 甘彩霞;吴楚;;蔗糖代谢中3类关键酶的研究进展[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农学卷;2007年01期

8 曹玉军;赵宏伟;;钾素用量对甜玉米籽粒蔗糖形成积累的影响[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9年07期

9 奉志高;吴子恺;王兵伟;赵刚;;微胚乳超高油玉米几个性状的配合力研究[J];广西农业生物科学;2007年04期

10 王荣纳;李映辉;杨伟峰;陶勇生;;Mutator转座子介导的玉米胚大小突变体的遗传分析[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3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俊峰;氮对水稻茎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积累转运特征的影响及其遗传基础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张运红;高活性寡糖筛选及其促进植物生长的生理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3 赵宏伟;不同氮素营养水平下春玉米碳氮代谢机理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3年

4 夏燕莉;玉米愈伤组织分化的遗传分析及相关基因克隆[D];四川农业大学;2006年

5 李军营;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对水稻幼苗叶片生长、蔗糖转运和籽粒灌浆的影响及其机制[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6 时显芸;微胚乳超高油玉米籽粒营养成分及其遗传趋势研究[D];广西大学;2007年

7 刘萍;中国鲜食甜、糯玉米品种试验产量与品质评价体系的建设[D];扬州大学;2007年

8 谢桂先;水稻高蛋白高产栽培综合技术体系对水稻的作用效果与机理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7年

9 刘洋;甜高梁茎秆糖分积累关键酶基因克隆及功能标记开发[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10 周生茂;山药不同基因型地下块茎糖类和酚类物质形成、调控及相关基因分离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闻小霞;甜瓜果实蔗糖合成酶基因(SS)的克隆、表达分析及遗传转化[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2 孙颖;油桐LFY同源基因的克隆及花芽分化生理基础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3 白鹏飞;o2近等基因系杂交组合及对应亲本杂交组合的主成分和配合力分析[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4 李颖;高油玉米主要性状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D];吉林农业大学;2011年

5 钱程;超甜型玉米主要性状的遗传特性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1年

6 刘燕;两种基因型地黄品种产量形成的生理学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7 刘燕;4种树形对‘爱甘水’果实糖积累与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8 张保才;‘风味4号’甜瓜果实糖积累及采后生理代谢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9 王君;采后梨果实糖代谢及酸性转化酶基因克隆表达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780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1780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e90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