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农业硕士论文 >

旋毛虫和伪旋毛虫肌幼虫期排泄分泌物蛋白质组学分析

发布时间:2021-07-18 17:15
  旋毛形线虫(Trichinella spp.),又称旋毛虫,截至目前已分离鉴定出13种不同的类群[1]。根据其生活史中肌幼虫期是否在宿主肌细胞重组过程中形成包囊主要被分为两个进化枝,即有包囊虫种和无包囊虫种。旋毛虫(Trichinella spiralis,T1)和伪旋毛虫(Trichinella pseudospiralis,T4)作为两大进化枝的代表虫种,其区别除是否形成包囊外,还在于易感宿主和感染后炎症反应的差异。就目前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T4是旋毛虫种属中唯一一个可以感染鸟类的虫种,其余则仅寄生于脊椎哺乳动物宿主。造成以上差异的原因很可能是由于虫种间排泄分泌物(excretory-secretory products,ESP)不同所致。ESP成分复杂,又直接暴露于宿主免疫系统,参与机体细胞调控,与寄生虫的寄生生活和致病性密切相关。此外旋毛虫ESP对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显著的预防及治疗效果[2]。由于虫体直接寄生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的心理、病理损害,加之旋毛虫衍生蛋白成分、浓度难以控制,导致相关研究及应用受限。那么鉴定筛选旋毛虫ESP中的功能性...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旋毛虫和伪旋毛虫肌幼虫期排泄分泌物蛋白质组学分析


(A)光学显微镜观察到的T1肌幼虫时期小鼠肌肉切片;

旋毛虫,幼虫,蛋白


第二篇研究内容第一章旋毛虫和伪旋毛虫肌幼虫时期ESP蛋白质组学分析293实验结果3.1T1、T4肌幼虫期ESPSDS-PAGE结果可见蛋白无降解、条带清晰,质量可满足后续实验要求(图2.1)。图2.1旋毛虫T1和伪旋毛虫T4肌幼虫时期ESPSDS-PAGE分析(1)T1肌幼虫排泄分泌产物;(2)T4肌幼虫排泄分泌产物(3)MarkerFig.2.1ESPofT.spiralisandT.pseudospiralismusclelarvalSDS-PAGE(1)ESPofT.spiralislarval;(2)ESPofT.pseudospiralislarval;(3)Marker3.2差异表达蛋白统计本实验得到的肽段信息经过NCBI和uniprot蛋白数据库对比检索后,共鉴定出旋毛虫蛋白1027个(T1492个,T4535个)。T1表达上调蛋白162个,T4上调蛋白31个。T1中表达丰度较高的有DNaseⅡ家族(包括具有DNaseⅡ活性的Plancitoxin-1)、丝氨酸蛋白酶及抑制剂、胱抑素样蛋白、烯醇酶、热休克蛋白、核苷酸酶等;T4上调表达的主要有钙粘蛋白、DNaseⅡ、Moesin/ezrin/radixin蛋白、β-己糖胺酶、组蛋白H2B/H4等。部分表达情况见表2.5。

过程图,分子,细胞,蛋白


第二篇研究内容第一章旋毛虫和伪旋毛虫肌幼虫时期ESP蛋白质组学分析31E5SKC4BodywallmuscleproteinHR-29体壁肌肉蛋白HR-29T01_2684UP4.13C9DTY314-3-3protein14-3-3蛋白ftt2UP2.70A1BQX7Multicystatin-likedomainprotein多胱抑素样结构域蛋白mcd-1UP2.54E5S3L5Cystatin-B胱抑素-BTsp_03420UP2.30E5SB85Putativecadherindomainprotein钙粘蛋白结构域蛋白Tsp_01011DOWN0.48E5S309Calmodulin-1钙调素1Tsp_03217DOWN0.31E5SGG7DeoxyribonucleaseIIfamilyprotein脱氧核糖核酸酶II家族蛋白Tsp_06568DOWN0.28E5S0L5TroponinI2肌钙蛋白I2Tsp_09119DOWN0.19E5SCP5Putativecadherindomainprotein(Fragment)钙黏蛋白结构域蛋白(片段)Tsp_01505DOWN0.15E5SEY4DeoxyribonucleaseIIfamilyprotein脱氧核糖核酸酶II家族蛋白Tsp_02302DOWN0.123.3生物信息学分析3.3.1GO分析对鉴定到的差异蛋白进行GO功能分类注释,其中分别以“离子结合”、“胞质组成成分”以及“小分子代谢过程”最为显著。图2.2GO分类注释(A)分子功能(B)所处细胞位置(C)参与的生物过程Fig2.2GeneOntology(A)MolecularFunction(B)CellularComponent(C)BiologicalProcess3.3.2KEGGpathway富集分析结果表明肌幼虫时期T1、T4的差异蛋白主要富集在代谢通路、细胞进程以及生物机体系统通路,其中硫胺素代谢、鞘糖脂生物合成、苯丙氨酸,酪氨酸和ABC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旋毛虫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定位及免疫保护效果评估[J]. 任博雯,刘琰,刘晓雷,白雪,丁静,张胜兰,刘明远.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2019(06)
[2]旋毛虫成虫排泄分泌物对中性粒细胞功能的影响[J]. 王静,丁静,王春,王学林,白雪,唐斌,杨勇,王光明,刘明远.  中国兽医学报. 2019(03)
[3]旋毛虫肌幼虫ESP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蛋白组分分析[J]. 于莉,李丹,罗婧梅,苏萌,赵蕾,邴玉艳,方艳辉,程露阳,吴和亮,杜娈英.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17(12)
[4]旋毛虫种属分布研究进展[J]. 张珊珊,张莉,李海龙,李倩.  动物医学进展. 2016(04)
[5]质谱法分析旋毛虫肌幼虫排泄分泌蛋白的组分[J]. 罗婧梅,程露阳,关晓东,李丹,于莉,杜娈英.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6(01)
[6]寄生虫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的类型及生物学功能[J]. 张晓艳,林建银.  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 2005(02)
[7]旋毛虫编码新生幼虫p46 kDa抗原基因重组融合蛋白对小鼠的免疫保护性研究[J]. 原丽红,付宝权,刘明远,张亚兰,高飞,吴秀萍,李莲瑞,林本夫,卢强,陈启军,P.Boireau.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2005(03)
[8]旋毛虫新生幼虫p46000抗原基因的表达与抗原性分析[J]. 原丽红,付宝权,刘明远,高飞,张亚兰,吴秀萍,林本夫,李莲瑞,卢强,陈启军,P.Boireau.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05(01)
[9]旋毛虫新生幼虫p46000抗原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J]. 付宝权,吴秀萍,刘明远,张亚兰,原丽红,李莲瑞,卢强,陈启军,P.Boireau.  中国兽医学报. 2005(01)

博士论文
[1]旋毛虫转录组学研究[D]. 刘晓雷.吉林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盐对慢性肾衰大鼠肾脏磷酸化蛋白质组及孤束核RAS的影响[D]. 何汉昌.南方医科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2900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32900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9e1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