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农业硕士论文 >

长期种植苎麻土壤的固碳效应与机制

发布时间:2021-10-13 01:08
  通过对南方丘陵地区长期种植苎麻9年的五种类型土壤中有机碳变化以及土壤有机碳的分布、分组的观察,明确了长期种植苎麻土壤的固碳效应,并从农田有机碳输入、分布和转化三个方面探究了有机物质输入、土壤理化性质、物理化学化学分组以及微生物碳代谢活性和酶活性等因素对农田土壤固碳的影响,并综合分析了该区域农田土壤固碳机制,为红壤区提高土壤固碳能力、提高土地生产力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主要结论如下:(1)在长期种植苎麻后,不同类型土壤的表层有机碳有显著提升,有机碳含量提升了35.00%-92.34%,0-40cm土层中的有机碳累积量占0-100mm土层储量的52.73-62.32%,有机碳的剖面上的分布有明显的“表聚”现象。按2010-2019年期间有机碳含量增加幅度的大小排序为:潮土>板页岩红壤>第四纪红壤>石灰岩红壤>紫色土。(2)不同土壤类型的苎麻地上部生物量有明显差异,不同类型土壤的苎麻地上部干重为7.27-11.32t/ha。苎麻各元素含量均无显著差异,地上部生物量是影响引起有机碳输入差异的主要因素,按地上部生物量大小排序为:第四纪红壤>板页岩红壤>潮土>...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长期种植苎麻土壤的固碳效应与机制


技术路线图

土壤图,营养元素,土壤,土层


硕士学位论文18图3-1土壤营养元素变化3.1.2土壤有机碳剖面分布特征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是土体中有机碳丰富度的直接表征。对不同类型土壤剖面有机碳含量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如表3-1所示,在0-100cm深度范围内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为3.9-18.95g/kg,0-10cm土层的有机碳质量分数最高,为15.45-18.95g/kg,然后依次为10-20cm,有机碳质量分数为7.31-10.31g/kg,20-30cm,有机碳质量分数为6.00-7.68g/kg;30-40cm有机碳质量分数为5.26-6.30g/kg;40-50cm有机碳质量分数为4.95-5.58g/kg;50-60cm有机碳质量分数为4.17-5.03g/kg;60-70cm有机碳质量分数为4.11-4.78g/kg、70-100cm有机碳质量分数为3.9-4.61g/kg。对不同土层进行比较,方差分析的结果显示:在五种类型土壤中,0-10cm土层与10-20cm这两个土层的有机碳质量分数均有显著差异(p<0.05)。20-30和30-40cm的这两个土层与上部表层土壤、下部的深层土壤差异不大,因此可以认为这两个土层是犁底层的过渡土层,两者之间

苎麻,秸秆,红壤,输入量


长期种植苎麻土壤的固碳效应与机制25图3-3苎麻秸秆C、N、P、K含量在总输入量上,如图3-4所示,五种类型土壤的有机碳输入量为3.20-5.02t/ha,其中潮土、第四纪红壤和板页岩红壤显著高于紫色土和石灰岩红壤,氮素的输入量为16.18-22.01kg/ha,紫色土和第四纪红壤显著高于石灰岩红壤,其余土壤之间无显著差异;磷的输入量为84.22-125.53kg/ha,潮土、第四纪红壤、板页岩红壤之间无显著差异,而显著高于石灰岩红壤;而钾的输入量为146-235kg/ha,潮土、第四纪红壤和板页岩红壤之间无显著差异,且显著高于石灰岩红壤。总体上看,四种元素的输入总量特征均与地上部生物量特征较


本文编号:34336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34336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5ab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