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农业硕士论文 >

陇中旱农区培肥方式对玉米产量形成及碳代谢特征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10-13 15:08
  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大面积应用使玉米成为陇中旱农区的主栽作物之一,但在该种植技术下,玉米在获得高产量的同时加剧了土壤养分的消耗,必须合理培肥土壤才能维持玉米可持续高产。为此,本文依托2012年布设在陇中旱农区的田间定位试验,以不施肥(NA)为对照,设计四个等氮的不同培肥方式,即单施化肥(CF)、有机肥+化肥(SC)、单施有机肥(SM)和单施玉米秸秆(MS),研究了培肥方式对玉米产量形成的影响,并从光合作用及蔗糖代谢等方面探讨了培肥方式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碳代谢机制,主要结果如下:1.与NA相比,四种培肥处理均增加了玉米各生育时期的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降低了玉米开花前营养器官贮藏同化物的转运率,其中CF和SC处理的增幅最大,其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分别较NA平均增加了61.4%、65.1%和145.8%、142.3%。2.四种培肥方式均增强了玉米光合作用。光合作用随玉米花后生育时期的推进呈下降趋势;CF、SC、SM和MS处理下的平均光合速率较NA分别增加了58.7%、48.7%、17.7%和7.8%;CF和SC处理下的Ru BP羧化酶和PEP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NA处理,分别较NA处理... 

【文章来源】:甘肃农业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陇中旱农区培肥方式对玉米产量形成及碳代谢特征的影响


不同培肥方式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降雨量,积温


本研究于2019年4月-11月在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李家堡镇的甘肃农业大学旱作农业综合实验站进行。试区属中温带半干旱偏旱区,平均海拔2000m,年无霜期140d,日照时数2476.6 h,太阳辐射量为592.9 kJ·cm-2,年均气温6.4℃,≥0℃积温为2933.5℃,≥10℃积温为2239.1℃,多年平均降水量为390.9mm,年蒸发量达到1531 mm。试验区土壤为黄绵土,土质疏松,质地均匀,贮水性良好;2019年降雨量为491.6mm,玉米生长期降雨量为450.1mm(图1),属丰水年。4 试验设计

土壤含水量,方式,土壤,化肥


1.1 不同培肥方式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0~60cm土层为土壤水分活跃层及玉米根系的主要分布区域。由图2可知,土壤的含水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呈增-降-增-降的趋势,随玉米生育时期的推进,土壤体积含水量逐渐增加。各培肥处理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不同。与NA处理相比,CF处理的平均土壤含水量显著降低了17.1%;SC处理的平均土壤含水量显著降低了11.5%;而SM、MS处理的平均土壤含水量与NA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这说明单施化肥和有机肥配施化肥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含水量,增加了生育期耗水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Diurnal variation of gas exchange,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and photosynthetic response of six parental lines of maize released in three eras[J]. LI Cong-feng,DONG Shu-ting,LIU Rui-xian,REN Hong,DING Zai-song,ZHAO Ming.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2019(12)
[2]秸秆还田与氮肥减施对旱地春玉米产量及生理指标的影响[J]. 张建军,党翼,赵刚,樊廷录,王磊,程万莉,李尚中,王淑英,雷康宁,张朝伟.  草业学报. 2019(10)
[3]化肥对我国水环境安全的影响及过量施用的成因分析[J]. 张晓楠,邱国玉.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2019(04)
[4]有机肥配施氮肥对滴灌春玉米产量及土壤肥力状况的影响[J]. 王艳丽,吴鹏年,李培富,王西娜,朱旭.  作物学报. 2019(08)
[5]氮肥运筹对陇中旱农区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 王进斌,谢军红,李玲玲,Eunice Essel,彭正凯,邓超超,沈吉成,颉健辉.  草业学报. 2019(01)
[6]长期施肥条件下黄土高原黑垆土作物产量与土壤碳氮的关系[J]. 俄胜哲,丁宁平,李利利,袁金华,车宗贤,周海燕,尚来贵.  应用生态学报. 2018(12)
[7]氮肥运筹对南方双季晚粳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成臣,曾勇军,王祺,谭雪明,商庆银,曾研华,石庆华,金霄.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8(05)
[8]耕作措施和氮肥用量对陇中旱农区粮饲兼用玉米光合特性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 王进斌,李玲玲,谢军红,Eunice Essel,邓超超,颉健辉,彭正凯,沈吉成.  西北农业学报. 2018(06)
[9]减氮结合覆盖对旱地冬小麦花后生理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 刘吉飞,赵护兵,杨静,屈会峰,雷炳桦.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8(01)
[10]玉米生产上3个主推品种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转运及灌浆特性[J]. 徐田军,吕天放,赵久然,王荣焕,陈传永,刘月娥,刘秀芝,王元东,刘春阁.  作物学报. 2018(03)

硕士论文
[1]尿素施用方式与保水剂耦合对玉米碳氮代谢及水分利用的影响[D]. 郭利伟.山东农业大学 2014
[2]不同积温带春玉米碳代谢机理及化学调控效应的研究[D]. 陈传晓.河北农业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4349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34349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2e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