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农业硕士论文 >

诱抗剂IR-18对向日葵的抗性诱导及其减轻向日葵列当危害的协同作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10 03:17
  向日葵列当(Orobanche cumana Wallr.)是一种全寄生植物,能寄生在向日葵根部攫取水分和养料,导致向日葵生长不良甚至减产绝收。研究向日葵与列当的互作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列当的寄生特性和向日葵的抗性机理,以有效减轻列当的危害。本论文利用新诱抗剂等外源调节剂来诱导向日葵产生抗性抵御列当侵染,减轻向日葵列当危害,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论文以向日葵感性品种(X3939)为研究对象,探究了一种新型叶面喷施诱抗剂IR-18对向日葵应对列当侵染的抗性诱导,并结合生物炭研究了发挥诱抗剂作用的方法。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明确了诱抗剂IR-18在向日葵上施用的最佳稀释倍数范围、喷施时期和喷施次数。结果表明,IR-18 500×稀释液会对向日葵产生药害,喷施1500×稀释液后部分列当能正常寄生,喷施1000×稀释液既可抑制列当寄生,又不会对向日葵产生药害。2叶期喷施效果较好,而在4叶期后喷施IR-18稀释液,大部分列当能正常寄生。总体来说,在2叶期和4叶期喷施IR-18 1000×稀释液效果最好,与对照组相比,向日葵株高、地上部鲜重、地上部干重和根部干重分别增加73.68%、274.37%...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诱抗剂IR-18对向日葵的抗性诱导及其减轻向日葵列当危害的协同作用研究


植物防御反应中的“Z字型”模型(Jones等,2006).Fig1.1“Z”modelofplantdefense.

向日葵,根部,硕士学位,抗性


向日葵不同生长期根部列当寄生情况.(a):2叶期;(b):4叶期;(c):6叶期;(d):8叶期.Fig2.1Orobanchecumanadevelopmentatdifferentstagesofsunflower.(a):2-leafstage;(b):4-leafstage;(c):6-leafstage;(d):8-leafstage.

向日葵,喷施,根部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诱抗剂IR-18对向日葵抗性诱导及列当的抑制效果16图2.2向日葵喷施IR-18稀释液对向日葵列当的影响.(a):喷施清水的向日葵根部列当寄生情况;(b):2叶期喷施IR-181000×稀释液的向日葵根部列当寄生情况.Fig2.2EffectofIR-18treatmentforsunfloweronOrobanchecumana.(a):O.cumanaonrootsofsunflowerwithoutIR-18treatment;(b):O.cumanaonrootsofsunflowerwithIR-18treatment.对IR-18稀释500×处理,喷施1次或2次(两个不同叶期各喷施一次)、接种或不接种列当,向日葵均易产生药害,主要表现为生长点生长不良或直接死亡(图2.3),而喷施1000×或1500×稀释液不会对向日葵造成明显药害。对喷施1000×稀释液处理组而言,与对照组相比(S+O),各叶期喷施IR-18均能显著增加向日葵地上部干重,同时,除6叶期单独喷施一次外,其他叶期喷施均能显著增加向日葵地上部鲜重并降低向日葵列当干重(表2.2)。对喷施1500×稀释液处理组而言,与对照组相比,除6叶期单独喷施一次外,其他叶期喷施均能显著增加向日葵地上部的鲜重和干重。此外,喷施两次均能显著增加向日葵根部干重,喷施一次则只在2叶期喷施才有显著效果。同时,只喷施一次对向日葵列当的干重无显著影响,喷施两次则都显著降低向日葵列当干重。在4叶期前喷施还能显著增加向日葵株高(表2.3)。(a)(b)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全寄生杂草向日葵列当研究现状与展望[J]. 王靖,崔超,李亚珍,邸娜,王海燕.  江苏农业科学. 2015(05)
[2]内蒙古向日葵列当发生危害及其防治技术措施[J]. 白全江,云晓鹏,高占明,徐利敏,李玉民,张红乐,杜磊,李笑硕.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3(01)
[3]向日葵列当生物学特性及抗列当向日葵分子育种研究进展[J]. 庞俊峰,马德宁,王德寿,李联社,吴燕民.  生物技术进展. 2012(06)
[4]植物抗病诱导剂的研究进展[J]. 林丽,张春宇,李楠,范海延.  安徽农业科学. 2006(22)
[5]寄生植物概述[J]. 盛晋华,张雄杰,刘宏义,李莉.  生物学通报. 2006(03)
[6]寄生植物种子萌发特异性及其与寄主的识别机制[J]. 宋文坚,金宗来,曹栋栋,唐桂香,周伟军.  应用生态学报. 2006(02)
[7]我国主要根寄生杂草列当的寄主、危害及防治对策[J]. 宋文坚,曹栋栋,金宗来,周伟军.  植物检疫. 2005(04)
[8]植物抗病激活剂诱导植物抗病性的研究进展[J]. 范志金,刘秀峰,刘凤丽,鲍丽丽,张永刚.  植物保护学报. 2005(01)
[9]植物系统获得抗病性与抗病诱导剂(综述)[J]. 褚明杰,岳永德.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04(01)
[10]植物系统获得抗病性与化学诱导抗病剂[J]. 刘峰,慕卫.  农药科学与管理. 2001(S1)



本文编号:34864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34864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f6e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