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思政论文 >

新时代榜样教育创新研究——基于偶像崇拜现象的比较分析

发布时间:2024-01-30 11:07
  榜样教育与偶像崇拜从古到今都存在于人类历史中,并对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现阶段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大众媒介的普及、成熟,传统的榜样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个性化需要。歌星、影星等在大众媒介的打造下“熠熠生辉”,迅速吸引了人们的关注、追捧、崇拜。泛娱乐化浪潮下,偶像崇拜对传统榜样教育的冲击越来越大,“偶像榜样化、榜样偶像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榜样教育与偶像崇拜仍存在很多问题。笔者通过分析榜样教育与偶像崇拜之间的耦合关系,探究二者在运行机制中存在相互借鉴的可行性。并进一步探析榜样教育借鉴偶像崇拜的途径方法,致力于为提高现阶段榜样教育的实效性提供一些思路、意见。文章从五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一章是绪论部分,主要从选题缘由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展开分析,致力于使读者对本文选题的意义及当前榜样教育与偶像崇拜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有整体上的把握。第二章介绍了文章相关概念的界定与研究的理论基础与知识借鉴。通过对榜样、榜样教育、偶像、偶像崇拜概念的阐述分析,为下文对其联系与区别,借鉴与规避的总结打下基础。第三章对榜样教育与偶像崇拜进行了耦合性分析,从出现缘由、主体行为与现实影响分析了二者的...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比较研究法
        1.4.3 跨学科研究法
    1.5 创新之处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榜样教育的相关概念
        2.1.1 榜样
        2.1.2 榜样教育
    2.2 偶像崇拜的相关概念
        2.2.1 偶像
        2.2.2 偶像崇拜
    2.3 研究的理论基础与知识借鉴
        2.3.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矛盾观与榜样价值理论
        2.3.2 中国共产党人关于榜样教育的理论
        2.3.3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榜样教育的思想
        2.3.4 传播学、心理学的知识借鉴
第3章 榜样教育与偶像崇拜的耦合性分析
    3.1 榜样教育与偶像崇拜的耦合
        3.1.1 作用机制相似
        3.1.2 群体范围重叠
        3.1.3 传播机制共通
    3.2 榜样教育与偶像崇拜的差异
        3.2.1 出现缘由的差异
        3.2.2 主体行为的差异
        3.2.3 现实影响的差异
第4章 我国榜样教育与偶像崇拜问题透视与分析
    4.1 我国榜样教育的主要做法与经验
        4.1.1 主要做法
        4.1.2 成功经验
    4.2 现阶段我国榜样教育存在的问题
        4.2.1 前期形象选树中存在的问题
        4.2.2 中期宣传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4.2.3 后期形象维护中存在的问题
    4.3 偶像崇拜在我国的勃兴及存在的问题
        4.3.1 偶像崇拜在我国的兴起与发展
        4.3.2 偶像塑造宣传中存在的问题
        4.3.3 粉丝思想行为中存在的问题
第5章 新时代榜样教育与偶像崇拜的借鉴与创新
    5.1 正确分析新时代榜样教育的现实环境与特点
        5.1.1 社会环境发生的变化
        5.1.2 现实需求发生的变化
    5.2 合理建构榜样教育与偶像崇拜的耦合机制
        5.2.1 贯通理性思维与情感体验
        5.2.2 协调价值目标与客观现实
        5.2.3 榜样偶像化与偶像榜样化
    5.3 借鉴偶像崇拜的做法改进和创新榜样教育
        5.3.1 加强选树榜样的合理性
        5.3.2 提升传播榜样的时效性
        5.3.3 完善维护榜样的系统性
        5.3.4 形成榜样教育的有效合力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38900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38900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fb8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