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图书档案论文 >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教化功能与实效研究——基于秦巴山区的考察

发布时间:2024-06-29 23:51
  进入21世纪,网络与通信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信息生产、传播方式前所未有的变革,引发了信息传播服务机构的服务理念、服务内容、服务方式等方面的根本性转变。受此影响,公共文化服务逐渐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演变,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即在此背景下开始兴起。作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共享工程具有“原生性”功能——服务,其实质是“利用技术,传播文化”。作为一种由政府主导的文化传播机制,文化共享工程亦具有“次生性”功能——教化。面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式微与网络传播中的东西方文化冲突,文化共享工程的教化功能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它能够抵御西方文化的数字化渗透,打造互联网上中文信息的整体优势;另一方面,它能消弭东西部、城乡之间文化领域的数字鸿沟,形成全国范围内的“教化场域”。 于是,本研究中尝试回答以下几个问题:文化共享工程的教化功能是如何得到体现的?教化效果如何?哪些因素影响了其教化功能的发挥?如何保障文化共享工程教化功能更好的发挥?对于上述问题的回答,其思考的理论基础在于:“文化共享”在技术支撑、资源建设与服务模式层面,均以使人们获得一种“普遍性的提升”作为价值取向。此种价值取向,既要依据...

【文章页数】:10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 问题的缘起
        1. 对几个口号式理念的关注
        2. 网络传播中的文化冲突
        3. “文化重建”思潮与“文化共享”
    (二) 已有研究基础
        1. “文化共享”的内涵与价值定位
        2. “文化共享”的技术支撑与资源建设
        3. “文化共享”的服务模式与绩效评价
    (三) 研究设计
        1. 研究思路
        2. 研究方法的选择
        3. 研究区域的选取
一、文化共享工程的运行机制及其功能分析
    (一) 文化共享工程的运行机制
        1. 基础:计算机网络体系
        2. 核心:数字资源的建设
        3. 手段:特色服务的提供
        4. 保障:政策、经费与人员
    (二) 文化共享工程的功能分析
        1. 原生性功能——服务
        2. 次生性功能——教化
二、文化共享工程教化内容分析与功能体现
    (一) 教化内容分析
        1. 理论框架:以公众需求为导向
        2. 实践依据:农民需求调查分析
        3. 案例分析:国家数字文化网
    (二) 教化功能体现
        1. 职业教化:教授生活技能
        2. 法制教化:教导行为规范
        3. 艺术教化:提升文化素质
        4. 道德教化:形成普遍德行
三、文化共享工程教化功能的实效分析
    (一) 调查设计总体描述
        1. 调研目的
        2. 调研区域
        3. 调研方法
        4. 内容设计
        5.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二) 调查结果分析
        1. 问卷调研结果数据分析
        2. 深度访谈与参与式观察材料分析
        3. 调查结果总结
    (三) 存在的问题
        1. 人员素质问题
        2. 资源建设问题
        3. 保障措施问题
四、发展策略:技术、文化与教化之“位育”观
    (一) 技术与文化的“位育失当”
    (二) 技术、文化与教化的“位育得当”
        1. 信息资源建设
        2. 技术产品支持
        3. 人员素质提升
        4. 保障措施实施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硕士期间的学术成果



本文编号:39980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tushudanganlunwen/39980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9cf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