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英语论文 >

《华盛顿邮报》关于中国反腐报道的批评性话语分析

发布时间:2017-04-15 20:00

  本文关键词:《华盛顿邮报》关于中国反腐报道的批评性话语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批评性话语分析(CDA)作为语言学的一个新的分支学科,产生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CDA广泛用于分析各种类型的语篇,如官方法律文件、学术著作、公共话语等。由于新闻报道是一种及其重要的信息提供方式,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开始关注大众传播领域,通过分析新闻报道来挖掘语言、权利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批评性话语分析密切关注公共话语,因为人们总是被动地接受公共话语,从而对人们的观点和价值判断产生影响。新闻机构总是表示,他们会秉承客观公正的原则进行报道,但是他们不可避免地服务于某一权利机构。因此,CDA通过分析新闻报道来揭示隐藏在语言背后的意识形态。201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指出,反腐斗争已经成为我们党一贯坚持的鲜明的政治立场。随着2013年新的中央领导班子的产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国反腐随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习主席特别强调要把“权力关进笼子”,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目的是既坚决有效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行为,尤其是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从而使中国反腐败侣廉建设产生更加积极深远的影响。本文重点关注美国主流媒体《华盛顿邮报》对中国反腐的新闻报道,并在批评性话语分析的理论框架下进行深度分析。本论文旨在回答以下三个问题:(1)《华盛顿邮报》中的新闻报道在词汇选择和及物性的使用方面有何特点?(2)《华盛顿邮报》在新闻来源、报道方式及情态动词的使用方面有何特色?(3)《华盛顿邮报》关于中国反腐的新闻报道是否客观公正呢?其新闻话语传达了哪种意识形态及何种意图?根据费尔克拉夫的三维模型和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本文对《华盛顿邮报》中有关中国反腐的15篇新闻报道进行了分析研究。文章从以下三个层面进行了分析:(1)描述层面,本文从及物性、词汇选择和情态三个方面探讨了《华盛顿邮报》新闻语篇的语言特征和概念意义;(2)阐释层面,本文通过新闻来源与报道方式来研究新闻话语的互文性及人际关系影响;(3)解释层面,本文通过分析中国的政治、经济、历史及社会环境来讨论新闻语篇的社会环境及语篇功能。最后,本文还对新闻话语背后的权力和意识形态进行了介绍。第一章讲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目标及意义,结尾部分还详细展示了本文的结构。第二章解释了批评性话语分析的相关概念,并探讨分析了语篇、意识形态及权力的关系。此外,本章还介绍了国内外有关批评性话语分析的历史与发展情况。第三章讨论了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包括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及费尔克拉夫的三维模型。第四章介绍了本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如信息收集、研究步骤及分析工具。第五章采用了费尔克拉夫三维模型中描述、阐释和解释三个阶段,对有关中国反腐的新闻报道样本进行了详细探讨与批评性话语分析。第六章归纳了本研究的重大发现,对论文进行了总结。本章结尾还指出了本文的一些局限性,并提出了对未来研究的建议。本文的重要意义主要在于以下两个方面:从理论方面来讲,本文再次证实了费尔克拉夫的三维模型及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在新闻话语分析方面的适用性。从实践方面来讲,本文从批评性话语分析的视角探讨了新闻话语,激发了读者进行新闻赏析的能力,有助于其从新闻报道中获取真实信息。更重要的是,对新闻话语进行批判研究有助于中国教师和学生提高外语教学与学习能力。该研究还证明,新闻语篇不可能绝对客观公正地再现社会现实。《华盛顿邮报》中采用了多种语言手段来介绍有关中国反腐的新闻报道,如词汇选择、及物性、语气和情态等。本文中语言手段的系统分析表明,关于中国的反腐问题,《华盛顿邮报》表现出一些针对中国的隐性意识形态,塑造了一个相对正面的中国形象。
【关键词】:批评性话语分析 中国反腐 新闻报道 意识形态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315
【目录】:
  • ABSTRACT2-5
  • 摘要5-9
  • Chapter Ⅰ Introduction9-15
  • 1.1 Background of the Study9-12
  • 1.2 Objectiv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12-13
  • 1.3 Thesis Organization13-15
  • Chapter Ⅱ Literature Review15-25
  • 2.1 Main Concepts of CDA15-18
  • 2.1.1 Discourse and Ideology16-17
  • 2.1.2 Discourse,Power and Control17-18
  • 2.1.3 Discourse and Society18
  • 2.2 Development of CDA18-20
  • 2.3 Previous Researche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20-25
  • 2.3.1 Previous Researche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Abroad20-22
  • 2.3.2 Previous Researche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at Home22-25
  • Chapter Ⅲ Theoretical Framework25-33
  • 3.1 Fairclough's Three-Dimensional Framework25-29
  • 3.1.1 Description27-28
  • 3.1.2 Interpretation28-29
  • 3.1.3 Explanation29
  • 3.2 Halliday's Systemic-Functional Grammar29-33
  • 3.2.1 Ideational Function30-31
  • 3.2.2 Interpersonal Function31
  • 3.2.3 Textual Function31-33
  • Chapter Ⅳ Research Methodology33-44
  • 4.1 Research Questions33-34
  • 4.2 Data Collection34-35
  • 4.3 Tools and Procedures35-44
  • 4.3.1 Research Procedures35
  • 4.3.2 Analytical Tools35-44
  • Chapter Ⅴ Analysis and Discussion44-72
  • 5.1 Description44-63
  • 5.1.1 Transitivity44-56
  • 5.1.2 Modality56-59
  • 5.1.3 Lexical Choice59-63
  • 5.2 Interpretation63-68
  • 5.2.1 Analysis of Sources63-65
  • 5.2.2 Analysis of Reporting Modes65-68
  • 5.3 Explanation68-72
  • 5.3.1 Political Context68-69
  • 5.3.2 Economical Context69-71
  • 5.3.3 Historical and Social Context71-72
  • Chapter VI Conclusion72-76
  • 6.1 Major Findings of the Study72-73
  • 6.2 Implications of Findings73-74
  • 6.3 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Studies74-76
  • APPENDIX76-77
  • REFERENCES77-80
  • ACKNOWLEDGEMENTS80-8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蕾;;电商大亨重塑《华盛顿邮报》[J];环球人物;2013年23期

2 蒋波;;永无止境追求新闻真相 扳倒总统的《华盛顿邮报》[J];国家人文历史;2013年18期

3 许林;;《华盛顿邮报》图片处理15条“军规”[J];中国摄影家;2008年04期

4 李萍;;《华盛顿邮报》的新生与挑战[J];对外传播;2013年11期

5 盛祖杰;;“白宫”PK“白屋”[J];咬文嚼字;2010年04期

6 胡泳;;报纸的未来[J];读书;2013年12期

7 刘其杰;《华盛顿邮报》与水门事件[J];世界历史;1995年02期

8 ;说法[J];人民文摘;2007年05期

9 张莹;;“两会”本身不是新闻,但它是产生新闻的平台——《华盛顿邮报》记者谈“两会”[J];对外大传播;2007年03期

10 李玉良;《华盛顿邮报》的女老板[J];领导文萃;1999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许林;;解读《华盛顿邮报》“军规”[A];按“华赛”标准共创中国新闻摄影新辉煌——第七届全国报纸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暨“华赛”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汤耀国;《华盛顿邮报》:命运多舛的晚熟者[N];中华新闻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樊宇;《华盛顿邮报》新东家能否带来新气象[N];中国证券报;2013年

3 驻美记者 成珞;亚马逊创始人买下《华盛顿邮报》[N];解放日报;2013年

4 记者 廖政军 张亮 黄发红;《华盛顿邮报》换东家了[N];人民日报;2013年

5 袁晓明;贝佐斯会将《华盛顿邮报》带往何方[N];上海证券报;2013年

6 记者 蒋旭峰 樊宇;贝索斯:《华盛顿邮报》不仅要活,还要活得更好[N];新华每日电讯;2013年

7 吕虹 编译;《华盛顿邮报》:欧洲遭遇“价值观围城”[N];社会科学报;2014年

8 特约撰稿 徐聪 本报记者 谭洪安;改造《华盛顿邮报》贝索斯玄机深藏[N];中国经营报;2014年

9 李学江;《华盛顿邮报》意欲何为[N];人民日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陈璐 编译;《华盛顿邮报》为何忙着推出个性化阅读网[N];中国文化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邵静;《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的涉华报道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杨苗苗;《华盛顿邮报》上的中国形象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5年

2 尹雪蕾;《华盛顿邮报》中“棱镜门”事件新闻报道的批评话语分析[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3 梁钟文;《人民日报》和《华盛顿邮报》政治新闻语篇转述引语的批评性话语分析[D];江苏师范大学;2014年

4 郭敬满;《华盛顿邮报》关于中国反腐报道的批评性话语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6年

5 刘晓玉;美国主流报纸涉藏报道分析[D];河北大学;2012年

6 杭俪;《华盛顿邮报》和《人民日报》对“联合国世界气候大会”新闻报道的框架分析[D];广西大学;2014年

7 季雪婵;21世纪美国平面媒体对华认知的变化[D];外交学院;2012年


  本文关键词:《华盛顿邮报》关于中国反腐报道的批评性话语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91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yingyulunwen/3091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d0d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