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英语论文 >

格式塔意象再造理论视角下宋词不同译本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6 09:23

  本文关键词:格式塔意象再造理论视角下宋词不同译本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词是中国传统文学乃至世界文学的瑰宝,其语言凝练,内涵丰富,有着独一无二的文化特点。词又叫长短句,句子长短不齐,每一个词牌下,字数、句数、押韵等都有着严格的规定。译诗不易,译词更难,宋词翻译可谓任重而道远。“格式塔”源于德文“Gestalt”—词的音译,意指完形。格式塔意象再造理论由姜秋霞教授于2002年发表的《文学翻译的审美过程:格式塔意象再造》一书中率先提出,姜秋霞认为,文学翻译成功与否取决于格式塔意象能否在目标语中实现再造。在文学翻译中,译者在进行语言结构及对各个成分之意义进行转换时,应特别注意对原作品中艺术形象整体美的把握,必须建立一个整体意义上的格式塔意象。这一格式塔意象是译者对原诗的整体理解,是一种相对完整的审美体验,产生于对原诗的理解,并作用于译诗的再造。本文将在格式塔意象再造理论指导下,采用定性定量研究,对比分析等方法,通过对宋词不同译本的比较来探索格式塔意象在译文中的再造情况,从而指出宋词的不同译本分别在音韵,节奏,意象,行文手段的处理方式上的异同。从而揭示“语言处理”与“整体重构”之间译者着眼点的游离对译文质量的影响。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探讨格式塔意象再造理论对宋词中意境再现的指导意义,并就此得出结论:作为诗词这一特殊形式,译者翻译时不应满足于在译文中字词、句式及其音韵节奏意象等的一一再现,更应把握诗词译文欣赏角度,使读者不再局限于评判一字一句的成败,而专注于词的整体美感进行全方位的审视,从而肯定了格式塔意象再造理论对宋词英译的指导意义,同时也弥补了译界对古诗意境再现研究的不足。
【关键词】:宋词英译 格式塔意象再造 译本比较 意境再现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315.9;I046
【目录】:
  • Acknowledgements6-7
  • Abstract7-9
  • 摘要9-13
  • 1 Introduction13-18
  • 1.1 Research Background13-14
  • 1.2 Focus of the Study14-15
  • 1.3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15-16
  • 1.4 Structure of the Thesis16-18
  • 2 Literature Review18-31
  • 2.1 Previous Studies of Image-G Actualization Theory18-26
  • 2.1.1 Image-G18-23
  • 2.1.1.1 Definition of Image-G18-20
  • 2.1.1.2 Qualities of Image-G20-21
  • 2.1.1.3 Structure of Image-G21-23
  • 2.1.2 Gestalt Principles23-26
  • 2.1.2.1 The Principle of Whole23-24
  • 2.1.2.2 The Principle of Closure24-25
  • 2.1.2.3 The Principle of Different Nature with the SameStructure25-26
  • 2.2 Image-G actualization26-29
  • 2.2.1 Mental Actualization and Linguistic Actualization26-27
  • 2.2.2 Image-G Actualization and Literary Translation27-29
  • 2.3 An Overview of the Previous Studies on the Translation of Song Ci29-31
  • 3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Actualization of Song Ci Beauty in Different Translation Versions31-57
  • 3.1 An Reproduction Analysis of Rhyme Beauty32-38
  • 3.2 An Actualization Analysis of Rhythm Beauty38-42
  • 3.3 An Actualization Analysis of Image Beauty42-54
  • 3.3.1 The Translation of Epigraphs43-45
  • 3.3.2 The Translation of Poetic Characteristic Cultural images,45-52
  • 3.3.3 The Application of Fuzzy Translation52-54
  • 3.4 An Actualization Analysis of Figure of Speech54-57
  • 4 The Commentary of Actualization of overall“Gestalt”Aesthetics57-68
  • 4.1 Translation Commentary in consideration of the representation of overall“Gestalt”Aesthetics58-66
  • 4.1.1 Translation Commentary in the View of Readability59-62
  • 4.1.2 Translation Commentary in the View of Poetry FormsActualization62-64
  • 4.1.3 Translation Commentary in the View of Image-G Actualization64-66
  • 4.2 The Instructive Significance of Image-G Actualization Theory applied to Song Ci Translation66-67
  • 4.3 New Explanation of the Evaluation of the Translation Merit Based on Image-G Actualization67-68
  • 5 Conclusion68-71
  • 5.1 Major Findings of the Study68-69
  • 5.2 Lim itations of the Study69
  • 5.3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es69-71
  • References71-7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卫民;;景点英译的格式塔诠释[J];中国科技翻译;2006年04期

2 王慧;;格式塔理论与意境的传递[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3 李敏蓉;;格式塔原理在翻译中的运用[J];今日科苑;2008年20期

4 陈琳;;装饰理论中的格式塔与秩序感[J];电影评介;2009年03期

5 杨玲;;“译写”:文学翻译的新尝试——从“格式塔理论”看蔡骏对《沉默之鱼》的译写[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6 李莹莹;陈方方;;格式塔理论与我国翻译研究述评[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7 车志红;;格式塔意象视角下古诗《行宫》的英译[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12年01期

8 赵秀芳;苏俊;;格式塔理论在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应用[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10期

9 翁星宇 ,林霄;格式塔与设计图象[J];新美术;1986年01期

10 张军历;吕文澎;;英文手机短信翻译的格式塔意象再造及审美再现[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许春翎;;古典文学作品英译中的格式塔意象再造阐释——兼评林语堂译介《浮生六记》中的审美体验[A];福建省首届外事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奥;格式塔意象视角下王维英译诗歌意象翻译再造的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15年

2 金晶;格式塔意象再造理论视角下宋词不同译本比较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6年

3 傅培凯;格式塔美学批判[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4 童欣怡;格式塔理论与奇幻文学中颜色词翻译[D];中南大学;2012年

5 张蕾;基于格式塔原理的丝巾纹样视觉图形剖析与重构[D];浙江理工大学;2014年

6 范璇;从格式塔意象的对等分析《登高》的不同英译[D];河北科技大学;2010年

7 胡安民;艺术格式塔异质同构论[D];曲阜师范大学;2005年

8 杜娟;从格式塔理论看《金陵判词》英译人物意象的再现[D];武汉科技大学;2012年

9 陈媛媛;李白诗歌英译中意象再造:格式塔意象视角[D];中南大学;2012年

10 付玉珊;格式塔理论视角下《诗经》翻译的情感传达[D];苏州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格式塔意象再造理论视角下宋词不同译本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05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yingyulunwen/3105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3a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