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英语论文 >

跨语言饮食隐喻异同的哲学—文化双轴渊源摭论

发布时间:2021-06-05 14:28
  莱考夫和约翰逊首创的概念隐喻理论旗帜鲜明地道出了隐喻的普世性特征和概念化本质:隐喻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绝非单纯的辞格或语言附属品,而是人类不可或缺的思维方式和认知工具。饮食虽为司空见惯的大众话题,仍常借助隐喻机制来揭示其层层递进、不断深化的丰富含义。本文以跨语言饮食隐喻表征对比为基础,从饮食动词、食物味道、饮食对象、饮品名称和烹调方式五大范畴对汉语、英语中具体饮食词汇所投射的饮食隐喻进行梳理与划归:从经验主义现实论角度阐发两种语言背后趋同的哲学合流,依据文化相对论,挖掘不同隐喻表达背后各具特色的文化分歧,借哲学之"同"和文化之"异"勾勒出汉英饮食隐喻的双维图景。 

【文章来源】: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47(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引言
二、汉英饮食隐喻的分类厘定
    (一)以动作为源域的饮食隐喻
        1.饮食动词“吃”
        2.饮食动词“咬”
        3.饮食动词“吞”
        4.饮食动词“饮”
    (二)以食物味道为源域的饮食隐喻
        1.食味词“酸”
        2.食味词“甜”
        3.食味词“苦”
        4.食味词“辣”
        5.食味词“咸”
    (三)以具体食物为源域的饮食隐喻
        1.以主食为源域
        2.以蔬菜为源域
        3.以肉制品为源域
        4.以调味品为源域
        5.以水果为源域
    (四)以饮品为源域
    (五)以食物烹调方式为源域
三、汉英饮食隐喻“同”的经验主义现实论
四、汉英饮食隐喻“异”的文化相对论
五、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身体转向[J]. 汪民安,陈永国.  外国文学. 2004(01)
[2]体验哲学:一种新的哲学理论[J]. 王寅.  哲学动态. 2003(07)
[3]国外隐喻研究刍议[J]. 郭翠.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0(03)
[4]符号 隐喻 文化[J]. 李美霞,唐琪瑶.  外语教学. 1999(01)



本文编号:32123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yingyulunwen/32123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308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