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英语论文 >

《科技“肥龙”》和《破坏者、创新者与窃贼》汉译实践报告

发布时间:2021-09-29 14:49
  本翻译报告以《科技“肥龙”》和《破坏者、创新者与窃贼》为翻译材料,材料选自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的中国创新政策系列,均属于科技创新评估报告。《科技“肥龙”》从整体着眼,通过对比分析五个有代表性的创新指数,评价中国科技创新的总体表现;《破坏者、创新者与窃贼》则着眼局部,从中国互联网公司的三重身份入手,评估中国互联网产业的创新现状。两篇报告均从美国研究人员的视角对中国科技创新能力作出了客观的评价,既肯定了中国在投资和知识产权等方面取得的新进展,也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中国创新环境不够完善、投资结构不够合理以及投入与产出时滞较长等问题,对于看清中国科技创新优势与短板,反思和调整当前创新战略,进一步促进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报告运用李长栓教授提出的“理解、表达和变通”框架,回顾了从理解到表达和变通,从初译到审校定稿的翻译过程,旨在探讨如何解决此次翻译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如何借助批判性思维、语境以及搜索引擎和词典等文内外工具理解原文;如何在表达这一环节克服措辞不当、西化中文、语言啰嗦、句子重心错置等问题,从而准确地道地传递原文信息;以及如何通过增译法、省译法、视角转换、巧用成语和释义等手段做... 

【文章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章页数】:20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科技“肥龙”》和《破坏者、创新者与窃贼》汉译实践报告


创新指数:中国的得分

《科技“肥龙”》和《破坏者、创新者与窃贼》汉译实践报告


创新指数:中国的排名

全球,国家,来源


选定国家在全球创新指数中的投入得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汉英表述摘要[J].   中国翻译. 2018(04)
[2]以批判性思维贯穿翻译始终[J]. 李长栓.  上海翻译. 2017(05)
[3]翻译语境与词语选用[J]. 谭卫国,阮熙春.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1)
[4]英译汉中的成语使用[J]. 李桂馥.  理论界. 2006(12)
[5]信息焦点在英汉互译中的处理[J]. 俞洪亮,贾爱武.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01)
[6]释义、归化和回译——三谈变通和补偿手段[J]. 柯平.  中国翻译. 1993(01)



本文编号:34138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yingyulunwen/34138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60d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