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英语论文 >

汉英交替传译不当停顿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31 21:56
  近年来,随着国家间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交流愈发频繁,交替传译在会议和商务场合中的应用也愈发广泛,成为跨文化交流不可或缺的媒介。在交替传译中,流畅度被视为衡量口译质量的重要标尺。由于种种原因,译员在产出过程中通常会出现不当停顿,导致听者对原文理解形成偏差,对译员水平产生质疑,口译质量大打折扣。这种情况在汉英交传过程中尤为普遍,译员受制于英语产出能力,出现不当停顿的可能性更大。本文以吉尔的认知负荷模型为理论基础,以五名2017级高级翻译学院学生译员翻译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新闻发布会材料的汉英交替传译录音为分析对象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停顿原因并分类进行研究,为口译学者和译员提供有效方法,最大程度上避免汉英交替传译中的不当停顿,从而提高翻译整体质量。 

【文章来源】: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致谢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主要内容和框架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前人研究
    2.2 理论基础
第3章 实验设计
    3.1 实验目的
    3.2 实验材料
    3.3 实验对象
    3.4 实验方法和数据收集方式
第4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
    4.1 实验过程
    4.2 数据统计与表格
    4.3 分析
第5章 应对策略
第6章 实验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音频转录文本
附录二: 译员1转录文本
附录三: 译员2转录文本
附录四: 译员3音频转录文本
附录五: 译员4音频转录文本
附录六: 译员5音频转录文本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数字口译中停顿现象的实证性研究[J]. 陈佳慧.  课程教育研究. 2015(35)
[2]解读同传的服务属性——从Daniel Gile的认知负荷模型谈起[J]. 朱义华,包通法.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1(04)
[3]口译笔记探讨[J]. 吴佳静.  考试周刊. 2008(47)
[4]论口译记忆策略[J]. 李芳琴.  中国科技翻译. 2004(04)
[5]翻译中思维的转换[J]. 叶邵宁,邓英华.  上海科技翻译. 2003(03)
[6]从口译过程看口译技能训练[J]. 孙硕.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2002(01)

博士论文
[1]同声传译局部认知负荷研究[D]. 邵张旻子.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8

硕士论文
[1]论汉英交传停顿[D]. 李春丽.外交学院 2018
[2]认知负荷模式下交替传译中非流利现象的应对策略[D]. 高小影.华中师范大学 2018
[3]英汉同传中不合理停顿现象的应对策略[D]. 洪霞.黑龙江大学 2017
[4]交替传译中的认知负荷与应对策略[D]. 陈星.青岛大学 2017
[5]职业译员与学生译员在英汉同声传译中停顿现象的实验报告[D]. 贺茜.陕西师范大学 2017
[6]英汉交替传译中句首停顿现象研究[D]. 张婷.陕西师范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4689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yingyulunwen/34689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6b9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