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英语论文 >

大学英语教学与国际化人才培养

发布时间:2021-11-17 22:26
  在中国高校,英语教学最终的目标应该是为培养全面发展的国际化人才服务,只是不同学校和不同专业具体的目标和侧重点不同。新时期大学英语教学的定位,一方面要与国家对人才需求的目标相对接,另一方面又要考虑到学生原来的英语水平和需求与实际情况,特别是要考虑到2018年颁布实施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所提出的课程目标及其对未来大学生英语课程的影响。教育部应该在《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之上,出台一份加强大学外语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明确对不同层面的高校外语课程设置和大学生外语能力的总体要求以及相关保障要求。在此基础上,各高校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根据各自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课程学习对英语的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不同专业方向、不同英语基础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根据新的目标定位,大学英语教学在课程设计、教学模式、教材选用、教师培训、课程评估方面都需做符合实际情况的方案和论证。 

【文章来源】: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2020,43(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3 页

【文章目录】:
1.时代呼唤国际化人才
    1.1 新时期中国高等教育的历史使命
    1.2 基础教育的核心素养转向
2.大学英语教学的五个既有模式
    2.1 基础英语模式(四六级考试模式)
    2.2 ESP模式
    2.3 EMI模式
    2.4 通识教育模式
    2.5 多元教学模式
3.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的挑战
4.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目标与举措
    4.1 明确目标:大学英语教学应为培养国际化人才服务
    4.2 准确定位:英语教学应该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服务
    4.3 分类指导:与双一流建设结合,与学校定位和专业特色结合
    4.4 创新模式:在国际交流中培养国际交流能力
    4.5 教学改革:语言材料与学习资源
    4.6 以评促学:改革教学评估
5.结束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药学类高校EMI教学现状初步研究[J]. 王飞,李曹龙.  广东化工. 2017(21)
[2]高校全英文教学效果的实证研究[J]. 李颖.  中国外语. 2017(01)
[3]ESP理论视角下医学院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的思考:首都医科大学教改实践[J]. 卢凤香,孟倩.  中国ESP研究. 2015(02)
[4]高校优质双语/EMI课程的教师教学能力研究[J]. 李颖.  外语界. 2015(02)
[5]“基础课程”+“后续课程”的大学英语课程新模式探索[J]. 王莹.  中国成人教育. 2014(16)



本文编号:35017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yingyulunwen/35017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6bf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