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英语论文 >

紫禁城、故宫及其英译名探究

发布时间:2021-12-12 05:54
  迄今中外媒体相关故宫的报道中频频出现紫禁城、故宫和故宫博物院使用混乱的问题,主观上与撰稿人文化素养及写作态度有关,客观上也因三者之间千丝万缕的历史文化关系而存在混淆的可能。鉴于这种措辞混乱状况,从历史文化源头上厘清紫禁城与故宫的同与异,调研二者现行英译名的是与非,进而基于受众意识一方面倡议继续维持紫禁城现行约定俗成之译名"the Forbidden City",另一方面建议改故宫现行译名"the Palace Museum""the Imperial Palace"为"Gugong",以期尽可能地满足预期受众对适当审美距离的追求,同时实质性地提高中国文化对外译介的成效。 

【文章来源】:北京社会科学. 2020,(08)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从中外媒体报道“去故宫撒欢儿~”说起
二、紫禁城与故宫有前世今生之别
    (一)紫禁城:皇权堡垒
    (二)故宫:民主象征
三、紫禁城现英译名:无可奈何之译
    (一)“紫”:天人合一之历史人文底蕴
    (二)“禁”:皇权威严之历史人文底蕴
    (三)“城”:天子至上之历史人文底蕴
四、故宫两英译名:左右为难之译
    (一)“the Palace Museum”强化凸显故宫博物院,但解构了故宫的自我存在
    (二)“the Imperial Palace”强化凸显故宫,却削弱了与故宫博物院的内在关联
五、基于受众意识区别对待紫禁城和故宫英译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中国典籍译介之“门槛”——以《淮南子》英译为例[J]. 丁立福.  北京社会科学. 2019(06)
[2]跨文化传播中术语翻译策略解析——以“公义”释义为例[J]. 徐广东.  外语学刊. 2019(03)
[3]中国特色话语对外传播与术语翻译标准化[J]. 魏向清,杨平.  中国翻译. 2019(01)
[4]从紫禁城到故宫博物院——一种媒介文化角度的审视[J]. 程丽红,程玥.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05)
[5]故宫博物院与辛亥革命[J]. 郑欣淼.  故宫博物院院刊. 2011(05)
[6]故宫博物院早期权力制衡关系[J]. 吴十洲.  故宫博物院院刊. 2011(05)
[7]试论东周王城的城郭布局及其演变[J]. 徐昭峰.  考古. 2011(05)
[8]两岸三地的“故宫博物院”[J]. 游天星.  中国博物馆. 2008(04)
[9]明清皇城与紫禁城沿革举要[J]. 常欣.  满族研究. 2002(02)
[10]“紫禁城”名称始于何时[J]. 李燮平.  紫禁城. 1997(04)



本文编号:35361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yingyulunwen/35361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577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