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英语论文 >

视觉语法与符际互补理论视角下《体验英语视听说教程》多模态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6 17:20

  本文关键词:视觉语法与符际互补理论视角下《体验英语视听说教程》多模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多模态语篇分析是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一种语篇分析方法,旨在分析不同模态之间的相互关系。随着多模态成为教材语篇的新特点,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教材语篇的这一特点。虽然有很多研究者从多模态的角度对教材语篇做过不同的分析研究,但是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科技文语篇,很少涉及学科教材语篇。在中国,英语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受到众多关注。英语教材在教师讲授英语知识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英语课堂上,为了让同学们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能提升其多模态识读能力,从多模态角度研究英语教材中的图文互动关系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以Kress和Van Leeuwen的视觉语法为理论依据,并且结合Royce的符际互补理论,对《大学体验英语视听说教程》展开了多模态语篇分析。本套教程为适应多模态语言输入和开发学生多模态识读技能的要求,着重强调“视”的内容。因此,本套教材中添加了大量图像,特别强调图片的作用。在中国高校使用的所有英语教材中,这让本套教材独树一帜。本文同时采用了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方法。首先对本套教材中的背景颜色和图像进行了定量统计。根据统计结果,对本套教材的多模态排版布局特征进行探究。其次,对教材中的图像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探讨教材中的图像如何构建视觉句法的三种意义。最后在符际互补性理论框架下,对教材中的文字和图像在意义构建过程中的关系进行探究。本文的主要发现有:[1]教材中的图片通过构建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实现了通过视觉语法构建意义的目的。叙事再现是主要的再现过程,这类图像描述事件的发生或发展过程。在叙事再现的过程中,“反应过程”备受青睐。在构建互动意义时,主要依靠“接触”和“距离”。在“接触”中,“提供”是主要的特征。在“距离”中,主要特征是“亲密的距离”。通过“亲密距离”来“提供”信息,给观看者营造出融入到图像世界的感觉,通过与图像世界建立友好的关系,可以更强化图像提供信息的效果。构图手段主要包括信息值区分,凸显度强弱和取景方式。在实现构图功能时,该教程中的图像突出特征是采用“已知的”和“理想的”信息值以及采用中心图像的凸显。由此可见,教材中的图像是主要的信息来源,而处于边缘位置的文本在听力训练过程中主要充当图像信息的补充。在“取景方式”上,教材中的图像主要采用明显的线条分割方式把图文明确分开,因此,整个页面布局显得整齐规范。[2]在符际互补性理论框架下,对教材中的文字和图像在构建概念意义中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重复”是使用频次最高的特征,其次是“同义”。通过分析这两种语义关系,结果表明图像和文字之间互相补充说明,从而产生关联,共同构建意义。本研究的结果为培养学生的多模态识读能力提供了一些启示。教材旨在为学生提供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可以用于培养学生的多模态识读能力。通过多模态方式学习知识,学生会更深刻的理解新知识,同时也锻炼了多模态识读能力。对于教师来说,教师应该深刻的研读本套教材,理解并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多模态教学方式,通过加强课堂上的教学效果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深刻理解教材中的多模态语篇既能帮助教师实现教学目标。
【关键词】:多模态话语分析 视觉语法 符际互补 《体验英语视听说教程》 多模态识读能力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319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10-14
  • 1.1 Research Background10-11
  • 1.2 Objectiv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11-12
  • 1.3 Organization of the Study12-14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14-30
  • 2.1 Previous Studies of 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14-21
  • 2.1.1 Definitions of Multimodality and Multiliteracies14-15
  • 2.1.2 Perspectives of 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15-17
  • 2.1.3 Previous Studies on MDA Abroad17-20
  • 2.1.4 Previous studies on MDA at Home20-21
  • 2.2 Previous Studies on Textbook Discourse21-27
  • 2.2.1 Definition and Functions of Textbooks22-23
  • 2.2.2 Mono-modal Perspective on Textbook Discourse23-24
  • 2.2.3 Multimodal Perspective on Textbook Discourse24-27
  • 2.3. Summary27-30
  •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Framework30-40
  • 3.1 Kress & Van Leeuwen’s Visual Grammar30-36
  • 3.1.1 Representational meaning31-32
  • 3.1.2 Interactive meaning32-33
  • 3.1.3 Compositional meaning33-36
  • 3.2 Royce’s Framework of Intersemiotic Complementary36-40
  • 3.2.1 Ideational Intersemiotic Complementarity36
  • 3.2.2 Interpersonal Intersemiotic Complementarity36-37
  • 3.2.3 Compositional Intersemiotic Complementarity37-40
  • Chapter Four Methodology40-50
  • 4.1 Research Questions40
  • 4.2 Research Data40-42
  • 4.3 Research Methods and Procedures42-50
  • 4.3.1 Coding and Categorizing42-44
  • 4.3.2 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 of Textbook Discourse44-50
  • Chapter Five Results and Discussion50-76
  • 5.1. Analysis of the Textbook Discourse50-54
  • 5.1.1 Analysis of the Color in the Textbook50-53
  • 5.1.2 Analysis of the Layout of Discourse53-54
  • 5.2. Analysis of the Image in the textbook54-71
  • 5.2.1 Representational Meaning55-61
  • 5.2.2 Interactive Meaning61-66
  • 5.2.3 Compositional Meaning66-71
  • 5.3 Realization of Semantic Intersemiotic Complementarity71-76
  • Chapter Six Conclusion76-82
  • 6.1 The Major Findings76-80
  • 6.1.1 Realization of Visual Grammar76-77
  • 6.1.2 Seman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Image and Text77-78
  • 6.1.3 Implications for Improving Multiliteracies78-80
  • 6.2 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80-82
  • References82-88
  • Appendix88-98
  • Acknowledgements9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美娴;;人-机-人交流中符号模态选择及其意义整合——以多模态语篇博客网页分析为例[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2 张帮印;;话语意义的多模态构建——以2010年上海世博会会徽为例[J];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2009年02期

3 韦琴红;;论多模态话语中的模态、媒介与情态[J];外语教学;2009年04期

4 曾方本;;多模态符号整合后语篇意义的嬗变与调控——兼论从语言语篇分析到多模态语篇分析转向时期的若干问题[J];外语教学;2009年06期

5 张时倩;;中外两则企业图标的多模态对比分析[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年05期

6 李毅;石磊;;教学中的多模态隐喻——应用隐喻研究的新方向[J];外语电化教学;2010年03期

7 谢竞贤;董剑桥;;论多媒体与多模态条件下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J];外语电化教学;2010年06期

8 胡壮麟;;多模态小品的问世与发展[J];外语电化教学;2010年04期

9 丁薇;;意义的多模态构建与大学生的多元表达能力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10 潘艳艳;;政治漫画中的多模态隐喻及身份构建[J];外语研究;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爱东;谷珍;杨燕平;白鹤;;多媒体多模态教学在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适用性及效果研究[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十四辑)[C];2014年

2 张霄军;;多模态语料库:抢救濒危语言的有效途径[A];民族语言文字信息技术研究——第十一届全国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夏凡;王宏;;多模态情感数据标注方法与实现[A];第一届建立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HHME2005)论文集[C];2005年

4 赵贤;;多模态基底系统性质研究[A];2010年全国应用逻辑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10年

5 张友安;胡云安;周绍磊;;Hammerstein系统的多模态模型及其两步辨识法[A];1996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6 钟若飞;郭华东;王为民;朱博勤;;SZ-4多模态传感器辐射模态数据处理与应用评价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遥感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7 康志峰;;口译中多模态的AA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科技翻译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8 黄俊辉;李文政;李学军;;基于多模态医学影像数据的计算机辅助医疗设计与肿瘤精确治疗[A];中国肿瘤内科进展 中国肿瘤医师教育(2014)[C];2014年

9 孟祥亮;史元春;杨欣;;基于分层原语的多模态输入统一访问接口[A];第四届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0 郭华东;王为民;朱博勤;;多模态传感器辐射模态数据在SZ-4飞船模拟验证研究[A];全国国土资源与环境遥感技术应用交流会论文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记者 刘垠;在分子水平上认识疾病[N];大众科技报;2009年

2 罗绵卫 王建成;中国航天科工高分专项实现零突破[N];中国航天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静;信息物理融合系统中基于多模态数据的事件监测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侯涛;多信息融合滤波的多模态智能控制在高速列车速度控制中的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5年

3 聂为之;多模态媒体数据分析关键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4 刘鹏;慢性伤口光学仿体的多尺度多模态医学影像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5 张征;英语课堂多模态读写能力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李宝磊;多元优化过程记忆算法及动静条件下多模态寻优研究[D];云南大学;2015年

7 潘鸣威;多模态视角下的口语交际能力:重构与探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8 逯波;多模态媒体信息检索技术研究[D];东北大学;2013年

9 谭帅;多模态过程统计建模及在线监测方法研究[D];东北大学;2012年

10 王洋;多模态图像检索技术[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洁;大学英语课堂中的多模态话语对学生多元识读能力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5年

2 邵荣;牛津版高中英语教材的多模态语篇分析[D];西南大学;2015年

3 王玉竹;中美报刊政治漫画的批评性多模态话语分析[D];西南大学;2015年

4 周德英;基于多模态互动意义的公益广告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5 蒋迪;计划生育宣传画的多模态语篇分析[D];天津商业大学;2015年

6 宋康利;概念整合理论视角下平面广告中的多模态隐喻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5年

7 张君艳;中国文化网主页的多模态话语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8 凌霄;基于多模态话语分析的平面商业广告英汉翻译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5年

9 杨晓倩;多模态语篇分析[D];宁夏大学;2015年

10 葛欣;中职英语物流词汇多模态教学模式探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视觉语法与符际互补理论视角下《体验英语视听说教程》多模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14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yingyulunwen/3714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33e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