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英语论文 >

哈尔滨雪博会宣传文稿的翻译实践报告

发布时间:2017-05-25 05:06

  本文关键词:哈尔滨雪博会宣传文稿的翻译实践报告,,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进步,作为文化软实力的雪博会已然成为哈尔滨旅游经济的重要支柱。雪博会吸引了广大的国内外游客,所以其宣传文稿成为国内外游客了解冰雪文化,了解哈尔滨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在此过程中,雪博会宣传文稿的英译也就成为了文化输出以及对外宣传和交流的重要媒介。本篇论文是哈尔滨雪博会宣传文稿的翻译实践报告,主要从跨文化特征和翻译美感两大角度讨论了翻译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和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原文信息的传递,深层的文化蕴涵以及阅读中形成的美的感受。本论文共有五章。第一章简要介绍了翻译单位对于翻译文稿的要求和基本情况,并简单介绍翻译任务的基本内容。第二章是在翻译过程之中的一些准备,其中主要包括了翻译之前的理论准备,平行文本分析,以及对于原文本的语言以及文化特征分析,在这个部分也简单的对文章流程进行了设计,并进行监控。第三章和第四章是本篇论文的核心部分,分别讨论了在跨文化视角和美学视角下对译文进行的翻译和分析。在第三章中,主要研究文本中所包含的文化现象,对于跨文化特征如何在翻译过程中进行再现,如何把握文稿中文化负载词以及词汇的文化意象,并且对于习语的文化内涵如何能够进行再现以及翻译等等问题,文章对这样的问题都从原文中选择了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第四章主要从美学的视角进行了美学效果在译文中的分析,包含音律和节奏的把握,词汇的选择,四字格的选用等,并在后面也主要讨论了中英两种语言在翻译过程中的美感缺失和挽留,包含其模糊美的审美差异,美感为何会缺失,以及如何较好的进行语际转换。第五章对本次的翻译实践进行简单的总结和分析。综上所述,本篇论文作者选择两大翻译视角进行理论指导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对翻译实践中的译文有根据的进行了对比,这样便能更好的加强今后译文的质量,也能加强作者的翻译能力和水平。
【关键词】:雪博会 跨文化特征 翻译美感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315.9
【目录】:
  • 摘要7-8
  • Abstract8-10
  • 第一章 翻译任务介绍10-14
  • 1.1 委托单位介绍10
  • 1.2 委托单位翻译任务介绍10-13
  • 1.2.1 翻译任务的背景知识10-12
  • 1.2.2 翻译任务内容介绍12
  • 1.2.3 翻译任务的意义和影响12-13
  • 1.3 委托单位任务要求13-14
  • 第二章 哈尔滨雪博会宣传文稿的翻译准备14-25
  • 2.1 译前准备14-20
  • 2.1.1 翻译实践过程中涉及的相关理论准备14-17
  • 2.1.2 雪博会相关平行文本的查找和对比17-18
  • 2.1.3 雪博会相关信息的采集和整理18
  • 2.1.4 雪博会相关专业词汇的整理18-20
  • 2.2 哈尔滨雪博会宣传文稿的文本特征分析20-24
  • 2.2.1 雪博会宣传文稿的文化特征20-22
  • 2.2.2 雪博会宣传文稿的语言特色22-23
  • 2.2.3 雪博会宣传文稿的当地本土化特征23-24
  • 2.3 翻译计划流程设计及进展监控24-25
  • 2.3.1 流程设计24
  • 2.3.2 进展情况及时监控24-25
  • 第三章 哈尔滨雪博会宣传文稿中文化现象的再现25-38
  • 3.1 雪博会宣传文稿中词汇的文化特征25-33
  • 3.1.1 雪博会宣传文本中词汇跨文化特征的再现25-28
  • 3.1.2 把握雪博会宣传文本中文化负载词和词汇文化意象的特征28-31
  • 3.1.3 把握本土化词汇文化的内涵31-33
  • 3.2 习语内涵的再现与翻译33-38
  • 3.2.1 成语内涵的再现与翻译33-36
  • 3.2.2 惯用语处理过程的特征掌握36-37
  • 3.2.3 习语内涵再现的意义37-38
  • 第四章 哈尔滨雪博会宣传文稿的美学效果38-51
  • 4.1 英汉双语的音美、词美、意象美的美学效果38-44
  • 4.1.1 翻译过程中的韵律和节奏的使用38-40
  • 4.1.2 词义转换和大词的选择40-41
  • 4.1.3 四字格结构在翻译转化时的处理41-44
  • 4.2 朦胧美在翻译实践当中的应用44-50
  • 4.2.1 英汉双语之间模糊美的审美差异44-47
  • 4.2.2 翻译过程中的美感缺失的成因分析47-48
  • 4.2.3 模糊美在翻译过程中的语际转换48-50
  • 4.3 翻译美学观在本次实践当中的指导作用50-51
  • 第五章 翻译实践的反思与总结51-53
  • 5.1 实践体会51-52
  • 5.1.1 翻译实践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解决过程51
  • 5.1.2 自我审校与师生互动阶段的意义51-52
  • 5.2 翻译实践总结52-53
  • 参考文献53-55
  • 附录55-87
  • 附录一:原文55-68
  • 附录二:译文68-87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87-89
  • 致谢89-9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金霞;语言中的文化负载词的异化与归化[J];池州师专学报;2000年04期

2 王恩科;文化负载词翻译技巧选择探讨[J];重庆商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3 唐述宗;刘少仙;;文化负载词在《阿Q正传》中的处理[J];山东外语教学;2007年01期

4 袁清;;文化负载词汇及其翻译方法[J];西北医学教育;2007年02期

5 毛静林;董伟娟;;文化负载词“红语”的解读及英译[J];台州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6 张继文;;《论语》中文化负载词的理解与翻译[J];皖西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7 李淑杰;;以傅东华的《飘》为例探究文化负载词翻译[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8 陈美娜;;浅析文化负载词的口译[J];科技信息;2009年04期

9 肖洪兵;;文化负载词及其翻译[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年08期

10 陈科芳;钱虹;;《阿Q正传》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研究[J];台州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万江波;;双语词典文化负载词目翻译的补偿策略[A];辞书论集(二)[C];2012年

2 赵杰;郭九林;;从认知角度谈文化负载词在翻译中的功能对等[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姚振军;基于双语领域本体的典籍英译批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春容;文化负载词的英译[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2 李莉;从文化等值看文化负载词的翻译[D];河北大学;2010年

3 邵文芳;《阿Q正传》两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翻译的对比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4 夏颖;外宣文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5 贾莎;《围城》中语言文化负载词及其翻译[D];内蒙古大学;2013年

6 贺湘锦;《盗墓笔记》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7 姚远;试论汉英口译中文化负载词语的处理[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8 倪晓鹏;《阿Q正传》中的文化负载词日译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4年

9 都仁达敖拉;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视角下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10 沈小青;《受戒》和《大淖记事》的翻译报告[D];内蒙古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哈尔滨雪博会宣传文稿的翻译实践报告,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27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yingyulunwen/3927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b07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